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上學期初中測試題
一、選擇題 (本題 共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
1、參考右圖,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基座四周,鑲嵌著八塊漢白玉的歷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幅展示什么壯觀的場面?( )
A.虎門銷煙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渡江戰役
2、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
A. 鴉片走私使中國銀弱兵荒,不堪一擊
B.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
C.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
D. 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損害了英國的商業利益
3、1861年,雨果在給朋友的信中怒斥了火燒圓明園的罪行:“我們的眼里,中國人是野蠻的,可是你看,文明人對野蠻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
A.英國軍隊 B.法國軍隊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
4、19世紀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帶流傳著一首民歌,其中說: “鶴鷹兇惡怕弓打,洋人怕的紅頭軍!薄凹t頭軍”指的是( )
A.禁煙運動時的中國軍民 B.義和團運動中的群眾
C.英勇斗爭的太平軍 D.甲午中日戰爭時的清軍
5、19世紀末,一位詩人曾賦詩:“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痹撛姷膭撟鞅尘笆牵 )
A.洋務運動破產 B.《馬關條約》簽訂
C.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D.公車上書失敗
6、右圖中的人物是我國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戰中對部下說:“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壯國家的國威!边@位英雄是( )
A.林則徐 B.李秀成
C.鄧世昌 D.佟麟閣
7、《辛丑條約》簽訂后,慈禧太后對帝國主義列強表示“量中 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態度反映出的問題實質是( )
A.慈禧太后控制的清政府與列強恢復了友好關系 B.慈禧太后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
C.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D.中國地大物博,慈禧太后慷慨大方
8、汪林茂在《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現)代化的這輛列車!睋丝梢,他認為( )
A. 洋務運動的進步作用主要體現在開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變法沖擊了陳舊腐朽的舊文化,具有啟蒙意義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 里程碑
D. 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9、下列是一組關于中國近代歷史的圖片,與這組圖片內容相吻合的主題是( )
A.中國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 B.洋務運動的開展
C.外國資本主義擴張 D.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的建立
10、拉開維新變法的序幕,標志著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的歷史事件是( )
A. “公車上書” B. 創立《萬國公報》
C. 強學會成立 D. 光緒帝頒布詔書,宣布變法
11、近代史上,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我國北方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家是( )
A.英國 B.俄國 C.法國 D.美國
12、優秀的歷史影視是對歷史的生動再現,下列影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是( )
①火燒圓明園 ②林則徐 ③八國聯軍 ④甲午風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13、列寧說:“中國人對歐洲人的進攻,這次遭到了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的瘋狂鎮壓。這樣的暴動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傳教的鬼話來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不痛恨他們嗎?”列寧評價的事件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4、中國同盟會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是( )
A.廣州起義 B.萍瀏醴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武昌起義
15、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
16、“皇帝倒了,辮子割了!边@八個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對當時社會變化的體驗之詞。它說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會習俗發生了極大變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④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很多同學都看過《秦始皇》、《漢武大帝》等歷史劇,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終退出中國歷史舞臺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8、某班舉辦了一期近代中國圖片展覽,下面3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說明,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依次是學習西方的( )
輪船招商局 公車上書記(部分) 武昌起義浮雕
A 軍事技術——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
B 軍事技術——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憲制——軍事技術——民主共和制
D 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軍事技術
二、材料分析題(共44分)。
19、一次次列強的入侵,一個個屈辱的跳條約,記錄著近代中國的苦難歲月。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用英國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材料三: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歷史》
請問答:
(1)上述三則材料內容分別出自中國近代哪三個不平等條約?(3分)
(2)請指出與這三個不平等條約相對應的列強侵華戰爭名稱。(3分)
(3)請概括指出材料三內容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的嚴重影響。(2分)
20、.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有人將先進的中國人展開的一場場救治行動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慢治”、“猛藥重治”、“開顱洗腦”,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材料三:本著“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原則,將土地分為上、中、下三級九等,好壞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規定“凡天下,樹墻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
(1)材料一中“這場戰爭”是指什么?為什么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4分)
(2)材料二中“自我療傷”“猛藥重治”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4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內容?如何評價這部文件?(4分)
21. (12分)材料一:
中國第一所近代學校 京師同文館 1862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兵工廠 安慶軍械所 1861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交通企業 輪船招商局 1872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鋼鐵工業 漢陽鐵廠 1890年
材料二:中央設立鐵路礦物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農工商的發展,……普遍設立中小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創立報館、學會。
材料三: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居住、出版、言論、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別的活動?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4分)
(2)材料二是中國發生的哪個事件中頒布的法令?(2分)
(3)材料三的內容是出自哪部法律?(2分)
(4)三大事件的最后結局是怎樣的?造成這種結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4分)
22. 材料分析題(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請回答:
(1)材料二是哪一個革命團體的政治綱領?(2分)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從當時的基本國情分析,辛亥革命沒有使中國獲得獨立和富強,說明了什么?(4分)
(3)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一般有三種觀點:①它是一場基本上成功的或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②它是一場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③它是一場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場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以上三種觀點,你認為哪一種觀點正確?為什么?(4分)
(4)結合材料回答,作為中學生,我們從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2分)
參考答案
1-5 ADCCB 6-10 CCABA
11-15 BDDBD 16-18 ACB
19(1)《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會。
20、(1)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或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洋務運動,辛亥革命;
(3)《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建立在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的基礎之上,在土地和產品分配方面實行平均主義,是一種不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空想。
21、(1)洋務派;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2)戊戌變法。(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洋務運動最后破產,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失敗了,主要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
22、(1)中國同盟會
(2)三民主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3)觀點①正確。(1分)主要是以為: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1分)結束了滿清王朝的腐朽統治,(1分)建立了中華民國;(1分)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1分);沖擊了封建制度,(1分)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1分)
觀點②正確。(1分)主要理由有: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1分)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1分)沒有徹底摧毀封建制度的基礎,(1分)列強在華勢力依舊;(1分)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1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1分)
觀點③正確。說辛亥革命的勝利或成功,主要是從其歷史作用、功績方面而言的。理由見(1)
說它又是失敗了的,主要是從它沒有完成其歷史任務這一方面而論的。因為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4)緊跟時代步伐,勇于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順應時代變化,不斷完善自己;具有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158287.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