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動詞。即提起腳跟,用腳尖著地。
踮起腳尖,即是一個引體向上提升的動作。大凡踮起腳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動作,比如扒墻頭看熱鬧,比如樹下摘果子,比如學習跳舞……種種。這些都是一個引體向上努力的動作,是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而做出的費工費力的動作。是啊,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愿意天天“踮起腳尖”來呢?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是要學習芭蕾舞的呀!
問題是,在實際生活中,需要我們“踮起腳尖”的迫不得已的動作很多,便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緊緊巴巴的了。比如說,聰明的經濟學家,在實際操作中,總是把經濟目標制定到讓我們“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位置。我們不踮起腳尖我們的經濟收益就要縮水。不“踮”行嗎?再比如,美好的景色,常常需要我們“踮起腳尖”才能看到。為了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我們不“踮”行嗎?由此說,“踮起腳尖”是人人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動作。為了一個目標或者視點,無論多么艱難困苦,我們也必須踮起腳尖來。
如此一“踮”,就有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此一“踮”,就有了“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如此一“踮”,即是風生水起,別開生面。如此一“踮”,便如柳暗花明,峰回路轉。
以理想主義說,踮起腳尖,就是一個努力向上的人生動作。人生的幸福與體驗往往就在我們“踮”起的那一剎那。誰說過?沒有比腳下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如果我們不能“踮”起腳尖,腳下的路程便要塌陷,人生的峰巒必是挪移。為了讓我們日益麻木不仁的生活重新鮮活柔軟起來,為了讓我們干涸呆滯的眼睛重新濕潤生動起來,為了讓我們有新的觸動與啟發,我們必須踮起腳尖。
且撇下理想主義路標,從現實主義的立場出發,我們需要防止的是,人生之路,步步小心,不可亂“踮”。一般情況下,在踮起腳尖之前,我們必須首先考慮,“腳尖”對我們身體的實際承受能力。如果我們“踮”得不管不顧,腦袋一熱,“踮”得莽撞沖動,那么生活中“崴”腳脖子的事情,就會常常發生。這且不算,所謂一朝蛇咬的效應就會相伴而生,從而會讓我們變得小心翼翼,即使“踮”算在握,我們也會“踮”不起了。
如此亂“踮”,就會有了“杯弓蛇影”,如此亂“踮”,就會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此“踮”法,即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此“踮”法,便如“一子執錯,滿盤皆輸”。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3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