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中學初二物理期中試題 2018.4.26
(物理滿分:100分)
請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個部分.
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3.作圖必須用2B鉛筆,并加黑加粗.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24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某個物體的質量約為250g,這個物體可能是( ▲ )
A.一只老母雞 B.一本八年級下冊的物理課本
C.一元硬幣 D.一個中學生
2. 人們常說:“鐵比木頭重.”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是指木頭與鐵相比具有較小的( ▲ )
A.密度 B.體積 C.重力 D.質量
3. 把一個輕質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它們相互吸引,則這個小球( ▲ )
A.可能不帶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帶正電 D.一定不帶電
4. 在物理學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層次的物體統稱為微觀粒子,以下微觀粒子按空間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 )
A.原子 原子核 質子 夸克 B.夸克 質子 原子核 原子
C.夸克 原子核 質子 原子 D.原子核 質子 夸克 原子
5. 下列事例中,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 )
A.在二胡琴弓的弓毛上涂上松香 B.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剎把
C.在衣服的拉鏈上涂些蠟 D.體操運動員手上涂鎂粉
6. 如圖所示,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砝碼對小桌壓力的大小等于小桌對海綿壓力的大小
B. 砝碼對小桌壓力的大小等于海綿對小桌壓力的大小
C. 砝碼對小桌壓強的大小等于海綿對小桌壓強的大小
D. 小桌對海綿壓強的大小等于海綿對小桌壓強的大小
7. 下列關于力學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
A.靜止的小車,不去推它,它就不會運動,這表明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不能運動
B.風吹樹搖,風停樹靜,這表明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C.汽車剎車后,速度會逐漸減小,最后會停下來,是因為汽車具有慣性
D.蘋果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這表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8. 載重汽車的輪子比普通汽車多,是為了( ▲ )
A. 增大壓力 B. 增大壓強 C. 減小壓力 D. 減小壓強
9. 兩人在相同的沙灘上漫步,留下了深淺不同的腳印,則( ▲ )
A.兩人對沙灘的壓力一定相同
B.腳印深的人對沙灘的壓強一定大
C.兩人對沙灘的壓強一定相同
D.腳印淺的人對沙灘的壓力一定小
10. 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若用甲、乙兩種物質分別制成質量相等且等高的實心圓柱體A、B,把它們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圓柱體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
A.8:1 B.4:3 C.4:1 D.1:2
11. 如圖所示,小球靜止在彈簧上方(小球和彈簧不相連).如果這時小球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關于小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靜止在原位置 B.始終加速上升
C.先加速后勻速 D.始終勻速上升
12. 下列關于物質的物理屬性及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們利用黃金優良的延展性,把它捶打成極薄的金箔
B.用橡膠作汽車的輪胎,是因為橡膠的硬度大
C.玻璃刀刃用金剛石,是因為金剛石的彈性好
D.鍋、鏟的把手用膠木,是因為膠木的導熱性好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76分)
二、填空題(本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24分)
13. (1)小華家中鏡前用塑料梳子梳頭,她發現頭發會越梳越蓬松,這是因為摩擦后頭發帶了 ▲ 電荷(選填“同種”或“異種”), 這種使頭發帶電的物理過程稱為 ▲ .
(2)雨后,小華在公園散步,聞到丁香花發出的清香,這是 ▲ 現象,說明 ▲ ;她看到湖中荷葉上水珠縮成球形,這是因為水分子間存在 ▲ .
14. 體積是2 m3的木塊,質量是800 kg,它的密度是 ▲ kg/m3;若將它截去3/4,剩下1/4木塊,其密度為 ▲ g/cm3.若醫院使用的氧氣瓶,在搶救病人時用掉一部分后,瓶內的氧氣密度將 ▲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5. 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圖所示的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是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 的,圖中所示的墻體向
▲ (選填“左”或“右”)傾斜.
16.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手指用1N的力壓質量為10g的鉛筆筆尖,鉛筆在豎直位置處于靜止狀態,手指感到痛,這是因為物體間 ▲ ,鉛筆所受重力為 ▲ N;此時鉛筆所受彈力有 ▲ (選填“1”、“2”或“3”) 個,其大小 ▲ (選填“等于”、“小于”或“大于”)鉛筆所受重力;若鉛筆筆尖面積是0.5mm2,則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
▲ Pa.(取g=10N/kg)
17. 如圖所示,將木塊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木塊上.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長,木塊沒有被拉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木塊運動前,木塊受到的摩擦力隨著拉力的增大而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木塊運動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隨著拉力的增大而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8. 如圖甲,用水平力F1推礦泉水瓶的下部,礦泉水瓶沿桌面滑動,改用同樣大小的水平力F1推礦泉水瓶的上部,礦泉水瓶被推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 有關.如圖乙,將礦泉水瓶倒放在桌面上,只需用較小的力F2,它就會滾動,這表明:其他條件相同時,滾動摩擦 ▲ (選填“小于”或“大于”)滑動摩擦.
19. 2018年 4月 20日,搭載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升空.“天舟一號”進入太空后,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成功,攜手遨游太空,圍繞地球做橢圓形軌道運動.如圖所示,對接后,“天舟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是 ▲ 的(選填“運動”或“靜止”),此時它們都 ▲ (選填“受平衡力”、“不受力”或“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20. 重為300N的小朋友站在水平地面上,若此時他對地面的壓強為104Pa,其物理意義表示地面每平方米所受壓力為 ▲ ,這時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 m2.
三、解答題(本題共9小題,共52分.解答第22、23題時應有公式和解題過程)
21. (6分)按要求作圖(請保留作圖痕跡):
(1)在圖中畫出小明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2)如圖所示,圓球在水平地面上滾動,請畫出球對地面壓力的示意圖;
(3)如圖所示,在放大的測力計表盤中畫出此時指針位置.
22. (6分)泡沫鋼是含有豐富氣孔的鋼材料,可作為防彈服的內芯.孔隙度(用字母Φ表示)是指泡沫鋼中所有氣孔的體積與泡沫鋼總體積之比.已知鋼的密度為 8.0×103kg/m3,一塊質量為0.8kg、 邊長為0.1m 的正方體泡沫鋼.求:
(1)所有氣孔的體積;
(2)孔隙度.
▲▲▲
23. (6分)某快遞公司為了更加方便、快捷、環保地服務于廣大客戶,創新了無人機快遞服務.該公司如圖所示無人機的相關信息如下表:
無人機自重(含電池)G 160N
最大升力F 260N
最大飛行速度v 54km/h
腳架與水平地面接觸面積S 10-2m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使無人機升空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 (選填“空氣”或“螺旋槳”),無人機懸停在空中時 ▲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動力.
(2) 無人機送貨時最大能裝載多少kg的貨物?(取g=10N/kg)
(3) 當無人機載著40N貨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產生的壓強是多大?
▲▲▲
24. (2分)(1)如圖a是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時的情景,請指出圖中存在的操作錯誤:
▲ .
(2) 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如圖b所示. 該現象直接說明了 ▲ .
25. (7分)在“測量一形狀不規則物體的密度”實驗中:
(1) 用天平測量質量.
①取出天平,觀察稱量和感量;
②將天平(砝碼)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
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 ;
③再將游碼調到“0”刻度線處,發現指針停
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橫梁平
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 調.天平平
衡后,還應進行如下正確的操作:
A.在左盤中放物體,在右盤增減砝碼; B. ▲ ,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C.所用砝碼及游碼如圖丙所示,讀出物體的質量為 ▲ g.
(2) 將該物體放入原來盛有 25mL 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圖丁所示,則物體的體積是
▲ cm3.
(3) 由此計算出物體的密度是 ▲ kg/m3.
26. (8分)(1)小明用測力計拉同一木塊進行了三次正確的實驗操作,實驗情景如圖甲、
乙、丙所示.
①在乙圖中,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 ▲ N,方向水平 ▲ .
②比較 ▲ 兩圖的實驗可知: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③比較甲、丙兩圖的實驗可知: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 有關.
(2) ①將圖甲中的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為原來一半.由此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阏J為他得出這一結論正確嗎?為什么? ▲ , ▲ .
②在操作過程中小明還發現,彈簧測力計不沿水平方向拉動時,也可以使木塊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丁所示.與圖甲正確實驗操作比較,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會 ▲ (選填“ 變大”、“ 變小”或“ 不變”),其原因是
▲ .
(3) 小明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證勻速拉動物體,所以彈簧
測力計的示數并不穩定.經老師引導后,將實驗裝置改成如
圖戊所示,當他拉出木板的過程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仍
然不穩定,你認為仍然不穩定的原因可能是( ▲ )
A. 木板的長度太長 B. 未能勻速拉動木板 C.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勻
27. (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活動中,小明和小華不斷改進并先后設計了四個實驗方案,如圖所示.
(1) 乙方案這樣的改進是為了減小 ▲ 對實驗的影響;最終確認的實驗方案丁,此方案中,由于 ▲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計.
(2) ①丁方案,當卡片平衡時,小明將卡片在豎直平面內轉過一個角
度,松手后卡片 ▲ (選填“能”或“不能”,下同)平衡.
②小華將系于卡片兩對角的細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后,在兩
線端掛上相同的鉤碼,如圖戊所示,此時卡片▲ 平衡.
28. (8分)在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讓小車
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處靜止開始下滑,如圖所示.
(1) 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A處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斜
面底端的 ▲ 相同,實驗中是通過改變 ▲ 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的.
(2) 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車受到 ▲ 個力的作用,其中 ▲ 力和 ▲ 力的作用可相互抵消.
(3) 表 1、表2 是學生實驗過程中兩種記錄數據的表格形式.
從易于發現規律的角度看,關于表格的設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填序號).
①只有表1設計合理 、谥挥斜2設計合理 ③表1和表2設計都合理
(4) 試想,如果小車在絕對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即不受到阻力作用,那么它將 ▲ .
(5) 在此基礎上,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請問:牛頓第一定律 ▲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出.
29. (5分)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1) 實驗前應檢查圖示壓強計裝置是否漏氣,方法是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 ▲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2) ①圖甲、乙表示探究過程中的兩個情景.容器中的液體、金屬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況,都可以從圖上看出.比較圖甲和乙可知液體壓強大小與 ▲ 有關.
②固定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頭朝向不同方位時,兩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這說明: ▲ .
(3) 若換用其它液體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當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對比不明顯,則下面操作不能使兩側液面高度差對比更加明顯的是 ▲ (選填序號)
①燒杯中換密度差更大的液體;
②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
③換用更細的U型管.
(4) 探究完畢,將金屬盒先后浸入到兩杯液體中(已知其中一杯為水,另一杯密度約為1.2g/cm3的濃鹽水),如圖丙和丁所示.他發現圖丙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較小,由此 ▲ (選填“能”或“不能”)確定圖丙杯子中盛的是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215706.html
相關閱讀:北京西城區2018年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試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清四試題(附答案)
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初二物理上期中試卷(張家港市梁豐初中有
2013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試卷
201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聲的世界測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