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看三組歷史鏡頭:
① 紂王無道,武王伐紂
紂王,商朝亡國君是也。其當道之時,以“君授神權”愚民,并“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揮霍無度。百姓困苦,民生凋敝,道有餓殍?杉q王置之不理,依舊醉生夢死,淫亂無度,甚至以炮烙之刑除忠臣、斬賢人……
民憤終起,紛紛其兵伐紂。武王,西伯侯之子,欲伸大義于天下,得百姓擁護,終揮師入朝歌,結束了紂王的殘暴統治,后立周朝,后稱西周。
②短命的秦朝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 ……震長策而御宇內,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始皇統一全國后,尊崇法家思想,用殘暴的政策統治人民,“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然而適得其反,在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聲下,烽煙四起,劉邦最終滅秦,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③唐之“貞觀之治”
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太宗乃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開明君主也。他知人善任,廣開言路,虛心聽取魏征的諫言,并認為“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樣,他成了千古明君,得到百姓擁戴,也得以流芳千古。
紂王無道,終被廢黜;武王伐紂,終立西周;始皇欲子孫至萬世為君,卻不料秦只有區區十四年;唐太宗得民心,終得天下。
歷史留下了什么?
是教訓!是警醒,初中作文!也是財富!
它無時無刻不在告誡歷代統治者:欲得天下必得民心,欲維護穩定的統治,必順應歷史潮流,尊重客觀規律,主觀意愿如與客觀規律相違背,必導致統治的顛覆。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那巨大的聲響時刻提醒著人們:仁政、民心、天下……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9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