楚莊王個人資料
中文名:熊侶
別名:羋侶、楚莊王、荊莊王
性別:男
民族:華夏族
國籍:楚國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出生地:楚國
出生日期:不詳 逝世日期:公元前59年
職業: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
在位時間:公元前63?前59年,共在位23年
成就: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并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簡介
楚莊王(不詳?公元前59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謚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自公元前63年至公元前59年,共在位23年,后世對楚莊王的評價較高。
楚莊王生平簡介
楚國本來是一個南方小國,經過楚文王、楚成王的發展之后,到穆王時已漸漸出現停滯狀態。楚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滿分作文,爆發了他兩位師傅公子燮與子儀發動的叛亂。叛亂雖被及時平息,但對他這個幼主來說,卻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和不利的開端。在復雜的形勢下,他采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辯奸的對策,表現出沉湎于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
三年后,楚莊王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從而開始了自己一生的大業。為了使國家強盛起來,能夠雄踞中原之中,他大力選拔和使用人才。他知人善任,任用孫叔敖為令尹,虛心聽取孫叔敖對治理國家的意見。莊王在位期間,君臣上下和睦,一致對外。他帶頭執法,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他務實的統治使楚國社會安定,民風儉樸,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楚國要北進中原,爭霸諸侯,首先就要拉攏與其相鄰的鄭國。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后,鄭國開始聽命于楚國,但仍然搖擺不定。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最后在必阝的一戰中,楚軍大獲全勝。這一場戰爭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愿望。中原各國諸侯對楚國言聽計從,唯唯諾諾,有敢違背楚國旨意者,楚國兵鋒所向,沒有不迅速瓦解的。
楚莊王連年用兵,但他盡量做到不違農時,對百姓安撫體恤,從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他對外戰爭也是采取威德并用的策略,并不只是著眼于某一塊土地的得失,而更注重于以德取勢,號令天下,這使楚莊王的霸業最終取得了成功。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2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