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金色的魚鉤 夏于琳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跟不上隊伍,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后面。
一路上,老班長帶著我們走一陣歇一陣。不到半個月,我們的糧食——兩袋青稞面吃完了,饑餓威脅著我們。老班長愁得合不攏眼。一天,他發現了魚,老班長就想方設法把縫衣針做成魚鉤。夜里,我們就吃上到了鮮美的魚湯。
一次,我發現了老班長吧魚留給我們,自己一個人嚼著幾根魚骨頭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老班長不讓我把這件事告訴另兩個小同志。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包骨頭,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我們走出草地。一天,我們的精神特好,老班長去釣魚,卻再也沒有回來。
當我們找到老班長時,老班長已經昏迷不醒、奄奄一息了,最后,老班長犧牲了。
我們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翼翼地收起來,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來瞻仰它。
篇二:金色的魚鉤縮寫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我和兩個小同志病的實在跟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后面。
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面吃完了。饑餓威脅著我們。老班長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一天,老班長意外地發現了魚。于是,班長想辦法把縫衣針燒成了魚鉤,為我們釣魚,為我們煮魚湯。
有一次,我悄悄的發現老班長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但他不讓我告訴另外兩個小同志。就這樣老班長一直為我們釣魚,雖然他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他還是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
這天,老班長又拿起魚鉤釣魚去了,可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我們找到他時,他已經昏迷不醒了。我們急忙喂他魚湯,可是老班長堅持不喝魚湯,犧牲了。
擦干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
篇三:金色的魚鉤
1935年秋天,我和兩個小同志進入草地后得了腸胃病,由老班長照顧我們。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每天活著青稞面給我們吃,自己也消瘦了不少。
不久,青稞面就吃完了。有一次,老班長用自制的魚鉤在水塘釣到了一條魚,給我們做了新鮮的魚湯。以后的每一天,老班長都能端著熱騰騰的魚湯給我們喝。而老班長自己呢,卻只在吃草根和魚骨頭充饑。我很想幫助他找食物,可他拒絕了。
有一天,老班長只端來一點兒魚湯。不知怎么的,我們三個都吃不下去老班長嚴厲地命令我們必須吃掉,不能太脆弱。我們只好吃了下去,老班長這才笑了,可我的心情卻十分沉重,周記。
漸漸挨到了草地邊上,有一天我們去尋找食物時,老班長在一個水塘邊昏倒了。我們慌了神,立即釣了一條魚給老班長吃?衫习嚅L卻執意要讓我們吃魚。最終,老班長還是犧牲在了草地邊上。
我含著淚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讓“魚鉤”精神永存。
篇四:《金色的魚鉤》縮寫
1935年秋天,紅軍來到了人跡罕至的松潘草原。一個炊事班班長照顧三個病號:班長一遍帶領病號走出草地,一邊四處挖野菜給病號吃。有一次班長他看見一條魚,便做了一個釣魚鉤。那個晚上,病號吃到了新鮮的魚湯……以后的每一天 ,老班長都費盡千辛萬苦為病號們釣魚,病號問他問什么不吃,他卻說自己早已吃過。一個病號不信,悄悄跟著他,竟發現他為了讓自己吃到魚湯,而自己吃魚骨頭,病號與老班長說了這件事,老班長還說病號們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他怎么去向黨報告,自己沒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快要接近草原的邊了,老班長已經瘦得不成樣子,還不斷鼓勵小梁等人。
那一天,老班長又去釣魚,卻累得倒在池塘邊,幾個病號發現了,立刻釣魚給老班長吃,可老班長在死亡邊緣時任不肯吃,讓小梁等人吃,早出草原,他還不斷責備自己,把病號餓瘦了……突然,老班長沒氣了,為了讓病號走出草原,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
現在,那個魚鉤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篇五:金色的魚鉤縮寫 蔡亞衡
1935年,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三個病號走不快,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面就吃完了,饑餓威脅著我們。
一天,老班長釣到了一條魚,這天夜里,我們吃到了魚湯。以后老班長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魚湯給我們吃,可是老班長自己從來沒見吃一點魚。有一次我看到老班長嚼草根和魚骨頭,失聲大喊起來。老班長卻說:“共產黨員要服從分配,小梁,你的任務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
第二天,老班長做的魚湯特別少,我端起碗怎么也送不到嘴邊。老班長嚴厲地說:“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漸漸地接近草地的邊了,老班長說去釣魚,卻很久也沒回來。當我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昏迷不醒了。我們做了魚湯送到他嘴邊時,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他對我說:“小梁,別浪費食物了,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說完,老班長的手垂了下去。
我把魚鉤包了起來,想著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子子孫孫來瞻仰這只金色的魚鉤。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6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