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作文大全網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男,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黨員。1911年出生,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科學家。

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杰出的科學家,是為新中國的成長作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中影響最大和功勛最為卓著的人民科學家,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他在上世紀40年代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并駕齊驅的航空和航天領域內的最為杰出的科學家,并以《工程控制論》的出版為標志在學術成就上實質性地超越了科學巨匠馮·卡門,成為上個世紀整個應用科學領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最為璀璨的極少數巨星之一。

錢學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原來寫的是浙江杭州)。父親錢家治(字均夫,1880年-1969年)曾留學日本。1914年父親錢家治到北平民國政府教育部任職,遷居北平宣武門外。1918年入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1921年轉校北京高等師范學院第一附小。1923年錢學森入學北京高等師范學院附中,1929年畢業。

1929年秋,錢學森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攻讀鐵道機械工程。193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同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后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成語典故,并從事火箭研究。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因此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外交上的不斷努力,錢學森沖破種種阻力回國后,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錢學森與胡錦濤總書記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余篇。

科學貢獻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并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F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茍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茍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中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于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并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于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⑥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⑦思維科學

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于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筑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筑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后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⑧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教育思想】

1.學齡提前,學制縮短,人人皆可早成才。

按照“大成智慧教育”的構想,兒童可以4歲入學,12歲初中畢業;12至17歲上高中及大學,完成“大成智慧”知識學習,再加一年“實習”,學成一個行業的專家,寫出畢業論文,成為大成智慧教育碩士。錢老設想:到21世紀中葉,全中國的青年都可以18歲讀完達到碩士水平的大學,成為社會有用的通才。這種學制的設計,以早出人才為旨歸,適應了信息時代世界競爭形勢的需要,應該是鄧小平同志“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人才培養教育思想的具體化和新發展。

2.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培養理工文藝結合的“全才”。

錢老提出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包括所有通過人類實踐認知的學問。按照目前知識體系的認識,可以暫分為11大部門,即: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軍事科學、行為科學、地理科學、建筑科學以及文藝理論等。“這是個活的體系,是在全人類不斷認識并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發展變化的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這個體系不僅結構在發展,內容也在充實,還會不斷有新的科學部門涌現。相應地,教育要培養的人才應當:1.熟悉科學技術的體系,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2.理、工、文、藝結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網絡,善于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知識。這樣的人是全才。”在錢老看來,“21世紀的全才并不否定專家,只是他,這位全才,大約只需一個星期的學習和鍛煉就可以從一個專業轉入另一個不同的專業。這是全與專的辯證統一。這樣的大成智慧碩士,可以進入任何一項工作。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無困難。當然,他也可以再深造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學技術研究,開拓知識領域。”同時,在縱向結構上,人類知識體系又可以區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應用技術三個層次(文藝理論的層次的劃分略有不同)。三個層次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茖W技術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與影響是雙向的、統一的。又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在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中誰也離不開誰。而“哲學作為科學技術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學技術中的,是以人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的;哲學不能反對、也不能否定科學技術的發展,只有因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3.科學技術與哲學的統一結合,品德情感與智慧能力并重,培養高尚品德和科學精神。

錢老一貫堅持把基礎理論、技術科學、應用技術統一起來的考慮專業教學的內容。他提出要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人—機結合優勢互補的長處。而大成智慧人才培養的關鍵,還在于學生的品德與精神。因此要靠偉大的科學精神和崇高品德的教育與熏陶,要靠自覺地追求真理的興趣與激情,要靠人在與計算機優勢互補中對知識的有效集成與積累,要靠在社會實踐中長期的鍛煉,才可能培養出真正高端的智慧人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錢老高度重視了哲學的意義,在他看來:“一個科學家,他首先必須有一個科學的人生觀、宇宙觀,必須掌握一個研究科學的科學方法!這樣,他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不致迷失道路;這樣,他在科學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勞動,才不會白費,才能真正對人類、對自己的祖國做出有益的貢獻。”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69149.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