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1000]
看完《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確實是一本能引起思想共鳴、發人深省的好書,書中描述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和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對于奶酪發生變化所持有的態度和采取的做法正是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環境時常常遇到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消極頹廢、牢騷抱怨、探索發現、努力開拓”等或積極或消極的思想和行為一直以來都伴隨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對照的影子,很多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在消極因素的作用下沒有做好,很多原本做不到的事情在積極因素作用下反而取得了成功,關鍵在于我們的選擇,是選擇向嗅嗅匆匆那樣立即采取行動,還是向哼哼那樣抵制變化,或者向唧唧那樣逐步適應變化。
決定選擇的因素有很多,有饑餓的壓力、辯證的思考還有直覺的判斷,但我覺得在這個故事中很少言語提及的“鞋”是影響選擇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認為他們的鞋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鞋,更是一種生存技能、一種前行工具。最初的他們都是穿著鞋子不斷的奔跑找到了奶酪,雖然都是在誤認為奶酪C站奶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前提下做出的對處置鞋子的判斷,兩者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嗅嗅匆匆將鞋子兩端的鞋帶系好掛在肩膀上,而哼哼唧唧卻將鞋子丟在一邊,穿上拖鞋,想當然的以為再也不用穿著鞋子奔跑著去尋找奶酪了,鞋子好像已經無關緊要了,穿著寬松的拖鞋享受美味的奶酪再發出“人生至此、夫復何求”感嘆。然而,當環境發生變化奶酪被人搬動了之后,時刻將鞋子帶在身上的嗅嗅匆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反映毅然沖入迷宮尋找新的奶酪,而將鞋子束之高閣的哼哼唧唧卻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適應,到底該何去何從。
這也是大多數習慣了安逸生活、習慣了固定模式、習慣了一成不變的人的真實寫照,無論是企業家、還是上班族,之前大家用掌握的技能在茫茫迷宮中找到一塊看似“穩定、保險、永不會消失”的奶酪,享受奶酪存在帶來的滿足、享受擁有奶酪帶來的光環。在奶酪充足的相對輕松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中,原先找奶酪穿著的跑鞋已不知所蹤,大家都換上無法奔跑的拖鞋,逐步形成思想保守、盲目樂觀、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的心態,任何人想創新、想變化都會招致圍攻、招致抵制,大家都同化成一個模樣,享受著已不在新鮮的奶酪卻不自知。
然而當環境發生變化已沒有奶酪可供食用的時候,穿久了拖鞋的我們已不再具備當初尋找奶酪時掌握的技能,已完全沒有當初尋找奶酪時一往無前的勇氣、所向披靡的激情,但對重新沖入迷宮尋找奶酪的猶豫歸根結底還是來自于沒有跑鞋的懼怕,來自于對能否有能力找到奶酪的疑問。
環境的變化是永恒的,是我們必須直面必須接受的事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將跑鞋系在肩上,并常常對鞋子進行保養,時刻準備著重新沖入迷宮去面對工作中不斷變化的形勢,不斷去尋找應對的新方法,才能真正讓奶酪變得用之不完、取之不竭。
篇二:《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1000]
這是一本全球銷量超過2千萬冊的書,它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包括它所要闡述的道理也是通順易懂,它是一本簡單的書。然而它風靡全球,據說書中講的故事曾啟發過很多人,甚至改變過很多瀕臨破產的公司的命運,那它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僅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兩個小矮子“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態度:
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了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故事結束了,四個“人物”相同的開始,不同的結局正是作者所要突顯的,而其中道理就是,面對改變,態度將決定事情的發展方向,決定最終的結局。
回到現實,故事里的“奶酪”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而故事里的“迷宮”代表你花時間尋求的東西的所在地,它可以是你效力的機構,你生活的社區,高一作文,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系。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它,我們將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
然而,在當下這個快速、多變和危及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一直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有些人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沉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之中……對新的生活狀態無所是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有些人則時刻警惕,他們會有顧慮地啟程出發,勇敢地做出改變來適應這種變化;其實大多數人的頭腦是復雜的,內心的恐懼、多慮、驚嚇會使得自己陷入停滯的境界。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自己更像書中的誰;叵脒^去面對工作中的變化,面對生活中的變化,唧唧的反應和行動跟自己最接近。我不喜歡像哼哼那樣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然而我也無法做到完全地果斷從容。唧唧經過自嘲最終做出了面對變化應有的抉擇,然后如果它從一開始就選擇重新啟程,相信它會更早的收獲新的奶酪。人生苦短,與其總是徘徊猶豫,痛苦掙扎,不如與變化為友,積極面對它,在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行動準備和心理準備,用最好的心境去奮斗,去追求自己想擁有的那塊奶酪!
篇三:《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1000]
首先,對號入座,我呢,肯定不是嗅嗅,我沒能及早嗅出身邊潛在的危機并看出已經發生的變化,無論在學業上還是將來就業上或者其他事情。目前關系最大的就是就業了吧,一直有聽說就業率急速下降,但是我還是按照以前學長的學習模式去學習,沒有任何改變,學校在課程學習上也沒做出任何調整,我也就懶得去調整了,就業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更高了,這已經是事實,但是我沒有立即投入行動,去造就一個不同于過去觀念中的那個我,因此,我不像匆匆。說到改變,去應對就業的難題,應該立即投入行動,但是,到底該怎樣行動,行動的結果是什么,都是未知的,然后我就更愿意按原來的樣子日復一日的過著看起來安逸的生活,我根本不想去對應改變,我甚至不想看到變化,我一直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么是我們面臨就業危機而不是別人,一點都不公平,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不曉得。我們都不愿意去討論這令人沮喪的話題,故意忽略身邊發生的變化,企圖對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我們不愿意嘲諷自己,不愿意改變所做的一切。我們都愿意歸因于社會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于是,我就更像是哼哼了。哼哼了又怎樣,是該高興呢還是該高興呢,管他呢,繼續原來的生活,繼續做哼哼吧!可想想,不能夠啊,怎么就能縱容自己這樣呢。現在已經認識到奶酪發生了變化,也承認自己害怕改變,現在依然活在過去成功而形成的傲慢中,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曾經的自己。要不學唧唧一回吧,行不行?還有點猶豫,行吧,F在開始在頭腦中描繪一幅自己在享受新奶酪的情景,這正是我喜歡的。然后呢,學唧唧就得像個樣,看到自己的錯誤,坦然面對自己,改變自己,并將一切做得更好。
改變,從哪里開始,第一反應就是從身邊的小事開始,一點點去完成。面對就業,無非就是努力學習,把該學的科目都學了,該考的證件考了。面對微光,應該更積極,了解微光要積極,服務于支教更積極,完成團里安排的任務更積極。突然意識到有一兩次完成任務有些怠慢,今天貌似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那就是我不愿接受別人強加的改變,強加的改變是最易遭到反抗及阻力,就像當時不愿接受寫讀后感這件事上。我這樣的行為肯定不夠積極,不過還好,今天已經認識到了,改變發生了,應該主動去挪走自己的奶酪,然后問問自己,當我無所畏懼,我會怎樣?接著,執行,唯有執行力到位了才是真正的改變。至于享受改變,呃,境界未到,先體會一下改變所帶來的變化吧!可以預見的改變都有哪些,喜歡穩定和安全感不會改變,改變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不利,這樣的意識得改變。改變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了解各種實際的選擇,要比呆在舒適的環境里把自己孤立起來安全得多,唯有主動應對變化才讓我們更加從容。
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害怕改變還是喜歡改變,但如果我們能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微光可以做得更好!總之,以后面對變化時的態度要變得積極,想著享受奶酪的情景而讓自己變得積極起來。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9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