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莫作考場“孔乙己”--上海高考作文閱卷札記

關鍵詞: 高考作文 來源: 作文大全網
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說起話來“之乎者也”,一股迂腐夫子氣,不知怎么,當代一些中學生也學起他拿腔拿調來,一寫作文不是三皇五帝,便是諸子百家、屈子漢賦、建安風骨、唐詩宋詞……還美其名曰文化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次參加2014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閱卷工作,同樣發現了一批這樣“老夫子”式的掉書袋作文,這些年僅十七八歲的理當該朝氣蓬勃的青年,卻七老八十般老滋老味、老氣橫秋,真乃匪夷所思。
  細想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出現一批這樣的作文絕不是偶然的,我們強調考場作文要“有文采,有新意,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往往這樣的作文能拿高分,因為強調得太過,就引起一些同學爭相追逐,于是一個個老學究似地紛紛掉起“書袋”來,屈原不叫屈原,叫屈靈均,司馬遷不叫司馬遷,叫太史公,曹操不叫曹操,叫曹孟德,李白不叫李白,叫李青蓮,杜甫不叫杜甫,叫杜子美,其他如歐陽子、白樂天、袁子才、辛稼軒、李易安等等,不一而足,仿佛那些峨冠博帶的古人都能與他稱兄道弟一樣的。那么,這些究竟和“忙”有何關系呢?便生拉硬套,牽強附會,有的說這些古人在忙碌地寫詩作賦,于是“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有的說正是因為我的忙碌,才讓我知道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辛棄疾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秋瑾的“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毛澤東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反正是把高三后期所背誦的名言名句古代詩詞能堆砌多少就堆砌多少,就是不動腦筋想一想,這些東西,跟“忙”到底有多少關聯呢?物極必反,凡事強調太過,就會走向事情的反面,為此,這次針對這種情況,閱卷中心組在制訂評分細則的時候,文采優美的固然可贊,但又專門加上一條:語言樸實無華而有一定功力的作文,也不可小覷。
  有些同學誤以為在作文中多引用些古詩詞,多賣弄些學問,就顯得自己有文化底蘊了,有文采了,其實不然,文化底蘊是內在的修養,而不是外在強加的;文采是寫作水平的體現,而不是靠幾首詩詞的渲染。且要看一看你引用的古詩詞是不是和論點相符合,要注意化用,天衣無縫,不露斧痕,恰到好處,而不是生搬硬套,像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諸葛亮‘躬耕于壟畝’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騎驢而歌,高枕而眠,看似寧靜,卻閑中有忙。出山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火燒博望坡,力扛一鼎,舌戰群儒,出師一表,美文傳千年;寧靜致遠,名句揚四海!本褪腔玫帽容^好的,也能較恰當地扣住“忙”和“閑”的辯證關系。一些同學為引用而引用,跟論點無絲毫關聯,反而不如不引用為好。此文風不可長,應當加以糾正,作文說到底不是你賣弄了多少學問,而是表達你的思考,并且調動何種手段把你的思考表達得更明暢、更妥帖、更好。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32393.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