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有一位崇信法師,他的師父是道悟禪師。
他在禪師身邊待了很長時間,天天侍候師父。
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師父并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向師父說道:“我來到這里之后,你還沒有指示我禪修心要。”
師父卻說:“從你來了,我無時無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問:“你是怎么指示的?”
師父說:“你端茶來,我就喝;你端飯來,我就吃;你向我磕頭,我就低頭領受。哪一樣不是指示你心要?”
崇信聽了師父的開導,低下頭,很長時間都不說話。
師父說:“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你如果當下悟到了就悟了,如果思量就會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間,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著,他又進一步請教師父:“如何保持悟性呢,哲理故事?”
師父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逍遙自在地過日子,隨緣隨分,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并沒有其他的高妙之處)”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