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八年級物理學科試卷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總分:100分
一.:(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1.體育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的制作材料進行討論,有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磁鐵吸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
2.如圖所示,揚聲器播放音樂時,放在紙盒上的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這個實驗是用研究
A.聲音產生的原因
B.聲音傳播的條件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樂音與噪聲的區別
3.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兩側設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墻,安裝這些板墻是為了
A.保護車輛安全行駛 B.阻止車輛排放的廢氣外泄
C.體現高架道路設計的美觀 D.阻擋車輛產生的噪聲,減小噪聲污染
4.以下說法中,你認為最符合實際的是
A.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5℃ B.剛從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溫度約是-23℃
C.鹽城盛夏中午室外溫度可達38℃ D.洗澡水的溫度約為80℃
5. 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發題為《亞丁灣,記者體驗護航“十八般兵器”》的報道稱,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的護航艦艇上,出現了一種神秘的聲波武器——“金嗓子”,對索馬里海盜構成了有效威懾.若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可以用薄薄的一層
A.半導體網 B.真空網 C.磁性物質網 D.金屬物質網
6.下列現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是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鏡中花,水中月 D.小孔成像
7. 祖國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畫。圖中關于河美景的描述,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8.我國唐朝的張志和在《玄貞子》中記載了著名的“人工虹”實驗:“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據《杜陽雜編》中記述,這個實驗流傳甚廣,連長安的兒童都能進行演示,那么“人工虹”是由于
A.水在太陽光下變色后形成的 B.水在被擋住太陽后噴到影子中形成的
C.光的色散形成的 D.水被噴出后受熱汽化形成的
9. 房間裝有玻璃窗,在悶熱的夏天開著空調的甲房間和寒冷的冬天開著暖氣的乙房間,玻璃窗上都會出現“水霧”。下列關于“水霧”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房間,“水霧”都在內表面
B.甲、乙兩房間,“水霧”都在外表面
C.甲房間“水霧”在外表面,乙房間“水霧”在內表面
D.甲房間“水霧”在內表面,乙房間“水霧”在外表面
10. 下面方框中的四個像,其中一個是福娃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中的像,你認為應當是
11.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吸熱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結有薄冰 B.夏天,打開冰棍紙看到“白氣”
C.深秋,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 D.冬天,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干
12. 在沒有其他光照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紅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綠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是
A.全身呈紅色 B.上衣呈紅色,裙子呈黃色
C.上衣呈紅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紅色,裙子呈黑色
13. 如圖所示,能正確描述冰的熔化過程的圖象是
14. 光線與平面鏡成20°角入射到鏡面,若使入射角減少10°,則
A.反射角是10° B.反射角是30°
C.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120° D.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160°
15. 如右圖,燒杯內盛有水,玻璃試管內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種液體,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若對燒杯的底部持續加熱,最終發現試管內的液體發生沸騰,則試管內盛的液體是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二.題 (本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23分)
16.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首先登場的是宋祖英和成龍,一曲《邀世界共享》向全世界人民發出邀請,歌聲是由于演員聲帶的 ▲ 而產生的,現場觀眾能聽到歌聲說明聲音可以在 ▲ 中傳播.觀眾能區分宋祖英和成龍的聲音,是由于他們聲音的 ▲ 不同.
17.驗鈔機是利用熒光物質在 ▲ 的照射下能夠發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電視遙控器是靠 ▲ 實現對電視機的控 制的,這種光線具有 ▲ 效應.
18.如圖是常用的一種體溫計,它是根據測溫液體 ▲ 的性質制成的,此時它所指示的溫度是 ▲ ℃。
19.李白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 大;而“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 高。
20.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在“長征二號”火箭的推動下升向太空,請你結合物理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火箭剛發射時,高溫火焰向下噴射到發射臺的地面,為了保護發射臺,在發射臺底建了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射到水中,利用水的 ▲ 吸收大量的熱量。(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火箭與大氣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保護火箭不被燒毀,在火箭頭部有一層特殊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會熔化、汽化需要 ▲(填“吸熱”或“放熱”),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3)地面各個測控站能準確地用一種波對飛船進行遙控,你認為它是超聲波嗎? ▲ ( 填“是”或“不是”),你的依據是 ▲ 。
21.某同學身高1.7 ,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 處,他的像高是 ▲ ,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 ▲ 。若此人向平面鏡移動1 ,則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 ▲ ,像的大小 ▲ (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22.小明盛熱湯時,戴的眼鏡馬上變得霧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這是因為水先 ▲ 成水蒸氣,又遇冷 ▲ 成小水珠附著在眼鏡片上。
23.早晨的太陽光與水平方向成4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經鏡面反射后,反射角為 ▲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 ▲ ;正午時分,太陽光垂直射向鏡面,此時的反射角為_ ▲ __。
三.解答題 (本題共7小題,共47分)
24.(6分)按題目要求作圖:
(1)畫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
(2)畫出圖中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
(3)平面鏡前的一個發光點S所發出的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已經被畫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并找到發光點S的位置.
25.(6分)某同學在探究音調和響度分別與什么有關時,做了以下實驗:
(1)如右圖甲所示,用硬紙片在鋼鋸齒上滑動,滑動越快,硬紙片振動的頻率越 ▲ ,發出的聲音的音調越 ▲ ,這說明音調是由聲振動的 ▲ 決定的。
(2)如圖乙所示,用一只手將鋸條壓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輕撥鋸條一端,聽其響度;再用力撥鋸條,這時鋸條的振幅 ▲ (填“變大”或“變小”),聲音的響度 ▲ (填“變大”或“變 小”),這說明響度與聲振動的 ▲ 有關。
26. (4分)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 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變成小水滴或變成小冰晶,這就是云. 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越大,就會下落. 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
(1)請依次寫出上劃線處涉及到的物態變化的名稱: ▲ _、 ▲ _、 ▲ ;
(2)上面三種物態變化中,屬于吸熱的是:___ ▲ ____;
27.(8分)如圖a是小明和小華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的情景,對水加熱了較長時間后水才沸騰,他們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in…12345678910
水溫/℃…92939495969798999999
(1)在組裝器材時,是按照 ▲ (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順序,在固定石棉網時,應處于酒精燈火焰的 ▲ (填“外焰”、“內焰”或“焰心”)位置。
(2)繼續實驗,觀察到水沸騰時的現象如圖b中的 ▲ (填“甲”或“乙”)圖,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 ▲ (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3)本次實驗中水沸騰時的溫度為 ▲ 。
(4)根據記錄在圖c中畫出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的圖像。(2分)
(5)實驗中發現,水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給出一種原因即可)
28. (12分)小紅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便于確定 ▲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 ▲ 關系。
(3)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 ▲ 關系。
(4)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 像(填“虛”或“實”) 。
(5)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 像 ▲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9.(7分)在進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實驗中,小麗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平面鏡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兩塊硬白紙板,F可繞垂直于鏡面的接縫ON轉動。
(1)如圖甲,當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入射光線AO射向鏡面,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此時∠BON ▲ ∠AO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光線沿BO入射,則經鏡面反射后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 的。
(2)在圖乙中,把紙板F向前或向后折疊,則在紙板F上 ▲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應在 ▲ 。
(3)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再觀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
(4)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紙板對光發生了
▲ (填“鏡面”或“漫”)反射。
(5)該實驗是用紅色的激光燈進行實驗的,燈光沿著白紙板射向O點時,白紙板上會顯示出紅色的路徑,這是因為白紙板能夠 ▲ 紅光。(填“吸收”或“反射”)
30.(4分)小王同學找了一個空的易拉罐,用釘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個小孔,將易拉罐的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制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其實就是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點:
(1)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 (填“實像”或“虛像”); 若將蠟燭逐漸靠近小孔,蠟燭的像將 ▲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 )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蠟燭的正立像 D.蠟燭的倒立像
(3)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則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 (填“順”或“逆”)時針旋轉的。
四.附加題:
31. (10分):右圖為一聲速測量儀器的使用說明書和實驗裝置圖,并回答問題.
(1)若把銅鈴放在甲、乙的中點,則液晶顯示屏的示數 ▲ .
(2)一同學將銅鈴放到甲的左邊,并與乙在一條直線上,則銅鈴離甲越遠,液晶顯示屏的數值 ▲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一同學想驗證溫度越高,聲速越大,把銅鈴
固定放在甲的左邊,然后加熱甲乙之間的空氣,
則液晶顯示屏的數值將( ▲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4)已知S1=20c,S2=80c,液晶顯示屏
上顯示:1.765,則此時聲速約為 ▲ /s?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3793.html
相關閱讀:201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聲的世界測試題(附答案)
2013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試卷
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清四試題(附答案)
北京西城區2018年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試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初二物理上期中試卷(張家港市梁豐初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