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當我在學校校慶那天看了《當幸福來敲門》時,我對主人翁的一句獨白印象尤深:“我終于知道杰斐遜在起草獨立宣言的時候為什么要加上‘追求幸福’……”幸福從來都是人們不斷去追尋的東西。小到嬰兒伸手要母親抱抱,因為他覺得幸福;校慶當天我們因與舊友相聚而瘋狂地笑,因為我們覺得幸福;大到作為老人家知道自己的兒女前來探望而笑不攏嘴,因為他們覺得幸福。
我們笑,是因為幸福;我們,是因為幸福;我們覺得舒心,是因為幸福。
古希臘的哲學家阿里斯托芬是一位“情圣&rdquo,高考作文;和“專家”,他提出人之所以有愛情,是因為上帝曾經創造的是“陰陽人”,也就是一半男一半女,自己,自己繁衍生息。后來上帝發現這樣的話“陰陽人”過于猖狂,因此在他們熟睡的時候,把他們劈開了兩半,男人和女人就分開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愛情的常態也就正如被劈開的“陰陽人”,分開是常態,時常想在一起是常態,愛情的痛楚也如被劈開兩半一樣,這也是常態。
因此愛情也就是人們一直以來追求幸福的一部分。愛情帶來了幸福,但又帶來了痛楚,這原本是矛盾的東西在人們追求愛情幸福的時候體現得更為清晰。雖然幸福和愛情都是長久以來經久不衰的話題,假如聯系到一起,對眾多人而言,的愛情是等于幸福的。
蘇格拉底有兩個徒弟,一個是為人所熟悉的柏拉圖,另一個可以說是“無名氏”色諾芬。他們到了戀愛的年齡,柏拉圖愛上了劇院的一個報幕員,而色諾芬愛上了一個擠奶工。他們去找阿里斯托芬問意見,阿告訴他們,你們要弄清楚誰才是相配的人,不然就會像被劈開一樣,很痛的啦。于是他們回家想了又想,柏拉圖列了個方程,把報幕員代進去,發現無解;而色諾芬想到頭痛,結果懶得想,決定先追到手再說。這樣下來,柏拉圖一直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對象,但色諾芬和擠奶工的孩子已經會說話啦。
但色諾芬也覺得,因為他越來越覺得擠奶工不合適他了。于是他和苦惱的柏拉圖找到了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說了一句聞名世界的話:“不管怎么選擇,你們都將后悔。”
當幸福來敲愛情的門的時候,幸福也許就像花兒一樣,可以擁有,但始終會因為而枯萎。如果因為愛情的幸福感枯萎而逃避,那么我們會像柏拉圖一樣,無法體驗愛情的幸福,以至于連可以回憶的幸福都沒有。但我們要更要以良好的心態和對另一半的包容來面對愛情,或者是強行地維持“不道德的婚姻”,我們也會像色諾芬一樣,后悔自己所做的選擇。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