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獨自漫步在我最愛的老街。
還記得周敦頤的詩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還記得魯迅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嗎?還記得周總理的“為中華而崛起。”志向嗎?這些被人們所熟知的文化一直被我們珍藏在記憶之中,時時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之中?墒沁@些偉人曾經的祖源地如今卻在遭受著城市化進程的破壞。
當我從屏幕中看到這的化身—&mdash,高一作文;愛蓮堂,即將面臨拆遷的危機時,我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時光。望著愛蓮堂周圍的鳥兒盤旋于屋頂之上,悲涼之感涌上心頭。是!定是這些鳥兒得知自己的棲息地將被破壞時對此地的依依不舍之情吧。聽著機器的轟鳴聲一陣又一陣,居民的憤罵聲一次又一次,我的心又一陣疼痛起來,即使如此,卻依舊改變不了被拆遷的命運。想著當一切都只剩下這些斷壁殘垣時,我卻讀不出這廢墟的內涵,我想除了厚重的失落感外,我已無法在精神層面上與之交流,這將預示著一種燦爛而又光輝的文化的逝去吧!愛蓮堂這個原本不僅是偉人的祖源地,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的地方,如今卻被我們連根拔起,毀滅在城市化進程的洪流中。而我無能為力,這亦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我獨自一人默默地走在街頭,想到這些內心便隱隱的痛。不知不覺中又走到了這幽靜而又看不到盡頭的小巷——老街。記憶如波濤般再次涌上心頭。放眼望去,記憶中那坑洼的小石子路如今已被修整好了,那破裂的墻體也早已重修過了,只是墻體上依稀寫著的毛主席萬歲幾個大字,依舊向人們展示著曾經的歲月。鋪滿大青石的石橋如今早已被柏油路所代替。一切似乎都變了,可卻又什么都沒變。瞧!石橋下的那株大樹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兒,經受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屹立不倒,便可見證老街當年的繁華和如今的落幕。慢慢地進入小巷,周圍的店鋪都已改頭換面,房屋也亦如此。老街或許對我而言,它就像一位從容的老者,它安詳而又靜寂,心懷對昨日的愛戀,卻淡然地面對未來。或許它也不知何時自己將被淹沒于此。而如今它能做的只不過是傲然地展示著自己的風采,向人們訴說老街不盡的往事。老街上的人們依舊保持著那股淳樸的民風,只不過多了些現代化的氣息。
時光不能抹去往日的傷痕,但卻會使記憶埋得更深。走到老街深處,忽的,我找不到了人生的方向,覺得自己太茫然了。是。‰S著這個城市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趨向金錢,利益……而犧牲了我們千百年遺留下來的文化。我不明白是人太貪念,還是人太不懂得珍惜了。驀然,黃色的落葉如般悄然落在我肩頭,拾起一聞,還是落葉的芬芳。微風漸起,落葉歸根,化作春泥更護花。我讀懂了它,它不是在感嘆他的韶光即逝,也不是在哀怨繁華過后的寂靜,而是一種坦然,一種寬容。在老街的擁抱下,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昔日已去的是從前的繁華與昌盛,而曾經的所有都將永遠保存于泛黃的老照片中;貞浝铮辖忠琅f講述著它最后的故事。即使失去了從前的璀璨,即使已蒼老了一整個世紀,但文化的根還在,他們仍沒被淘盡。想到這,卻又開始擔憂起來了。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而城市的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可如今人們卻開始拋棄了這些擁有文化氣息的載體,要明白一旦我們失去它,我們都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為什么大家不愿在發展的同時保留這些古跡呢?難道要讓這些文化都只停留在一本本枯燥無謂的教科書上,成為一個個歷史的殘骸嗎?
依稀記得老街的夜是靜謐的。點點繁星眨著嫵媚的眼睛,月光如薄紗般披在屋頂上,披在小河上,靜靜的,靜靜的。老街悄然無聲,或許它在夢里也在回憶自己的曾經。的確,在時光流逝中沉積下來的文化底蘊是永不可磨滅的。
今夜注定是個不眠的……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