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五月考試卷(滿分50分)
(友情提醒:這是一份創設了歷史情境的試卷,十分努力幫助你、提醒你愉快地回憶歷史的試卷。只要你認真閱讀,邊讀邊戰,正確答案和優異成績就會向你招手!)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一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對應的括號中。每小題分,共2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⒈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那么,我國為什么還要以曾經激發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呢?為什么還要時時唱起“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呢?用一個成語來表達是( )
A學以致用 B知恥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鐘長鳴
⒉“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需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證明(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解放戰爭的勝利 C抗美援朝的勝利 D三大改造的勝利
⒊如果要了解有關建國后土地改革的歷史資料,可以查閱下列哪部作品( )
A《暴風驟雨》 B《狂人日記》 C《雷雨》 D《班主任》
⒋如果你需要一項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準確信息,那么下列資料中你將選用( )
A、當時農民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 B、農民紛紛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生產合作社
⒌據資料統計,四川在20世紀50年代初森林覆蓋率仍為20%,60年代僅剩9%,森林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劇增長 B盲目墾荒 C洪災頻繁,水土流失 D“大躍進”運動中大煉鋼鐵
⒍有人喜歡收藏“1969”“1971”年發行的毛主席像章,我們可以斷定這些文物是( )
A抗美援朝時期的 B三大改造時期的 C文化大革命時期的 D改革開放以后的
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這里的轉折主要是指( )
A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黨的工作重心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D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
8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稱謂是在( )
A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五大
9“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稱謂是由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B建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歷史的事實
10國政府相繼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根本原因是( )
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C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11、1955年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了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劉少奇 D鄧小平
12、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現在
A.制訂了《中華民同臨時約法》 B.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通過了《臨時約法》 D.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3,曾經榮獲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 )
A鄧稼先 B楊利偉 C王選 D袁隆平
14、國古代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說法,今天這種說法已經通過下列哪項成果變成了現實。( )
A計算機網絡 B電視 C報紙 D課本
15、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_______的發展戰略,把_______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 A科教興國 高等教育 B科教興國 九年義務教育
C可持續發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續發展 九年義務教育
16舊北京的生活面貌,從側面描寫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風云變幻,正如作者所說:“一個的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边@部作品是( )
A《茶館》 B《班主任》 C《屈原》 D《紅巖》
17、下列能夠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生活變化的是 ① 人們上網瀏覽、發E-mail ② 人們使用糧票、布票購買東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樓房 ④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建國以來,我國農業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經歷的幾個步驟,按先后順序是( )
① 土地改革② 農業合作化 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9.鄧小平曾在不同場合說,香港回歸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馬照跑”。這是說香港回歸以后,香港原有的
A.政治制度不變 B.法律制度不變 C.生活方式不變 D.金融中心地位不變
20.以下是某班以 “周恩來的外交風云”為主題設計的內容,下列搭配與主題不相稱的是:
A.鴻門赴宴——重慶談判 B.力挽狂瀾——亞非會議
C.摒棄前嫌——中日建交 D.和平共處——中印談判
二、非選擇題
21.閱讀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2009年4月1日,是中美關系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在英國倫敦第一次握手,第一次面晤。他們在會晤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不但重新定位了雙邊關系,而且提升了雙方對話機制,確定了合作重點,把中美關系引領到新起點。 ——新華網
材料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中美關系是典型的大國關系,總體定位非常重要。雙方雖然在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認識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點和共同利益,這就體現了“積極”。 ——新華網。請回答:
(1)2009年是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多少周年?1分)
(2)根據材料二舉一例說明中美兩國有哪些不同點?材料二體現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什么倡議?(2分)
(3)歷史已今非昔比,中美關系發生這種變化根本原因是什么?從中你得出怎樣有益的啟示?(3分)
22、閱讀材料:(7分)
材料一:“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材料二:一位美國記者評論周恩來在某次國際會議中的作用說:“他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改不了會議的航向。”
材料三: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
材料四:周恩來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呵!”------從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的時刻起,“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憶錄《領導者》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那位領導人提出來的?(1分)
(2)、指出材料二中的“會議”名稱。說說中國代表團提出的哪一方針促進了這次會議的圓滿成功?(2分)
(3)材料四所說的中美“25年沒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含義是什么?(2分)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四的歷史事件能夠出現的最主要原因。(2分)
23.“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一首經典歌曲《愛我中華》反映了各族人民熱愛祖國,和平相處的和諧中華。
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4分)
(1)新時期我國建立了怎樣的新型民族關系?(1分)
(2)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地區實行怎樣的制度,以確保西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務?(1分)
(3)近兩年來拉薩極少數人企圖將西藏從祖國分離出去,你怎樣看待這些人的行為?(2分)
24. 閱讀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該法不是針對臺灣人民的,而是反對和遏制“臺獨”勢力的法律。
材料二:“新中國的統一局面,是中國近代史上從未有過的。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日益鞏固和發展;2008年12月15日,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兩岸關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三:2005年4、5月間,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這一系列訪問為海峽兩岸的進一步溝通送來了縷縷春風。
請回答:(1)“三通”的實現表明黨和政府制定的哪一基本方針是完全正確的?(1分)按照這一方針成功解決領土問題的范例有哪些?(1分)
(2)有人認為,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大人的事情,與青少年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2分)
(3)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統一,請分別針對臺灣人民和“臺獨”分子寫一句心理話。(2分)
我想對臺灣人民說:
我想對“臺獨”分子說:
25. 閱讀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順利完成飛天使命,令海內外中華兒女感到振奮。
⑴你知道兩位航天員的名字嗎?請你寫出兩位航天員的名字。(2分)
⑵我國航天事業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3)請列出我國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舉兩例)(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261941.html
相關閱讀: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