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內容初二學習方法: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剖析,希望能給您帶來一定幫助。
初二學習方法: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剖析
目的:研究凸透鏡成像具有什么特點?
猜想:根據問題回答,加上“可能”二字。
器材:光具座(相當于白紙、直尺、固定座)、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
主要過程: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調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點處,移動蠟燭到較遠處,通過移動光屏承接到像,記下物距和像距;再移近蠟燭,移動光屏承接到像。多實驗幾次,記下數據。
結論:物體在凸透鏡2倍焦距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在凸透鏡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用光路圖理解,特別三條特殊光線的應用)
質疑:
1.凸透鏡的焦距和光具座的長度有何要求?
答:在10cm—20cm之間,大于40cm.
2.實驗中有時光屏無法找到像,有那些原因?
答:其一,選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太大(或光具座的長度相對太小,)無法接到像;其二,蠟燭焰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其三,蠟燭和光屏放在了凸透鏡的同一側;其四,蠟燭放在焦點上或焦點以內。(4點)
3.實像的特點和成因?
答:能用光屏承接,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22864.html
相關閱讀:淺談初二新生心理特征表現及對策
平穩過渡初二的學習方法指導
初二上冊生物期中試卷推薦
初二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歸納
參考初二年級生物上冊期中考試復習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