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喬布斯傳》讀后感[1000]
2011年10月5日,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因胰腺癌去世,有人說是上帝帶走了喬布斯和他的蘋果。從Macintosh、iMac到iphone、ipad,他所創造的一代代產品深深地改變了現代人通訊、娛樂和生活方式!秵滩妓箓鳌芬粫涗浟藛滩妓沟某砷L歷程,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天才成功的一些因素。
喬布斯是商業天才,但他對技術的狂熱是他成功的基石。從小生活在“硅谷”附近,身處一大批優秀的工程師當中,讓他對電子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對計算機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沃茲尼亞克的相識,更是改變了他今后的軌跡。盡管喬布斯大學因經濟原因輟學,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學習過程。一個好的環境可以創造一個人的興趣,好的伙伴同樣會對一個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古有“孟母三遷”的典故,為的就是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這其中或許有一些異曲同工吧。以后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或許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含義。
喬布斯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這點在他開發蘋果產品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他不會為降低成本而放松對產品高標準的追求,甚至對機器內部線路排列和零件的布局都會從美學的角度來審視。正是這種對完美的苛刻追求才造就了蘋果產品的獨一無二,才會造成通訊娛樂產品的革命性變革;蛟S我們在工作中沒法做到完美主義,但這種對細節的追求,從各個角度觀察細節的態度確是我們能夠培養的,而人們在生活中很容易忽略這一點,因為細節有時候是那么不顯眼,但我們真正開始關注時,才會慢慢發現關注它能給我們帶來絕大的效果。
喬布斯不僅僅是一個具有遠見的技術人員,他也是一個藝術家。他通過IMAC和Iphone向世界證明,復雜的技術也可以設計成簡單的、美妙的產品。他對字體、窗口設計都體現著他的藝術哲學。如何以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來呈現產品,得到最高的用戶滿意度,這是現在眾多設計者都在思索的問題。不管是產品設計還是其他方面,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復雜的問題,這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
喬布斯推崇禪學,這一習慣形成了獨特的思維和思想。聽從自己的內心使他免于外界因素的干擾,使得自己能夠將獨特的想法施加在產品設計中,這也是蘋果產品能夠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特征的原因。作為普通人,我們無需相信某種宗教或者哲學思想,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決策思想和行為準則。當我們做某件事、做出某種決策時,我們能夠聽從于自己的內心,并且勇敢的堅持,這正是現在許多人欠缺的;人云亦云、沒有自己觀點和主見,這樣的處事風格對工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大的障礙。
喬布斯雖然固執,但是他能和身邊諸如沃茲尼亞克等優秀的人才共事,同時聽取并采納他們的建議。喬布斯的商業頭腦與沃茲尼亞克的技術天賦完美結合就是最好的證明。
篇二:《喬布斯傳》讀后感[1000]
讀完這本自傳,我覺得他的經歷至少給了我以下幾點啟示。
一、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馬上付諸行動。他年輕的時候,想要什么工具制造點東西的時候,會直接找源頭要,不會整天空等別人來給予,初中作文,這就是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對于我來說,有時候對未來迷茫甚至困惑,我覺得追根究底還是因為自己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開始奮斗之前,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馬上付諸行動,這對實現自己的理想是最有效的。
二、善于吸引人才,打造最優秀的團隊。作為一個領導者,公司的發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員工的素質。如果周圍都是出色的人才,都是在技術上突出的專業人才,公司的發展將不可限量。喬布斯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沒錯,但是不管他承不承認,他并不是什么都會什么都懂的,在技術方面,比他厲害的人比比皆是。他成功的秘訣在于讓那些技術比他厲害的人都為他服務。在他的團隊里,都是在技術上非常出色的專業人才,這大大保證了產品研發的創新和與時俱進。喬布斯曾經回憶說,“這些年來,我懂得了,要是你有非常優秀的員工,你根本不需要像照看嬰兒一樣去看著他們。期待他們有優秀的成果,你就能讓他們做出優秀的成果出來”。喬布斯勇往直前的決心、力圖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及個人魅力吸引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聚集在他周圍。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何適當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很好回避自己的短處的確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它能讓我們在做事情時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三、不讓外界過度的干擾淹沒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喬布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許外界會有質疑,但他仍然有極大的勇氣遵從自己的內心和直覺。我想,這是需要勇氣的。對我們而言,適當聽從別人的建議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受制于教條,如果完全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去生活,那我們就不是為自己活而是為別人活著。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大膽堅持內心的聲音和直覺并且為之努力奮斗吧。
四、不害怕失敗,不害怕死亡。喬布斯成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永不服輸。麗莎電腦失敗了,蘋果II成功了,NEXT電腦失敗了,麥金塔成功了……他有著常人所不能比的激情和創造力,他從來不會被失敗打倒,即使已經失敗了很多次,他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并且被告知只有很短時間的生命時,他卻十分淡然,面對死亡的坦然讓他能夠更加集中精神在生命最后階段的工作上。他很好地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真諦。我們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經歷大風大浪,心理承受能力或許不強,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容易沮喪或者悲傷。我想喬布斯的經歷能夠給我們如何面對失敗的啟示。
喬布斯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青春更應在奮斗中放光彩。生活有時會給我們重擊,但決不能因此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堅持把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去奮斗。讓我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為了我們的夢想,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篇三:《喬布斯傳》讀后感[1000]
這本書《喬布斯傳》不是喬布斯本人授權的那本,那本書我還壓在箱底沒開始讀。兩本是一起在京東網上買的,時間是2011年10月24日,喬布斯去世半個月左右,授權的喬布斯傳剛出不就的時候。先看了這本薄的,再找時間去啃那本超厚的授權版自傳。
雖然是非授權的自傳,作者是中國人。然而作者本身是it從業人士,為寫此書又得到李開復推薦采訪了許多與蘋果和喬布斯相關的人員。書中應有不少的一手資料,而不會天馬行空,胡編亂造。
喬布斯是神一樣的傳奇,有著傳奇的商業第二幕,然而國人所知的多半是第二幕中iphone和ipad這些隨處可見的神奇產品,對于那些appleⅠ和appleⅡ或者macintosh,了解甚少,畢竟這個太久遠,也太不普及。然而pixar雖然赫赫有名,同樣也少有人知道這背后有著喬布斯的身影。是的,《玩具總動員》《蟲蟲敢死隊》《海底總動員》《汽車總動員》《WALL——E》《飛屋環游記》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背后,都有著喬布斯的資本和眼光。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喬布斯,卻是另一幅奇特的場景。
侵吞合作伙伴開發出的芯片的獎金;死活不承認與女友生下的女兒Lisa,即使在法院判決之后也拒絕承擔撫養義務;與自己請來的CEO斯卡利決裂,并最終被趕出蘋果公司;iphone4手機遭遇信號門時,不從自己的手機找解決問題,卻召開新聞發布會,拿出一系列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說,大家都有問題。
如果在小學、中學、大學的老師眼中,會怎樣看喬布斯這樣的學生,反正他大學是沒有畢業的。嗯,是的,那么多的牛人里面,總有寫大學退學的人那么光芒四射,出類拔萃,以至于拿著大學文憑的人會 覺得自己如此不堪。
然而看完全書,讀者又很容易的覺得,喬布斯究竟有什么才能呢,設計電路嗎?蘋果的共同創始人沃茲是這么評價喬布斯的,“喬布斯其實不大懂電子學”。(見p28)是的,看起來appleⅠ是沃茲設計,appleⅡ也是沃茲設計的。Lisa項目是喬布斯做的團隊領導,然而項目算是失敗了,macintosh是喬布斯從別人手里搶過來的領導權。似乎,蘋果誕生的時候,喬布斯主要負責推銷了電腦。聽起來,這人不就是一個銷售員嗎?
到了pixar的時候,皮克斯的動畫師們這么總結道,“喬布斯這個人,真的沒有影片鑒賞能力。”(見p150)。
后來的imac、ipod、iphone、ipad這些超凡脫俗的工業設計的經典之作,都是出自設計大師艾維之手。
喬布斯究竟做了啥,會做啥,為什么沃茲、艾維這些人都幾乎無人所知,而喬布斯如神一般在這個星球上存在著?
喬布斯讓沃茲做的appleⅠ和appleⅡ,喬布斯主導了與用戶打交道的那一部分,機箱的外形,人機界面,產品的銷售和廣告營銷,如書中提到的有名的廣告《1984》。喬布斯歸來蘋果,發現了設計大師艾維,重塑了音樂出版業,重新發明了手機,推出了從沒有過的產品ipad,以及新的商業模式appstore。似乎喬布斯什么都不會做,但是喬布斯卻能促使那些會做的人朝著未來的方向前進,以至于每一次產品的推出,都是萬人空巷。
想想iphone4s在大陸發售之時,三里屯那有組織的黃牛,不知道,是應該感慨喬布斯的魔力,還是用戶們的狂熱。
如今,神已棄世人而去,留下了一系列永載史冊的偉大產品和那一句震耳欲聾的話: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是活在別人的生活里。
不要讓任何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你的內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8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