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八年級政治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測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八年級政治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測試題及答案
第5講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學號                 姓名             
一、 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
1、(2004年,廣東佛山)國際鳥類聯盟發表的《2004年世界鳥類狀況》報告指出,由于無節制的農業擴張和不可持續的森林開采式,全球約有1211種鳥類面臨滅絕,其中344種面臨高度滅絕危機,688種目前已經罕見。這表明( C )
A:環境問題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
B:鳥類的養活直接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C:人類對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必然導致生態的破壞;
D: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
2、(2005年,吉林)某校學生發現該校附近的一家化工廠還在偷偷超標拜謝污水,于是決定向有關部門舉報,同學們這樣做是( D )
①依據《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②正確行使批評權、建議權的行為;③環境保護意識強的表現;④多管閑事,會影響該廠的發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2005年,重慶)包括中國在內的140個國家的地區批準了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曖的《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2005年2月正式生效。這表明( A )
①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②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愛護地球人人有責;③中國重視解決環境問題,堅定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④中國首先應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然后再解決環境問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2005年,廣東汕頭)目前全國90%以上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7億人在飲用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的水,1.7億人飲用被有機物污染的水,城市居民正面臨水污染這一嚴重問題。這說明( B )
①水污染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②水污染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③環境問題要堅持“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針;④環境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05年,山東濟南)鮑志強市長在濟南市面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我市回憶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措施,同時也強調要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有效防止和減少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和種廢棄物,全面提高城鄉造林綠化水平。這表明我市( A )
①堅持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②把環境保護作為根本任務;③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④積極為市民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005年3月10日,河北省青年志愿者綠色行動啟動,全省3萬多名志愿者種植10余萬株保護母親的青年志愿者樹。這一行動所體現的環保基本原則( D )。
A: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B: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C: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D:依靠人民群眾。
7、2005年1月21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晉寧縣位于滇池南岸,有著豐富的磷礦資源。由于違規無序采礦,導致晉池,滇池周邊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這告訴我們( C )
A:發展經濟必然會污染環境;B:我國環保執法力度不大;
C:必須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D: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意義重大。
8、某班同學學習了《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這課后,紛紛行動起來,開展環;顒印O铝袔孜煌瑢W的行為,你贊同的有( A )
①小張積極參加學校的義務植樹活動;②小王向環保部門舉報某飯館用野生動物做菜肴;③小李讓破壞學校草坪的小同學罰站;④小胡將深夜歌聲擾民的歌舞廳窗戶玻璃砸碎以示警告。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9、托爾巴曾說過:“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貢獻的,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這句話主要說的是( D )
A: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B: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必須努力提高環保意識;
C:必須依法治理環境問題;
D: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更為重要的是要落實環保行動。
10、場景:一群小鳥排著長隊,悲傷地低著頭,面向自己曾經快樂生活的樹林(現已被列為開發區,樹木已被砍光)舉行告別家園的儀式。這個場景給我們的啟示是( D )
①在我國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峻;②有的地方只重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③必須重視生態環境保護;④只注重經濟發展的做是不可取的。
A:①;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當我們漫步在西寧市比較繁華的商業巷,經常會看到路面上有許多口香糖污跡,這些污跡有損西寧的市容市貌,也成了難以消除的城市“雀斑”。這種行為屬于( B )
①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②破壞環境的行為;③妨礙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④損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行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多項選擇題:
12、趙某、朱某在捕獵野鴨時,造成44只白天鵝中毒死亡。對此,當地人民法院依法頭版趙某有期徒刑13年,并處罰金2萬無,剝奪政治權利3年;頭版朱某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1.8萬無,剝奪政治權利2年。從這一材料我們可以看出( AD )
A:我國法律嚴厲打擊殺害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
B:白天鵝的慘死說明我國在環保方面執法不嚴;
C:人們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不強;
D:趙、朱二人的行為觸犯了我國刑法。
13、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宣布,從2001年至2010年十年時間,國家將投資400億無資金,防治三峽庫區及其上游的水污染。至2010年,庫區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斷面水質將基本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二類標準;將結束沿江城市污染水直排長江的歷史;近200個垃圾處理廠的建設將使庫區的垃圾無害處理率達到95%;污染嚴重的企業也將全部關停。國家在三峽工程中采取的環保措施反映了( AB )
A: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B:我國正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C:保護環境是我國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D:三峽工程是專用環保工程。
二、資料分析說明題
1、 場景:一個護林者翻著森林法對伐木者說:這是違法的。
伐木者說:在我這兒我說的就是伐(法律)。
(1)請你對護林者和伐木者的行為作出正確評價。
答:伐木者的行為是破壞環境資源的違法行為。護林者的行為是依法保護環境和資源的行為。
(2)請談談你看到這種現象的感受。
答:①在我國,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或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掛號信環境必須依靠法律,必須依法追究破壞和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②對資源(森林)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將會威脅生態平衡。③保護環境(資源)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我們要增強保護資源和環保意識,學會依法保護環境。④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⑤必須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堅決同破壞資源、環境的違法行為做斗爭。
2、(2005年,江西南昌)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可問題是:人類夠朋友嗎?
下面是一份動物的死亡檔案。有些動物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再見到了,而另一些動物也正在死亡的邊緣掙扎!
閱讀上述材料,聯系所學知識,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是什么原因使這些動物不斷走向死亡?
答:由于人類不合理開發自然資源,亂砍濫伐,亂捕濫殺,使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
(2)為了使人類與動物的“友誼”地久天長,我們該做些什么?
答: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以實際行動來保護動物等。
3、(2004年,湖南宜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模擬活動。要求圍繞主題,大膽創新。
為了讓宜昌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學校開展了一次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請你結合自己參加活動的體驗完成下列內容:
活動準備 請準備有關法律知識(至少寫出兩部相關法律的名稱)
活動形式 
活動結果 好的方面
 存在的問題
可能造成的危害
提出建議
答:活動準備: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任選以上相關的兩部法律的名稱)。
活動形式: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問卷、咨詢等。(任選一種形式即可)
活動結果:參考答案方向:好的方面和存在的問題圍繞主題回答?赡茉斐傻奈:Γ和{著生態平衡、威脅著人類健康、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圍繞上述要點具體表述亦可)。
建議:參考答案方向一:從我做起,爭當環境衛士,提高環保意識,學會依法保護環境,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參考答案方向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變式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綠草如茵,建設山川秀美的綠色青海,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請你很需要設計一個環;顒臃桨。(方案包括:主題、目的、形式)
答:主題:“讓青海充滿綠色”“我為青海添綠色”(只要主題鮮明即可)。
    目的:從“提高環保意識,創造環境優美的綠色青!、“身體力行”等方面去答。
    形式:⑴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并向全省人民發出倡議,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⑵環保從我做起,大力宣傳隨地吐痰、亂丟廢棄物等不良衛生習慣帶來的危害。⑶開展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綠化活動,美化居住環境。⑷對青海或周圍居住的環境進行調查,并向有關部門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4、某地市民倡議:“告別塑料袋,重拎布袋子;用我們的雙手裝扮一個潔凈、無害的家園!痹┣跋Γ@內雪片似的賀卡,飛向四面八方。面對此景,初三(1)班班委會提出倡議:“少寫一張賀卡,多植一棵樹木;放眼未來世界,共創美好家園。”
(1) 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提出上述兩個倡議的原因。
答:存在環境問題、資源問題。
(2) 為共創一個美好的家園,在實際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
答:宣傳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節約水電;不用一次性餐具;對垃圾進行分類,不污染環境;搞好學校和家庭的環境衛生;美化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不捕殺野生動物;依法同破壞環保、浪費資源的行為做斗爭;向當地有關部門提高整治環境、保護資源的建議等。
5、針對造紙廠存在污染問題,鄉政府人員和農民各有各的心聲。鄉政府人員想:封了它,鄉政府吃喝靠啥?農民心里也想:不封它,子孫們吃喝靠啥? 
關于鄉政府人員和農民的這兩個觀點,你贊同誰的觀點?并請說出理由。
答:贊同老農的觀點。
理由:①造紙廠污染了環境(農田),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②環境總是的危害有:威脅著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直接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③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單位、個人,負有治理環境污染或賠償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④必須依法追究破壞和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⑤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⑥鄉干部不同意關閉污染嚴重的造紙廠,是對子孫后代不負責任的表現。
6、某電視臺記者去一家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進行采訪,下面是記者與該企業經理的一段對話。
記者: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問題上,您的看法是什么?
經理:發展經濟必然帶來環境污染。
記者: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您覺得應該如何治理?
經理:治理環境污染必然首先發展經濟。
你贊成企業經濟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答:⑴經濟建設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是相互影響,相互掉約的關系。如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顧環境保護,那么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污染。如果能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那么經濟建設并不一定會帶來環境污染。所以說,發展經濟必然帶來環境污染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⑵治理污染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發展經濟是治理污染的物質基礎,治理污染必須首先發展經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繼續沿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不僅難以發展經濟,而且還會帶來更嚴重的污染。只有把發展經濟與治理污染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同步實施,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因此,治理污染必須首先發展經濟的觀點也是不正確的。
7、2004年11月1日《人民日報》報道,橫貫河北省東西的滹沱河是河北省的“母親河”,政府和水利部門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河道兩岸植樹造林,改善其已非常脆弱的生態環境。但住在河兩岸的村民得知滹沱河河床上的具有防風固沙作用的菅草是中藥材,挖出來可以賣錢后,紛紛拿起鐵筢來到河道內挖草根,使脆弱的滹沱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⑴你對村民的行為是如何認識的?
答:村民亂挖菅草根是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不惜破壞環境的短視行為,沒有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⑵面對遭到破壞的滹沱河生態環境,你會有什么感受?
答:保護好環境,我們才能有好的生活環境,如果環境惡化,又得不到控制,那么,我們將失去生存的空間,就不會有美好的明天。
⑶請根據所學知識,談談應如何解決材料里所反映出的問題。
答: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應加強環保法律和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的環保法律意識,增強環保觀念;依法制裁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副食群眾發展經濟,尋找致富門路,走向共同富裕。
⑷根據自己的想像,針對材料中的環境問題設計一個公益環保廣告,并作出設計說明。
答:結合當地實際,圍繞“環境保護”設計廣告并能作出說明即可,鼓勵創新。


參考答案:
一、C DABADCADDB   AD   AB
二、1、(1)答:伐木者的行為是破壞環境資源的違法行為。護林者的行為是依法保護環境和資源的行為。
(2)答:①在我國,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或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掛號信環境必須依靠法律,必須依法追究破壞和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②對資源(森林)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將會威脅生態平衡。③保護環境(資源)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我們要增強保護資源和環保意識,學會依法保護環境。④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⑤必須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堅決同破壞資源、環境的違法行為做斗爭。
2、(1)答:由于人類不合理開發自然資源,亂砍濫伐,亂捕濫殺,使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
(2)答: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以實際行動來保護動物等。
3、答:活動準備: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任選以上相關的兩部法律的名稱)。
活動形式: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問卷、咨詢等。(任選一種形式即可)
活動結果:參考答案方向:好的方面和存在的問題圍繞主題回答。可能造成的危害:威脅著生態平衡、威脅著人類健康、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圍繞上述要點具體表述亦可)。
建議:參考答案方向一:從我做起,爭當環境衛士,提高環保意識,學會依法保護環境,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參考答案方向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變式題】答:主題:“讓青海充滿綠色”“我為青海添綠色”(只要主題鮮明即可)。
    目的:從“提高環保意識,創造環境優美的綠色青!薄ⅰ吧眢w力行”等方面去答。
    形式:⑴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并向全省人民發出倡議,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⑵環保從我做起,大力宣傳隨地吐痰、亂丟廢棄物等不良衛生習慣帶來的危害。⑶開展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綠化活動,美化居住環境。⑷對青海或周圍居住的環境進行調查,并向有關部門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4、(1)答:存在環境問題、資源問題。
  (2)答:宣傳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節約水電;不用一次性餐具;對垃圾進行分類,不污染環境;搞好學校和家庭的環境衛生;美化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不捕殺野生動物;依法同破壞環保、浪費資源的行為做斗爭;向當地有關部門提高整治環境、保護資源的建議等。
5、答:贊同老農的觀點。
理由:①造紙廠污染了環境(農田),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②環境總是的危害有:威脅著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直接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③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單位、個人,負有治理環境污染或賠償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④必須依法追究破壞和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⑤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⑥鄉干部不同意關閉污染嚴重的造紙廠,是對子孫后代不負責任的表現。
6、答:⑴經濟建設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是相互影響,相互掉約的關系。如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顧環境保護,那么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污染。如果能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那么經濟建設并不一定會帶來環境污染。所以說,發展經濟必然帶來環境污染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⑵治理污染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發展經濟是治理污染的物質基礎,治理污染必須首先發展經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繼續沿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不僅難以發展經濟,而且還會帶來更嚴重的污染。只有把發展經濟與治理污染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同步實施,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因此,治理污染必須首先發展經濟的觀點也是不正確的。
7、⑴答:村民亂挖菅草根是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不惜破壞環境的短視行為,沒有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⑵答:保護好環境,我們才能有好的生活環境,如果環境惡化,又得不到控制,那么,我們將失去生存的空間,就不會有美好的明天。
⑶答: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應加強環保法律和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的環保法律意識,增強環保觀念;依法制裁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副食群眾發展經濟,尋找致富門路,走向共同富裕。
⑷答:結合當地實際,圍繞“環境保護”設計廣告并能作出說明即可,鼓勵創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162846.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政治下冊第1-6課時練習題(有答案)
八年級政治下冊第2 單元綜合檢測題(附答案)
2018年八年級政治上冊第四單元檢測試題(含答案)
2015年春八年級下冊思品歷史期末試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下政治第四單元復習題(含答案江西南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