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于木桶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木板的現狀,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木桶理論”。這個理論為人們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敢于揭短,善于補短”,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乃至個人修養方面不可缺少的品質。
人們是否擁有“敢于揭短,善于補短”的品質關系到的不僅是個人,也許是一個國家的存亡,歷史長河中的不少事情都給與了充分的證明。
曹劌論戰就是其中之一,魯國就因為曹劌那“敢于揭短”的勇氣和魯莊公那“善于補短”的品質才造就了較弱的魯國在與較強的齊國交戰時取得了勝利。,假如魯國缺少曹劌這樣敢于揭短的,那么魯莊公聽到的只是肉食者那短淺的意見,那短淺的意見是不足以讓小國打敗強國的,就因為有了曹劌的挺身而出,請求入見,并敢于揭短,再加上魯莊公那誠心誠意的請教,并按曹劌的意見發布軍令,仔細分析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即使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面對自己的不足,我們不能回避,敘事作文,而要捉住它,甚至消滅它,要清楚地知道善于補短的重要性。
孫臏與龐涓曾是結拜兄弟,剛開始時,他們共同效力于魏國,但久了,龐涓發現了自己的才能不及孫臏,在它發現了自己的這一不足后,他并沒有虛心向別人,而是嫉妒孫臏,甚至狠毒向魏王進讒言,使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不得展其志,后來孫臏得到齊王的賞識,并委以重任,兩人在馬陵交鋒,龐涓戰敗,拔劍自殺,為自己沒有善于補短之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假如龐涓在發現自己的不足后,有善于補短之心,那么他就不會加害孫臏,這么快就斷送了自己的一生,他也許會和孫臏同進退,共同解決國家的各種困難,贏得更光彩的人生。
“敢于揭短,善于補短”在一個人或一個國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敢于揭短有如培養的種子,善于補短有如增進成功的肥沃土壤,成功之花的絢爛需要他們共同灌溉。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