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新中國成立以政府對農業進行了多方調整,請簡述其過程,從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如果你是一位現代的農民,請你展望一下未的發展前景。
過程:(1)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2)1953-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采取農業合作化運動,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公有制。(3)1958年,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存在高指揮、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的錯誤,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4)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5)現如今國家免除了農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種糧還有補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更高了。
啟示:農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適合國情,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又是人口大國,要認識到“無農不穩”的道理。
前景:農業將趨向規模化、企業化,利用現在“科教興國”的戰略之機,提高農業的科技水平,實施大機器生產,徹底解放農村的生產力等。
袁景霞:今天的改革開放與“師夷長技以制夷”有何區別?
答:中國的對外開放,一方面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實現中國的富強,另一方面,要互通有無,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化、交流謀求發展,而不是對付誰。
劉曉玲: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被國外稱為“東方魔稻”,2005年其培育的“超級水稻”又在湖南大面積推廣,這些對我們有何啟示?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化知識,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科學領域做出重要的貢獻。
②我們要善于創造,善于觀察,學會思考,努力拼搏。
③我們要有科技為經濟服務的意識,增產增效,建立節約型社會。
韓賽:農業合作化與人民公社有什么不同?
答:農業合作化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而后者挫傷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使經濟發展減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1177.html
相關閱讀: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