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八 年 級 物 理 試 題
(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成績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
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低聲細語”中的“低”,指聲音的響度小
C.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D.“聞其聲便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判斷的
2.小華在唱《青藏高原》這首歌,唱到“高原”的“高”時,就唱不上去了,這是因為唱“高原”的“高”時要求聲音的
A. 音調高 B.音調低 C.響度大 D.響度小
3.近年來,不少地區地震頻發,強烈的地震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關于地震時產生的地震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震波主要是超聲波 B.地震波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地震波不是由震源振動產生的 D.地震波強度足夠大時可以被人耳聽見
4.下列關于溫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讀作“零下6攝氏度”
C.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約為25℃ D.任何情況下,水的沸點都是100℃
5.以下生活現象中,屬于汽化的是
A.用電吹風吹干頭發 B.舞臺上用干冰制造白霧
C.冬天,冰凍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開冰柜門會看到冒“白氣”
6.天氣炎熱,小明在吃冷飲時觀察到一些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將冷飲從冰箱里拿出時,感覺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裝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開冷飲包裝紙,看到有“白氣”生成是升華造成的
D.吃冷飲時感到涼爽,主要是凝華造成的
7.一杯溫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凍室內,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8.食品運輸中,常使用干冰,防止食品腐爛變質,這是應用了干冰
A.液化放熱 B.凝華放熱
C.熔化吸熱 D.升華吸熱
9.如圖,把裝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潤濕的手指摩擦杯口邊緣使其發聲。改變杯中水量,多次進行摩擦杯口的實驗,發現發出的聲音不同。對此同學們提出四個問題,其中較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是
A.手指摩擦杯口為什么能發出不同聲音?
B.聲音是由水振動產生的嗎?
C.音調為什么會隨水量變化而改變?
D.音調和水量多少有什么關系?
10.下列現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形成的是
11.小明站在平面鏡前,他以一定的速度遠離平面鏡時,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像的大小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A.距離變大,像變大 B.距離變小,像變小
C.距離變大,像不變 D.距離不變,像變小
12.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光的色散實驗中,將一紅色玻璃放在三棱鏡和白屏之間,則白屏上只看到紅色光帶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后傳播速度會變小
D.陽光燦爛的日子,行走在綠樹成蔭的街道上,常常見到地面上有一些圓形的光斑,這些光斑是實際上太陽的虛像
13.國慶假期,在太湖風景區內,小明用裝有濾色鏡的照相機給一株綠葉白花的睡蓮拍照,在洗出來的照片上看到的卻是黑葉紅花,那么濾色鏡玻璃的顏色可能是
A.黑色 B.紅色 C.綠色 D.白色
14.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鉛筆水平向右移動時,它的像將變小
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
C.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變小
D.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鉛筆將和它的像垂直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8分)
15.如圖甲所示,在醫院里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 ▲ (選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質;另外,在醫院里我們還經常看到如圖乙所示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 ▲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以免影響他人,這是在 ▲ 處減弱噪聲.
16.如圖是一款新型水杯,稱為“55℃杯”,是一種快速變溫水杯。杯的夾層中封入特殊的固態物質,可以實現快速變溫。其變溫的工作原理是:加注熱水后,利用夾層中特殊物質 ▲ 吸熱降溫;溫度低時利用 ▲ 放熱升溫,所以能使杯中的水長時間保持55℃,你認為夾層中封入的特殊固態物質應該是 ▲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17.如圖所示,針筒中充滿了氣態乙醚,當向下壓活塞時,會有液態乙醚出現,這說明通過 ▲ 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使氣態乙醚液化的另一種方法是 ▲ 。
18.2017 年 5 月 5 日,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 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首飛。飛機裝有無錫某企業生產的3D打印鈦合金艙門件。3D打印的技術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鈦合金粉末 ▲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液態,然后按構件形狀重新 ▲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型。
19.冬天的早晨,小梅發現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麗的“冰花”,這是因為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 ▲ 形成的,這些“冰花”附著在玻璃的 ▲ (選填“內側”或“外側”)。
20.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鍋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圖所示(設鍋內外水的沸點相同)。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水溫度 ▲ (選填“能”或“不能”)達到沸點, ▲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
物質 熔點(℃) 沸點(℃)
酒精 -117 78
水銀 -38.8 357
鉛 328 1740
21.下表中列出了1標準大氣壓下幾種物質的熔點和沸點,根據有關信息填空:
(1)鉛的凝固點是 ▲ ℃,-200℃的酒精為 ▲ 態.
(2)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氣溫,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相對于氣溫有偏 ▲ (“高”或“低”)可能。
22.如圖所示,是檢查視力時的示意圖.人通過平面鏡觀察到的是視力表的 ▲ (填“實像”或“虛像”).若測視力時,要使被測試者看到的“視力表”與被測者相距5m,則人距離其背后的視力表為 ▲ m。
23.金星凌日的奇觀是指從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點在太陽表面緩慢移動。金星凌日現象可以用 ▲ 來解釋,如圖A為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的示意圖,金星的位置在圖_▲ (選填“甲”、“乙”、“丙”或“丁”)時發生“金星凌日”現象。如圖B為太陽及八大行星示意圖。據圖分析,你認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如果可能的話,還會看到 ▲ 凌日現象。
24.某興趣小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個小圓孔,將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制作成一個簡易針孔照相機。如圖所示,將其水平放置,在左側固定一只與小孔等高的小燈泡,燈泡發光時,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燈絲 ▲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動易拉罐,像的大小 ▲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只將小圓孔改為三角形小孔,則像的形狀 ▲ (選填“改變”或“不變”).
25.如圖,水平桌面上有一塊圓形玻璃轉盤,距轉盤1.8m高處有一盞燈成像在其中.則燈的像距離該燈 ▲ m;若用手撥動轉盤使玻璃轉盤順時針轉動,則會觀察到燈的像的位置 ▲ (選填“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轉動”或“不改變”)。
三、解答題(共44分)
26.(6分)根據題目要求作圖
(1)人通過小窗口能看到的范圍是有限的,請在圖中用作圖的方法表示人眼所看到的窗外范圍。
(2)如圖所示,小明同學正在做小孔成像的實驗.請在圖中作出蠟燭AB的像A'B'.
(3)如圖所示,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26題⑴題圖 26題⑵題圖 26題⑶題圖
27.(7分)如圖所示,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幅度;改變撥動鋼尺的力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振動的快慢大致相同。
(1)此實驗用于探究聲音的 ▲ 與 ▲ 之間的關系;
(2)若要繼續探究聲音的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實驗時應保持 ▲ 不變,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實驗發現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 ▲ ,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 ;
(3)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振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 ▲ ;
(4)換用塑料尺做此實驗,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振動快慢均相同時,聽到的聲音與鋼尺的主要差異是 ▲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不同。
28.(10分)同學們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
(1)如圖所示是小明小組實驗中的情景.請指出他們在實驗中錯誤之處:
① ▲ ;② ▲ 。
(2)安裝實驗器材時,小明應按照 ▲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 ▲ .
(3)實驗時,除了圖示器材,還需的測量器材是 ▲ .
(4)當水沸騰時,觀察發現,氣泡上升時體積 ▲ ,聽到的聲音的響度比沸騰前略微 ▲ (均選填“變大”或“變小”) .
(5)實驗表明水沸騰過程中需要繼續吸熱.但小宇提出疑問:①曾看見端上桌子的砂鍋里的湯,沒有火加熱但仍沸騰,請你解釋原因: ▲ .②在做此實驗時,發現加熱相當長時間,水仍然不能沸騰,你認為實驗裝置可能存在的問題是 ▲ 。
(6)a、b兩組同學在某實驗室里做“水的沸騰”實驗,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象如右圖所示,問a、b圖像不同的原因可是 ▲ .
29.(6分)小明同學在“探究冰和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通過燒杯中水給試管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好處是 ▲ ;
(2)小明設計了一個記錄實驗過程的表格(如圖乙所示).表格中(a)、(b)兩處應填的內容是:(a) ▲ ;(b) ▲ 。
(3)圖丙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冰的“溫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經歷了 ▲ min,在第3min時,物質處于 ▲ 態.
(4)蠟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如下表,可以判斷蠟屬于 ▲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蠟的溫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30.(5分)如圖所示,讓一束太陽光通過擋光板的夾縫照射到三棱鏡的一個側面上,用光屏接收到從三棱鏡的另一側出射的光線。
(1) 實驗時,一邊慢慢轉動三棱鏡,一邊注意觀察光屏。在圖示位置時,從光屏上可觀察到彩色光帶,這一現象說明 ▲ ;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帶邊緣的色光,其中B為 ▲ 色光。
(2)屏上標出了三個區域,用溫度計測試不同區域內光的熱效應時,其中能讓溫度計示數明顯升高的區域是 ▲ (選填“①”、“②”或“③”),實驗中,為了使溫度計更靈敏,通?梢圆扇〉拇胧┦强梢詫囟扔嫷牟A萃砍 ▲ 色;將熒光物質涂在白屏上,熒光物質發光的區域應該是 ▲ (選填“①”、“②”或“③”)。
31.(7分)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情景:
(1)小明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 ▲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 (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
(3)若實驗中,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也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
(4)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人眼 ▲ (選填“通過”或“不通過”)玻璃板觀察到光屏上 ▲ (填“有”或“沒有”)蠟燭A的像。
(5)為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此實驗應在 ▲ (填“較暗”或“較亮”)環境下進行。
32.(3分)在學校游藝晚會上,小明表演的“巧測距離”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如圖,桌面有一個密閉的長方體木箱,其中一個側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內有一支蠟燭A.在不打開箱子的情況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B、刻度尺、火柴測出了箱內蠟燭A到側面MN的距離,方法如下:
(1)把蠟燭B放到箱子側面MN的右側桌面上并點燃;
(2)移動蠟燭B,直到 ▲ ;
(3)用刻度尺測出 ▲ 的距離,就等于A到MN的距離.
(4)在測量過程中,點燃蠟燭B是為了 ▲ .
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八 年 級 物 理 答 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 B B A A D D D A C D B D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6分)
15.信息 響度 聲源 16.熔化 凝固 晶體
17.壓縮體積 降低溫度 18.吸收 熔化 凝固
19.凝華 內側 20. 能 不會 21.(1)328 固 (2)高
22.虛 0.6 23.光的直線傳播 丁 水星
24.倒立 變大 不變 25.3.6 不變
三、解答題(共44分)
26.(6分)根據題目要求作圖(略)
27.(7分)(1)響度 振幅 (2) 撥動鋼尺的力度 慢 低
(3) 鋼尺振動的頻率低于20HZ,發出的是次聲波 (4)音色
28.(10分)(1)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
讀數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自下而上 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3) 秒表 (4)變大 變小
(5)砂鍋仍在向湯中傳熱 水量太多或火太小
(6)b中水量比a 中多
29.(6分)(1)使試管中物質受熱均勻
(2)時間 狀態 (3) 4 固液共存 (4) 非晶體
30.(5分)(1) 白色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紫
(2) ① 黑 ③
31.(7分)(1)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未點燃 像與物等大
(3)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4) 不通過 沒有
(5)較暗
32.(3分)(2)蠟燭B的像與蠟燭A完全重合
(3)蠟燭B到側面MN之間的
(4)使B的像更加清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207432.html
相關閱讀:北京西城區2018年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試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3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試卷
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初二物理上期中試卷(張家港市梁豐初中有
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清四試題(附答案)
201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聲的世界測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