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讀《白鹿原》有感[3000字],高二作文
從開始到讀完《白鹿原》,我也就用了四天時間。讀完后,內心舒暢不已,就像心中的那縷牽掛終于有了著落。可去寫讀后感,卻也的確頗費思量。
正如《白鹿原》扉頁上那句巴爾扎克的名言:“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白鹿原》記述了一個時代的底層變遷,并深刻的影響民族的內在機理。
既是閑話,那我們就從《白鹿原》里的人們一位位話起。
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
——閑話白嘉軒
白嘉軒作為本書的靈魂,是一個矛盾且代表著多重價值的人物。書開篇第一句就是“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從這個微妙的切入點,向我們展示了白鹿原這片中土神州上發生過的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圖景。
六娶六喪并沒有打垮他,反而使他偶遇白鹿精靈庇護的風水寶地,略施心計后購下那塊寶地,從此帶領自己的家族轉運。娶賢妻,帶來給自己家族帶來橫財的罌粟種子,得財又得子,未來一片欣欣向榮。這時王朝更替,社會習俗變遷,他沒有任何反抗,堅守一個老實人的世態炎涼。正如奧威爾《一九八四》中所言:“從下等人觀點來看,歷史上所有的變遷只有一個意義:主人的名字換了。”白嘉軒雖生活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但時代的變遷并沒有對他的生活產生太大影響。無非是男人剪掉辮子,女子解放天足,如此而已。正如他的家訓“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所體現的,他忠實且自覺的恪守并傳播封建禮教,并習以為常。但我并不認同據此把他劃為所謂“冷血的封建食人者”的階級史觀,我認為,和平時代,這種人是傳承文化、保護社會秩序的堅定衛士;動亂時期,這種人是保持冷靜頭腦、不盲從當局、關鍵時刻橫刀立馬保衛祖國的最后一道防線。
說到白嘉軒,就不得不談談他的家庭。他育有三子一女,孝文、孝宛、孝義與百靈。他教導兒女,既遵守祖宗章法,又能隨時勢變通,他期待兒女們按照他給的既定路線衣食無虞地安穩度日可動蕩的時代、險惡的人心容不下他這個父親的心愿。在鹿子霖精心設計下,長子白孝文由族長之位跌落,走向了一條完全不同的投機者道路;在時代影響下,獨女百靈加入共產黨,并與家庭決裂,成為全書與舊時代斷裂最徹底的人之一,在革命的征程中拋灑生命;只有二子與三子,隨著父親規劃的道路,長成父親期望的模樣,子承父業。
看這本書時,我一直在想:白嘉軒的教導方式是否太過嚴苛?不給人改過的機會。對于白孝文的過錯,實行一次否決制,未經調查,專制武斷,據此否定了白孝文過往所有的努力,并眼睜睜看著大兒媳餓死在家中。如果他的教導方式多一點溫情,少一點個人專斷,白孝文不會變成后來那副嘴臉,畢竟白孝文是被父親當眾懲罰后開始“不要臉”,并與田小娥茍合在一起;而他的獨女白靈,也是在被他逼婚的情況下逃婚,并從此與家庭決裂,坐月子時都不能找到一個全心全意可托付的港灣,最終慘遭活埋。如果他心中將刻板規則放的低一點,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式的溫情放的高一點,或許這一切真的會發生的不那么慘烈。
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
——閑話朱先生
“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當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責無旁貸,本應著書立論,大聲疾呼,以正世風。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飲酒作樂,夜間尋花問柳,醉死夢生……”這是朱先生出場時說的一段話,現在聽來仍振聾發聵。
“踏破青山千萬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這是朱先生在南方講學受挫時,回到華山作的一首《七絕》,大氣磅礴卻也難免憂愁孤憤。
“倚勢恃強壓對方,打斗訴訟兩敗傷。為富思仁兼重義,謙讓一步寬十丈,”這是朱先生對白鹿原上白鹿兩大戶起爭端時的諄諄勸勉,回味悠長。
在整本書中,我最感興趣就是朱先生了,對于他,我想套用那句著名的對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評價:“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他:‘一是圣徒,指這個人;二是先知。’”他畢生精力投注在白鹿原這片蒼茫大地上,除罌粟,教學生,救災民,作鄉約,寫縣志……他每一步行為,都擲地有聲。
書中,朱先生很多行為都的確是很行為藝術,如晴天穿雨靴暗示村民天氣,勸退清軍總督時自帶糧袋傳達民生多艱,以及那句膾炙人口的“房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催命鬼”……這些事,讓他終究被奉為圣人。而白嘉軒的那句“犯人門絕對信服圣人而又不真心實意實行,這并不是圣人的悲劇,而是凡人永遠成不了圣人的緣故”,讓朱先生更加高貴而神秘。
朱先生代表著民族的內嵌的價值觀,是封建時代完美人格的體現。禮樂射御書數加風水天文與耕織,他的確算是那個時代的全才了吧?
據說,朱先生確有其人,基本上里面朱先生的事跡都是關中大儒牛兆濂的真實事跡。那么,我們或許可將朱先生臨終前對孫子的叮囑:“我重見天日就看你了。”當做陳忠實對當代文化復興、文明崛起的一種期冀?
從白鹿原史詩到田小娥傳奇
——閑話田小娥
田小娥可謂白鹿原中一個異數了。出生書香門第的她卻最終長成一個風流蕩婦,與白鹿原的漢子們展開了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風流韻事,并最終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后的最后,被壓在塔下,永不超生。
我們先來八一八白鹿原身邊的那些男人們。首先是被父親廉價嫁給年齡足以當她爺爺的郭舉人,被當做性奴屈辱的豢養,在此期間不甘寂寞勾搭上黑娃,開啟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可跟黑娃在一起后,日子并不如設想中那般順暢。身份上不被認同,排斥在宗族之外;雪上加霜的是,黑娃鬧革命,被通緝時獨自逃竄在外,留下田小娥一個人面對所有的凄風苦雨。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裹著小腳。如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非逼迫田小娥做貞潔烈女,如王寶釧般苦守寒窯,也著實是為難她了。
對于田小娥,或許真的是“過渡女性”四個字最能概括她。她私生活劣跡斑斑,可她敢于追求愛情,即使不被世人承認;她裹小腳生于酸腐秀才家庭,可她率先加入農協,成為婦女代表。同處于性壓抑,她沒有像冷先生大女兒一樣守活寡至死,而是先后與鹿子霖、白孝文攪合在一起,不懼流言,不顧臉面。
被公公鹿三親手殺死后,不甘心的她在白鹿原掀起了一場瘟疫,哀鴻遍野。此刻,她的心中只有憤怒與復仇,可這畢竟是有違天道的,她也因此被鎮在了塔下,不可超生。
我固執地認為田小娥至少是黑娃和白孝文心頭的朱砂痣,可這兩位幡然悔悟后再回白鹿原時竟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忽視田小娥,這個他們光鮮履歷背后的“污點”,這行為應不是一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所能描述的吧?或許,三人的糾葛只能用一句“那些女孩,教會我成長;那些男孩,教會我愛”吧!
砥柱人間是此峰
——閑話鹿兆海
《白鹿原》中,讓我最嗟嘆與不能釋懷的人,就是鹿兆海了。他專情、單純、善良、真誠、熱情、陽光,溫謙有禮,受過正規教育。就他個人來講,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父母,尊師知恩,對情人有情,對家人有義。最后,作為一個戰士,他死在了戰場上。不負榮光,不辱使命,勇啖犯我中華者骨血。
作為鹿子霖的兒子,他并沒有沾染父親的惡習。相反,他師從朱先生,學禮節,學文化。和初戀白靈相愛相知的過程在他后來的生命中反復咀嚼,也因此透支了他大部分的感情精血。白靈是他床前白月光,可他卻留不住,眼看信仰將他們生生撕裂,并看著心上人成為自己的大嫂。心痛過后并未結痂,他后來在行軍途中迎娶了一位酷似白靈的姑娘;蛟S這是一種救贖,更多的,可能是感情上的飲鴆止渴。午夜夢回,枕邊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已是夢中人。這滋味,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
而他讓人銘記的,并不單是他的“癡”,更多的,是他作為軍人的擔當與忠義。在國家處于生死存亡關頭時,他懷揣著恩師的“砥柱人間是此峰”與“白鹿精魂”走出中條山,去守護潼關的最后一道屏障。
對于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許不是死在內戰中,最可悲的是他作為烈士運回家鄉安葬,到了最后,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這不免讓我想到魯迅《藥》里面的夏瑜,夏瑜為了拯救民族犧牲,換來的只是鄉黨的嘲弄與華老栓清晨起來購買的人血饅頭。時間推逝十年,民眾依舊冷血麻木至此。
據說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陳龍光將軍。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為一部鴻篇巨制,粉墨登場的人物太多太多。還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謙,最好的長工鹿三,革命斗士鹿兆鵬,傳統賢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說,真說時卻又語凝;蛟S這就是名著的魅力,讀一本書,就像經歷了一個時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歡。
只愿世間風景千般萬般熙攘過后,字里行間,人我兩忘,相顧無言,靜品佳作。
篇二:讀《白鹿原》有感[3000字]
陳忠實的作品《白鹿原》我用了五天的時間把它讀完,書中吸引我的地方著實不少,盡管書中所寫的并不是我生活的這個年代,但書中那些事不知道在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到底在哪兒?我也不能具體的說出來!栋茁乖肥侵骷谊愔覍嵪壬拇碜鳎亲髡邔憗頌樽约“墊棺做枕”的嘔心瀝血之作。小說著墨于仁義白鹿村這個典型的中國村莊,用白氏、鹿氏兩家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反映了從清末到解放初期近50年間的中國社會的苦難變遷。小說有著《平凡世界》式的寫實風格,又有著強烈的魔幻主義色彩。
我認為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每位讀者都能從小說中找到自己的立場,文中的那些傳奇仿佛就發生在我們的祖輩、父輩甚至我們自己身邊,即使我們不是這些故事的主角,至少也做過這些故事的看客;而情節中那些充滿魔幻色彩的描述,我們雖不曾親身經歷,但是在從小到大聽過地那些光怪陸離的傳說中也總能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小說從清末寫起,這是暴風雨前的最后的寧靜,接下來中國近現代史的巨幕就此拉開,一個家庭父子兩代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故事,白鹿原上翻云覆雨, 王旗變幻, 家仇國恨, 交錯纏結, 冤冤相報,代代不已……作品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主義色彩,故事中充斥著宿命論的橋段,每一個故事的開頭都好似一個預言,每個人物都不自知的在他們各自宿命的框框中苦苦掙扎。
小說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如白嘉軒,他是貫穿小說始末的線索人物,作者在開篇是這樣寫的:白嘉軒后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我想很多讀者和我一樣,對本書中這句開篇印象深刻。白嘉軒是中國式家長、族長的典型代表,他光明磊落一生不曾做過一件見不得光的事;他老實本分,堅信自己老老實實做農活,無論是誰上臺都不會為難莊稼人;他隱忍堅強,一生遇到許多坎坷,即使經歷死了6房老婆以及自己悉心栽培的族長繼承人墮落這樣的大事,他依然能夠平靜面對;他公正無私,自己的兒子犯了錯,他也強撐著實行家法;他仁義寬厚,對待長工鹿三如同家人一樣,災年荒月他仍然留下鹿三繼續熬活;他甚至以德報怨,黑娃做土匪后讓手下打折了了他一直硬挺的腰,而黑娃遇難時,他還是果斷的要求兒子白孝文救黑娃。他的身上仿佛具備了所有中國傳統美德,可是正如黑娃所言,他的腰板太直太硬了,以至于保守固執。他反對兒女讀太多書,他從骨子里反對一切會打破《白鹿原》平靜生活的事情,他一生都在努力維持白鹿村的平靜與秩序,從不會被潮流沖昏頭腦,但是他如同千千萬萬個中國式傳統家長一樣,無法阻擋歷史的滾滾洪流。
書中一開始就提到了主人公白嫁軒,直到結束仍舊還是他,雖然書中的主人公不僅是他一個,但他的這一生讓我看到了一個正直卻略帶迂腐的人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看得是如此的冷靜而深刻,大喜之后必有大悲,反之大悲之后絕不會是走投無路。對自己的子孫如此的教導著,連他誤入歧途的大兒子在醒悟后對自己的妻子也說出了這樣的話:“活著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后一刻;熬過去就會開始體驗呼喚未來的生活,有一種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和渴望。”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我們不能選擇逃避,而是要面對現實,沒有過不去的檻,沒有誰不愛面子,可人人都有做錯的時候,這時只有敢于去面對去承擔,你才可能走出不幸的陰影中。白嫁軒愛面子,可是這個兒子讓他丟盡了臉,他把這一切默默的承受著;鹿子霖更愛面子,可是自己卻放縱自己,在自己丟了面子時還不忘再將別人拖下水,這兩個主人公面對同樣的問題,一個選擇了默默承受,在承受之后卻是兒子回心轉意、改邪歸正的好局面;另一個卻選擇了將之想掩人耳目卻又得到了掩耳盜鈴的效果。
這本書寫了很多人,講了很多事。看每個人,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白嫁軒在取到第七個老婆的時候才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他的大兒子白孝文一直被他看好做族里的繼承人,卻因為被他人陷害和自己立場的不堅定淪落為被人恥笑的對象,在他對生活完全絕望時他家的長工卻驚醒了他,讓他再次走到別人的前面,加入國民黨,在看到共產黨即將勝利時,又轉向投靠了共產黨,以至于到最后通過各種手段做了一縣之長,盡管他的品性讓人所不恥,可是生活就是這樣,順息萬變。二兒子白孝武似乎就平淡多了,順了父親的教導,成了族里的繼承人,凡事都和父親一樣,穩重中有點迂腐。值得一提的是白嫁軒的小女兒,也是他的寶貝,從小被他寵壞了的白靈,他沒有像他的三個哥哥那樣聽從父親的教導,而是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小的時候就選擇了和男孩子一樣去讀書,由于父親的痛愛,她沒向其她女孩子一樣學習針線,而是走進了學堂,當她去了一次城里的姑媽家時,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又再次毅然的選擇去城里上學,命中注定她是好動的,在接受了新思想后,她加入了國民黨,但在工作中又發現了共產黨才是她想要的,于是又再一次毅然棄“國”從“共”,與此同時,她的戀人卻與他背道而馳,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她放棄了自己的愛人鹿兆海,選擇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鹿兆鵬,盡管到后來她成為了革命的犧牲品,但她的一生卻是為自己而活,活的是那樣的精彩。
作品中唯一一個沒有大起大落的人應該是白嫁軒的姐夫朱先生了,這個人在整個一生中不為金錢和地位所動搖,事事都被他看穿卻又從不點破,從起初對清末的必然滅亡到民國時期不能長遠及至日軍終不能進潼關再到后來對國民黨必將走向滅亡直至最后對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必將取得勝利進行了預測,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但他卻從不為之去做些什么,他的一生平平淡淡,但別人對他卻是異常敬重。這個人或許在作者描述時帶進去了些神話色彩,但這卻是我們對生活的追求,不是嗎?
小娥是作者塑造的另一個鮮活人物,如果是在國外的小說中,小娥應該是一個敢愛敢恨,勇于追求幸福的簡愛式人物,可惜她生活在中國,她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甚至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都是驚世駭俗的。因為她的勾引,黑娃淪落成山匪,白孝文墮落為乞丐,她的一些做法確實讓人憎惡,可是仔細想來,她所做的只不過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對現實的無奈之舉罷了。而且奇怪的地方在于,村民幾乎把所有過錯都歸在了她的頭上,把她當作災難的根源。可是對男人村民卻總是寬容的,只要他們洗心革面,就可以得到原諒,在中國小娥注定是個悲劇式的人物。
除此之外作者還描寫了許多其他經典人物:如白鹿原上的大儒朱先生,朱先生的身上有著中國文化美好的一面,他有儒家的仁義孝悌,有墨家的孤膽行俠,有道家的避世歸隱,臨終時甚至還有些佛家涅盤坐化的味道。《白鹿原》上的孫悟空黑娃,他離經叛道如悟空般不停折騰,最終也如悟空般皈依。新女性白靈,她敢于掙脫父親的阻撓投身于革命,只是命運和她開了一個玩笑,她的結局讓人感到諷刺。還有“不正、不嚴”的鹿子霖,白鹿原最好的長工鹿三,白家長子白孝文,選擇了不同革命道路的鹿兆鵬、鹿兆海兄弟等等。小說中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部傳奇,而他們的傳奇經歷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先生在小說的開篇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這句話,無疑《白鹿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讀過《白鹿原》很久之后,你還是會久久的沉浸在人物的糾葛當中,感慨著他們的遭遇和結局,讀過《白鹿原》你會知道我們的祖輩和父輩曾經這樣走過。
《白鹿原》當中,寫小說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鎮靜;像鹿兆鵬家里,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么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窩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緣分。近期讀小說,可以這樣講,我讀《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觸最深了,從中悟出的道理也多,關于小說中死的話題,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個重要方面吧!
如此眾多的人物,卻是如此鮮明的性格,看到每一個人的對話就能想象得到人物的名稱和模樣,這真一部真正的經典之作,值得反復閱讀,直到天荒地老!
想說的太多太多,每個人每件事都讓我回味無窮,這幾天晚上做夢時都時常會夢到書中的片斷,猛然間睜開眼睛才發現自己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都市生活的復雜和無耐,讓自己原本的天真爛漫變得如現在這樣不自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了,正如白孝文那樣一失足成千古恨,現在的生活是黑暗的,寶貝時常安慰我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嗎?習慣了黎明前的黑暗,當黎明到來時,又要怎么面對呢??
篇三:讀《白鹿原》有感[3000字]
假期有幸借到了學校圖書館的小說《白鹿原》,在家認真的讀完了,好久沒有這樣認真去讀一本書了。看完之后感觸頗深,《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開篇一段話就馬上吸引住了讀者: 后來白嘉軒最自豪的事就是他娶過六個女人……
這段話很有些《百年孤獨》的行文風格:時間他們的筆下可以不斷穿梭,可以在現在回憶過去,可以現在展望未來,更牛的卻是現在的未來中回憶過去,讀者就像乘上了時光機器,每一個人都成了時間旅行者。
陳忠實的長句讀過來常常讓人覺得喘不過起來,本來的三四句話甚至十幾句話到了老先生這里就只是沒有一個標點符號的一句話,那些一長串一長串的排比句讓讀者練出了無比深厚的內力——肺活量驚人!那些語言讀著讀著就不舍得放手,作為一部現實文學的杰作具有如此之高的文字黏性確實太驚人了,起點上那些官場啊商場啊情場啊懸疑啊什么的我可以理解他們的黏性,但作為一部反映現實的文學作品,而且作為一部能夠被反復閱讀的文學作品,我只曾在很少的幾本書中經歷過這種超強吸引力的黏性之作:《塵埃落定》、《圍城》、《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紅高粱》,還有就是《白鹿原》。不能不說這些文字給了《白鹿原》以生命和靈魂,就像鹿子霖家破人亡之后突然收到的那個小孫子賦予了他新的生機一樣,陳忠實的文字賦予了《白鹿原》以獨特的靈魂印記。
《白鹿原》和《塵埃落定》、《圍城》、《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紅高粱》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情節發展很快,只是短短數頁也許就是一代人過去了。還是有些《百年孤獨》的意味,百年的發展也只是薄薄的一本書而已。這可能也是《白鹿原》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因為這不會讓讀者感到枯燥,不會讀者感到拖沓、懶散,薄薄的《白鹿原》從清末一直敘述到解放初,而且其中的時光常常從清末穿到解放后,再從解放后回到那個古老的地方——白鹿原。
人物是小說的生命和血液,就像數學中定義域是函數的生命線一樣(如果你會一點數學,那么你會懂我為什么這樣說)!栋茁乖分忻恳粋人物有著獨特的個性,幾乎沒有重合模糊的地方,這是一個作者非常牛氣的地方,這也是起點上那些快速寫作的作者所嚴重缺乏的東西。就比如白孝文和黑娃,兩人一出場一個貌似忠孝兩全之輩,一個貌似天生的土匪痞子,但觀察兩人的為人處事、一舉一動,讀者就會發現貌似仁義的白孝文事事依附強者、為人陰柔,為了獲得權勢可以犧牲一切。相反的是黑娃,什么溫良恭儉讓統統不懂,先是跟了共產黨,后來從了土匪,接著又投了國民黨,最后又回到了黨的懷抱,但卻被陰狠的白孝文設計槍斃了。
每當我看到這里,都會覺得陳忠實實在是太殘酷了,難道就不能好人不死、壞人得到懲罰嗎?不能,因為根據白孝文和黑娃兩人的性格,現實一定會這樣發展,作者寫到這里已經不能自主了,就像《安娜·卡列妮娜》中安娜非要死在車輪下一樣,書中人物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人生選擇。
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鮮明,我最喜歡的是白靈,她性格活潑,不受封建家庭的束縛,開始一個人跑到西安上學,她與鹿兆海一直相愛,卻由于黨派之爭,倆人不能相愛!白靈在西安加入了共產黨,作為知識青年,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與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鵬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
因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倆人終于相愛成了真正的夫妻。后來,白靈因為在一次領導學生運動中,她一磚頭砸到了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轉入紅軍的根據地。在根據地,白靈滿腔革命熱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來根據地的學生叛變投敵,一場紅色恐怖在根據地開始了。抓內奸抓特務,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牽連。白靈也未能幸免于難,她也是作為“特務”被監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
解放后,白靈也是被作為革命烈士對待的,家里也掛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軒問起白靈的死因時,幾位干部囁囁嚅嚅地無法回答。奇的是,白靈的死的那晚,白嘉軒做一個夢,夢見了白鹿也夢見了白靈。這使得白嘉軒一大早冒著風雪,跑了好遠的路,來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書院,要求朱先生解夢。奇的是,白嘉軒的大姐也是做了一個同樣的夢。朱先生心道,白靈出大禍事了?墒侵煜壬鷽]有說出來,只是寬慰他們姐弟倆!
性愛是人類繁衍的需要,所以最樸實;性愛,相愛男女相互吸引而快樂,所以最幸福。亂交和濫交,那是對性愛的褻瀆和糟蹋。
我成年前是個談性色變的年代,記憶中看電影的兩個畫面也許可以證明:一是當年可能看的香港引進的電影,戲演到男主人公突然把女主人公撲倒在地,這時,電影放映人員趕緊用手遮住鏡頭,電影院里是罵聲一片,等到屏幕上有影像的時候,男女主人公已經整理好衣服了;一是有個男人被人吊起來毒打,上半身光著,而他的褲子可能皮帶質量很差,一被毒打就松了,于是褲子掉了下去,鏡頭是猛然往上移,可全場觀眾很多人站起來,以為這樣可以看到那個男人的下半身,發現自己這種潛意識是錯誤的時候,他們失望了。說明一下,這兩場電影的觀眾都是中學生,基本上(99%)沒有過性愛經歷,出于好奇和神秘,所以對這些敏感。那個年代里一部描寫愛情的小說《第二次握手》會變成手抄本在全國流行更是說明了一切,因為那是只有樣板戲流行的年代!
《白鹿原》開篇就寫了白嘉軒的性愛,他娶了七個老婆,前六個都是得病而死,要么是生理上的病,要么是心理上的病,只有最后第七個老婆為白嘉軒生了三兒一女(成活的),白嘉軒由懵懂到喜愛和疑惑,這個過程中間白嘉軒還有憤怒和報復的成分,但目的依然只有一個,傳宗接代,完成父親交給他自己的使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白嘉軒的性愛很簡單,就是樸實而又幸福著,雖然娶了七個老婆,但都不是同時進行,而是死了一個,接著娶,甚至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由其父其母逼著再娶,他沒有偷過一次。
白鹿原上的大多數人和白嘉軒一樣,性愛目的就是傳宗接代,當然,在這過程中可以享受快樂。
為了傳宗接代也有借種的,白嘉軒的三兒子白孝義不會生孩子,最后由兔娃和他的妻子完成了這個使命。
白孝文和他的父親一樣,剛開始什么也不懂,他的新婚妻子甚至以為他要休了她,在妻子的幫助下,白孝文不僅喜歡上了性愛,甚至是迷戀縱欲了,所以有他母親和奶奶逼他不要縱欲的細節描寫。后來白孝文喜歡上了田小娥的肉體,可以說他本性里欲望并沒有因為被禁欲有所減弱,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要不是鹿子霖引薦他去縣保安隊,不要說后來當上縣長,恐怕早也死在溝渠喂野狗了。
偷情描寫比較復雜,鹿子霖不僅和田小娥偷情,原上很多有些姿色的女人他都染指,并認下很多干兒子、干女兒,讓這些干兒子逃避了被抓壯丁的命運,鹿子霖不要臉,但隱藏較深,特別是和田小娥的關系,甚至他和田小娥密謀要害死白孝文的陰謀始終沒有人知道。
田小娥本來嫁給一個舉人做偏房,可是耐不住寂寞,和黑娃好上后,黑娃娶下了她(不正規),兩個人本來可以就這樣過著甜蜜的小日子的,可是命運多舛,黑娃最后被逼出逃直至當了土匪。田小娥因為沒有生活來源,也因為耐不住寂寞,用上自己的肉體換取飲食和慰藉,可最終被自己的公公,黑娃的父親鹿三殺死在窯洞里,小說的描寫接近殘忍,最后田小娥讓白鹿原蒙受了一場瘟疫,六棱塔鎮住了田小娥的鬼魂才使瘟疫結束。
耐不住寂寞而性幻想的是鹿兆鵬的原配——冷醫生的女兒,鹿兆鵬被逼成婚,只有新婚那夜“顫抖”了一回,妻子還沒有領略到其中滋味,但兆鵬從此不回來,他的妻子只好幻想著性愛,對象便逐漸擴大,最后因為公公鹿子霖醉后的非禮使她發瘋,藥力無法治愈,導致她下身糜爛而死,非常的凄慘。
糟蹋性愛最過分的是鹿子霖的祖先馬勺娃,因為自己為了學藝受盡屈辱,最后報復教他烹飪藝術的人,讓乞丐糟蹋師傅(也算師傅,無論當年怎么對待他)之尻,殘虐而死,把尸體丟在西安城根。最樸實和最幸福的性愛到了這步田地,那是最悲慘的了,性已經沒有了愛了,只有虐的內容了。
《白鹿原》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懸念,一直到最后作者都沒有交代土匪大拇指鄭芒是什么人毒死的。從事情后來發展的情況看,我覺得始作俑者一定就是白孝文,根據罪案誰受益最多誰就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的觀點來看,白孝文一定就是兇手,最起碼也是最大的嫌疑人,書的最后白孝文非要害死黑娃,估計除了害怕黑娃和他爭奪縣長的位子之外,還有的原因估計是殺人滅口和報復了(黑娃撞折了白孝文父親白嘉軒直直的腰桿,當然還有小娥的事)。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7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