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謝長亭訪日,并用日語公開宣稱,自己不是中國人,是臺灣人。輿論嘩然。一臉鄙夷地說:“簡直可以想見那副惡心的嘴臉。”我聽了這已消息卻只想笑。不知是因為見慣了臺獨分子的滑稽行徑,還是為他們的徒勞而發哂。
已無需再重申“臺灣屬于中國”這個事實了。上溯到孫吳艦隊訪日也好,唐時設澎湖巡檢司也罷,臺灣一直作為東南邊陲的一隅,安靜地呈現在中國版圖的右下角。及至蔣介石出逃,再有李登輝上臺,臺灣才被作為“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或許是五十年的日本奴化教育,或許是美國的推波助瀾,那一小撮人不知怎的竟生出了獨立的念頭。他們原先在大陸與臺灣之間設了一扇門,如今覺得門也不抵用了,最好用鋼筋水泥封死。于是又鬧出了改教科書,去中國化等運動。面對這些,我已不能再保持冷笑了,簡直要笑出聲來。
去了中國化,他們還剩什么呢?歷史,是從高山原住民那里數起嗎?文化,是不是該禁中文,禁詩書?哦,爽性“去”的徹底些,把老蔣當年從大陸帶去的,作為臺灣建設資金的錢也還回來吧。那當時可是整個中國全部的可動產呢。這會兒他們又不愿意了。誰讓他們的動機只是為臺獨制造便利呢?
看那些人,只有四字可以形容:跳梁小丑。他們想獨立,島內民眾,國際輿論又不同意。于是他們就叫啊,鬧啊。一會兒說自己是日本人了,還去參拜靖國神社,想象作文;一會兒大選快不行了,搞個槍擊。這還是技術活,只能擦傷,不能重傷。他們費盡心思要去關門。一位把臺灣放在門外了,就是自由。
但門其實開著。門里是煌煌五千年的,是人民的期盼,是祖國的呼喚;門外是與中華同根的閩南文化,是島上的,是大中的思念。如果洪流之下,他們又怎能?
老蔣在世的時候,有人提出過獨立的想法。委員長勃然大怒,要把他拖出去斃了。越島萬年,老蔣思鄉之情越濃,聽聞也曾達成過秘密協定,可惜最終流產。陳毅曾對他說:“只要你想回來,門其實一直都開著。”不知蔣委員長若還在世,會不會也有“崩了那些人”的想法?不過總要叫他們知道,門其實開著。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