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八年級物理12月月考試卷(蘇科版附答案)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8分)
1、下列有關物體運動速度的表述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
A、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km/h
B、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約為1.4 km/h
C、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羅雪娟在女子100米蛙泳中獲得金牌,她的速度約為5 km/h
D、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km/h
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正常的人耳只能聽到20Hz~2000Hz之間的聲音
B、聲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響度也相同
C、醫院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裝的噪聲監測儀是用來減弱噪聲的
3、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塑料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時,塑料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 )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4、以下研究方法與研究通過乒乓球跳動的高低反映出振幅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 )
A、研究光時將它分成可見光和不可見光
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時引入光線
C、研究影響蒸發快慢與溫度關系時控制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速不變
D、通過蠟燭火焰的情況來判斷聲音是否可以傳遞能量
5、小丁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他聯想到了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 )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它們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氣
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
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6、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某同學將冰塊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測得易拉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實驗時易拉罐外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對于這一實驗和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鹽使冰的熔點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華現象
B、鹽使冰的熔點高于 0℃,白霜的生成 是凝華現象
C、鹽使冰的熔點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現象
D、鹽使冰的熔點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現象
7、下列成語涉及的光現象 與其物理知識相符的是( ▲ )
A、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葉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撈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8、北方的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對冬天里可能出現的下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隨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小
B、戴眼鏡的人從室內走到室外,眼鏡片上會出現“白霧”
C、水蒸氣在樹枝上升華成冰晶,形成霧凇
D、屋頂的積雪會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錐
9、如圖所示的是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圖,圖中區域1、區域2分別應標的顏色是( ▲ )
A、綠色、白色 B、 黃色、白色
C、黑色、綠色 D、 黃色、黑色
10、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
B、電視機的遙控器發出的是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
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來變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紅色的牡丹花看上去為紅色是由于它吸收紅光 ,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
11、在研究光的折射規律時,小明讓一束激光沿白紙板照射,把手指頭放于
S點時剛好接收到紅色的亮點. 然后將玻璃磚放于白紙板上,激光經玻璃
磚向右側照射,如圖所示.他將手指頭放于哪一點才可能接受到紅色的亮點
( ▲ )
A、放于S點 B、放于A點 C、放于B點 D、無論哪一點都可以
12、小唐同學是近視眼,自習課上他戴上眼鏡看書。如果摘下眼鏡,要想還能夠看清書上的字跡,關于他的做法以及書上的字在視網膜上成像的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將書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 B、將書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將書遠離眼睛,像是倒立的 D、將書遠離眼睛,像是正立的
1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小明用10個紅色的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2cm,實驗裝置如下圖甲所示。光源“F”放在距凸透鏡18cm處,其大小如下圖乙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如果用白紙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 的像是圖丙中的( ▲ )
14、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圖中未標出),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的a點,調節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縮小倒立的像。將蠟燭從a點滑 到b點后,再移動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變小。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凸透鏡位于a點左側 B、蠟燭在a點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C、凸透鏡位于b點右側 D、蠟燭在b點時 ,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二、填空題。(每空1分,計36分)
15、某種昆蟲靠翅膀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1min內振動了21000次,則它振動
的頻率是 ▲ Hz,人類 ▲ 聽到這種聲音.(選填“能”或“不能”);海安縣
制定了《中高考期間禁噪方案》,規定中高考期間各考點的噪音不超過45 ▲ (填單位).
16、為了提高國民對節能減排重要性的認識,國務院規定:辦公場所的空調,在冬天溫度應設置為不高于 ▲ (選填“20℃”或“30℃”)。冬天,用手握著溫度計底部測量氣溫,可能會使測量結果偏_____▲____(選填“高”、“低”或“不影響”).
17、冬天,小明的父親從車庫開出汽車送小明上學,不一會兒汽車擋風玻璃的 ▲ (選填“內表面”或“外表面”)出現了一層 “白霧”,這是由于水蒸氣遇冷 ▲ (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而成的,為了盡快消除“白霧”,你認為應該開啟空調的__ ▲ __(選填“冷”或“熱”)風.
18、火山噴發出的巖漿是多種物質成分組成的液體,在流淌過程中不斷降溫,就會按下列
順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
——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斷出這些礦物的熔點依次 ▲ (填“升高”或“降
低”).火山噴發時,高溫的巖漿會使冰蓋 ▲ (選填“熔化”或“凝固”),導致河流
水位暴漲;大量的火山灰塵上升后遮擋在地球上空,就像撐起了一把傘,使射向地面的陽
光在火山灰塵上發生__▲__(選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可能會對區域性氣候產
生輕微降溫影響。
19、我們經?梢钥吹阶詣铀堫^和自動烘手機,我們只需把手伸到水龍頭或烘手機的下方水龍頭或烘手機就啟動工作。它們都是利用人體能輻射出 ▲ 的特征。(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
20、操場上豎直地插著三根竹竿,在路燈和月光下的影子如左下圖所示,其中_____▲____
(甲/乙)是在路燈下的影子圖片。
21、如右上圖是小剛從家中出發到達學校的s-t圖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則小剛騎車是圖中 ▲ (選填“OA”或“AB”)段,小剛從家中到學校步行的速度為 ▲ m/s。
22、在室內不同位置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發生了_____▲____填“鏡面反射”
或“漫反射”),生活中常有人說“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根據光學知識可知這一觀點
是______▲____(填“對”或“不對”)的,但如果我們由遠處逐漸走近門縫時,我們通過
門縫看到的范圍將 ▲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3、距離平面鏡4m處站立著一個身高1.8m的人,他距離鏡中自己的像的距離是 ▲ m,人移動后,人與像間的距離是6m,則人向鏡面移動了 ▲ m,此時像的高度 ▲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4、潛水員在水底看到岸邊的樹上站著一只鳥,他看到的是鳥的 ▲ 像(選填“實”或“虛”),像的位置比鳥的實際位置 ▲ (選填“偏高”或“偏低”),這是光的 ▲ 現象(選填“反射”或“折射”),此時光線的傳播是從 ▲ 傳到 ▲ (選填“水”或“空氣”)。
25、當光線與平面鏡成90°射向鏡面時,此光線的反射角為 ____▲____ ;若入射光線不動,鏡面繞入射點轉過30°,那么,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____▲____。
26、學校請來攝影師給我們拍畢業照,列好隊后,攝影師發現有幾位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這時他重新調整照相機的正確方法是將照相機向____▲___ 移,(填“前”或“后”。鏡頭向____▲____(填“伸出”或“縮進”)。
27、小唐同學用一只新買的激光筆照射水平水面,在豎直白墻上出現了兩個紅色亮點A和B,如左下圖所示,現保持入射點O的位置不變,欲使光點A下移至A′處,應使入射光線MO繞著點O沿 ▲ 方向轉動(填“順時針”或“逆時針”):現保持入射點O的位置不變,欲使光點B下移至B′處,應使入射光線MO繞著點O沿 ▲ 方向轉動(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28、某實驗小組合作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足夠長).實驗時先組裝并調整實驗器材,使應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____▲____上;如右上圖所示,此時燭焰離凸透鏡20cm,在另一側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 ▲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燭焰實像,隨著蠟燭的燃燒,可觀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上/下)移動;移動蠟燭,使燭焰離凸透鏡10cm,再移動光屏,_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
三、作圖題(每題2分,共8分)
29、分別按要求作圖
(1 )、在圖1中,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
(2)、在圖2中,作出光線通過凹透鏡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3)、在圖3中,畫出光線進入三棱鏡和穿出三棱鏡后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4)、在圖4中,S點是水中魚所在位置,S′是人眼在A處看到魚的像位置,請完成光路。
.
四、解答題
30、(3分)完成下面讀數:
(1)如右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 mm。
(2)如左下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__s。
(3)如右下圖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 ℃。
31.(8分)取兩張等大的圓形紙,分別剪去兩個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圖甲所示,再將它們做成圖乙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釋放。此時應該拿至圖乙的 ▲ (選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釋放,同時記錄紙錐下落至地面的 ▲ ;或測出紙錐下落相同時間運動的 ▲ ,就可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測量兩個紙錐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 和 ▲ 。參照速度格式,請把下面實驗數據表格的表頭兩處填寫完整① ▲ ,② ▲ 。
運動物體 ① ② 速度v/(m•s-1)
大紙錐
小紙錐
(3)曉華猜想紙錐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與紙錐的錐角、紙錐的輕重有關,并打算研究紙錐下落快慢與紙錐的錐角的關系,發現參照圖示方法做成的兩個紙錐的輕重不同,為了使紙錐的輕重相同,只有剪刀、圓形紙和膠水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 ▲ 。
32、(3分)小黃要乘火車去北京,在售票大廳的電腦,他看到了火車時刻表,他注意到在鹽城和北京間往返的Z51次和Z52次特別快車的運行時刻表如下:
車次 到、發站時間 鹽城 淮安 徐州 北京
Z52 發車時間 20:48 22:14 00:48 --
到站時間 20:44 22:10 00:36 07:22
Z51 到站時間 06:00 04:11 01:36 --
發車時間 06:04 04:16 01:48 19:00
他了解了Z52列車由鹽城(途經)開往北京,Z51次由北京開往鹽城.這兩次列車每天齊發一列車,自鹽城到北京鐵路長1157km,其中北京到徐州鐵路長780km,根據列車運行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
(1)Z52次列車由鹽城到徐州的時間為 ▲ h ▲ min.
(2)Z51次列車由北京開到徐州的速度為 ▲ km/h(結果保留整數).
33、(6分)小明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觀察到圖甲和圖乙所示兩種情況。
時間/min 0 1 2 3 4
溫度/℃ 90 92 94 96 98
時間/min 5 6 7 8 …
溫度/℃ 99 99 99 99 …
(1)你認為圖__▲___是水沸騰前的情景(選填甲或乙)。
(2)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此時水的沸點是 ▲ ℃。水沸騰時需要 ▲ 熱 。
(3)實驗中,小明收集8組數據比收集6組數據的好處是 ▲ (只填字母)。
A.能減小實驗誤差
B.得到兩個物理量的關系更接近實際
(4)實驗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來越涼,下列圖象中能表示其溫度T隨時間t變化關系的是 ▲ 。
34、(4分)課堂上,老師用如下圖甲所示的器材進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演示,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1)當入射角為 ▲ 度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重合。
(2)實驗中老師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再觀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該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比較
▲ 的大小關系,改變入射角大小進行三次實驗的目的是
▲ 。
實驗次數 入射角i 反射角γ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3)課后,某同學利用同一套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o、30o、45o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記錄在如圖所示上面的表格中。經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
35、(4分)我們都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圖示為該實驗的裝置圖.
【評估實驗方案】
方案甲:把點燃的蠟燭從距凸透鏡較遠的位置逐漸移近,通過不斷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觀察并記錄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點,包括觀察所成像隨蠟燭位置變化而變化的趨勢,尤其是在f和2f處所成像的情 況,從而總結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方案乙:與甲不同的是,將蠟燭從靠近凸透鏡的位置逐漸遠離,其它步驟相同.
方案丙:分別把點燃的蠟燭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觀察并記錄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點,分析總結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方案。撼械淖龇ㄍ,還應該把蠟燭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小于f的某一位置,觀察并記錄對應的成像情況,才能總結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以上四種方案中,哪兩個方案是科學合理的: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
【交流與合作】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你也許已經發現:當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距離凸透鏡越遠,所成像越接近焦點;若物體距離凸透鏡足夠遠(大于10倍焦距)時,所成的像與凸透鏡間的距離就近似等于凸透鏡的焦距。據此,請你設計一種估測凸透鏡焦距的簡單方法,并簡要說明實驗步驟。(天氣:小雨; 時間:中午; 地點:教室; 器材:凸透鏡、刻度尺)
步驟: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八年級物理測試參考答案201412
20、乙
21、OA、1.5
22、漫反射、不對、變大
23、8、1、不變
24、虛、偏高、折射、空氣 、水
25、0°,60°
26、后、縮進
27、順時針、逆時針
35、(4分)【評估實驗方案】甲乙
【交流與合作】步驟: 使稍遠處教室的窗戶通過凸透鏡在墻壁上成清晰的像,這時墻壁與凸透鏡間的距離就近似等于凸透鏡的焦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272892.html
相關閱讀: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清四試題(附答案)
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初二物理上期中試卷(張家港市梁豐初中有
2013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試卷
北京西城區2018年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試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聲的世界測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