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試題(非選擇題北師大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八年級歷史期末復習資料匯編(非部分)

1、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 中國物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李鴻章
材料二 變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梁啟超
材料三 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張是什么?(1分)該主張代表了近代中國那一派別的觀點?(1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近代中國哪一派別的政治主張?(1分)為實現其政治主張,該派別進行了哪一重大行動?(1分)

(3)材料三是誰說的話?(1分)“兩位先生”是指什么?(1分,只答出一項不給分)

(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2)

2、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 春愁難譴強看,往事驚心淚欲潸(shan,淚流滿面),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臺灣詩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指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后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1945年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條款》規定:“茲接受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的、后又有蘇聯參加的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
材料三 1945年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于臺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
材料四 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已經赴臺,受到臺灣民眾空前熱烈的歡迎。此圖就是團團和圓圓。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詩的寫作背景是什么?(1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分)

(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

(3)材料三所述發生在哪一重大歷史事件之后?(1分)

(4)材料四又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

(5)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海國圖志》
材料二:西方勝過中國的地方,不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 ????嚴復
請回答:
(1)、兩則材料的作者在對西方明的態度上有什么相同點?(2分)

(2)兩則材料的作者在對待西方明的態度上有什么不同點?你認為哪一種觀點比較進步?(4分)


4、2006年12月12日,在一社會團體舉行的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座談會上,在如何評價張學良的問題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嚴重對立的觀點,要點如下:
甲: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稱得上是“有大功于抗戰事業”的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乙: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執行“不抵抗政策”,率領幾十萬東北軍撤入關內,使東北大好河淪入日寇鐵蹄之下,讓東北的父老鄉親做了十四年的亡國奴。張學良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回答:
(1)、你如何評價這兩種觀點?(2分)

(2)、請你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一下張學良。(5分)

(3)、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要注意什么?(2分)

5.閱讀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國軍警人員三千多人,被日軍解往南京漢中門外,用機槍密集掃射。然后,受傷未死者與死者一起被焚化。1 6日,中國難民五千多人,被日軍集體押往南京中碼頭,雙手反綁,排列成行,用機槍掃射后,棄尸江中……喪心病狂的日本軍隊還沖進由紅十字會和其他國際友人設立的“安全區”,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把“安全區”變成了黑暗、悲慘的人間地獄…… 。
材料二 關于南京大屠殺,日本新編歷史教科書的表述發生了變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殺”,談及屠殺的數字,少的說有“十幾萬人”,多的說“30萬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許多”等詞語模糊其辭,有的還公然寫著“沒有定論”。
請回答:
⑴根據材料一,從南京大屠殺持續的時間、遭殺害的對象等方面說明日軍在南京的暴行, 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南京大屠殺中我死難同胞的人數。(3分)

⑵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日本新編歷史教科書發生變化的實質什么?作為當代中學生,請略談你的認識。(3分)


6.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充滿了坎坷,許多中國人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請閱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髾C器于耕織、刷印、陶埴(zhí)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
——李鴻章《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1865年)
材料二: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則中國之治強計日可待也。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材料三:……追本溯,……只因為擁護那德謨克拉西(De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餮笕艘驗閾碜o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請回答:
⑴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李鴻章創辦的近代企業。(1分)這些企業的創辦客觀上有何進步作用?(1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康有為等人“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這代表了哪一階級的要求?(1分)

⑶材料三中的“德、賽兩先生” 是指什么?(1分)為宣傳“德、賽兩先生”,陳獨秀等人發起什么運動?(1分)回顧這場運動,你覺得我們對待西方化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度?(1分)


⑷綜合上述材料,請簡要概述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哪些變化?(2分)

7.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在國門洞開和急劇動蕩的社會環境中,從經濟、政治到思想化和社會生活,開始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向近代化邁進的歷史畫面。


(1)請分別指出上述圖片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8分)


(2)概括這些歷史事件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共同影響。(4分)
(3)請你根據上面提供的四幅歷史圖片擬定一個恰當的題目。(2分)
8.看圖說話:(這里的每幅圖片都述說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重大事件,請任選兩幅圖片,根據圖片的信息與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圍繞圖片中的主題詞設計一段解說詞。相信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一定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9.閱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中國近代史不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歷史。所謂“近代化”是指中國社會由古代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的過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以及思想化上的“西化”。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艱難起步,主要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化運動。
材料二: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這一過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化。由于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擠壓,近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腳步顯得急促而又悲壯,卻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國家自強,變法和革命的歷程,經歷了經濟、政治和思想化的變革。
請回答:
⑴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經濟、政治兩大領域的開啟性事件各是什么?請各用一句話概括它們對中國近代化所產生的積極作用。(4分)


⑵材料二中“近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認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別?(3分)


⑶請歸納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的特點。(1分)回首近代化歷程,你有何感悟?(2分)

10.閱讀下列有關五四運動的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919年1—6月,戰勝國代表在法國的巴黎召開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參加會議,并向大會提出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但是,由英、法、美等國操縱的和會,拒絕了中國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
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3000多人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高呼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踐”、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
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參加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各地工人紛紛罷工,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

請回答:
(1)讀材料一,這次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的口號反映出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什么?(1分)結合材料二分析五四運動為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分)

(3)材料三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從這些學生身上學習怎樣的精神?(3分)

11.下列照片均攝自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南京市長江路292號建筑群,一個昔日神秘的所在。歷經滄桑的南京“總統府”如今已得到全面整修、擴建,成為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圖一 兩江總督官廳 圖二 圖三
(簽訂《南京條約》)議事地) 天王寶座 建筑群大門
請回答:
(1)讀圖二,建立這個政權的是什么革命運動?(1分)與過去的農民戰爭相比,它失敗的原因有何特點?(1分)
(2)讀圖一和圖三,有學者評論此建筑群時說:“從1840年到1949年,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和終點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都可由它見證”。請問兩個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兩個事件分別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


12、根據下面兩組圖片,回答相關問題:(10分)
第一組:

黃埔軍校舊址 北伐軍出師北伐誓師大會
第二組:

八路軍、新四軍臂章 何應欽(左)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投降
請回答:
(1)根據第一組圖提供的信息,說出歷史上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了什么戰爭。(2 分)

(2)根據第二組圖提供的信息,說出歷史上國共第二次合作進行什么戰爭。(2分)

(3)第一組圖中的黃埔軍校是由誰創辦的?(2分)

(4)第二組圖中的中國軍隊在戰爭中主動出擊、規模最大的戰役是什么戰役?(2分)

(5)從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你得到哪些啟示?(2 分)

13、以下四幅圖片,再現了南京近代歷史的屈辱和榮光。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圖一 《南京條約》的簽訂 圖二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圖三 南京大屠殺 圖四 南京解放
(1) 圖一《南京條約》是清政府在哪次戰爭中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2分)

(2)圖二191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宣告什么政權成立?(2分)

(3)哪國侵略者制造了圖三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2分)

(4)圖四是哪次戰役所取得的成果?(2分)南京解放,宣告了哪一政權的滅亡?(2分)

14、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最終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新中國。請回答下面問題。(10分)
(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在哪里打響的?(2分)

(2)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找到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這條道路是什么(2分)

(3)西安事變發生后,為了團結抗日,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怎樣的主張?(2分)

(4)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兩黨又進行了三年的內戰,1948—1949人民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說出其中的一個戰役名稱。(2分)

(5)共產黨最終打敗了國民黨,解放了全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


15.閱讀下列材料。(6分)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我國政治、經濟和化的中心,也是歷史的見證者。
請同答:
(1)北京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的屈辱與災難。請指出1 900年列強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與之簽訂了哪一個不平等條約?它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2)北京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的覺醒與反抗。如果你生活在1898年的北京,你可能會目睹在北京菜市口某維新人士遇害的一幕,這名維新人士是誰?(1分)

(3)北京新化運動主將之一的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這說明當時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出現了什么新內容?(1分)

(4)北京也見證了五四運動。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愛國性質的口號是什么?(1分)

(5)解放戰爭時期,為了使北京的物古跡完好保存下,以及北京人民的生命財產免遭破壞,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率領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的將領是誰?(1分)

16.閱讀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事實表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薄浴督瓭擅裨趹c祝建黨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一把歷史年代尺和一張歷史圖片展示了中國共產黨90年的奮斗歷程的一部分。

材料三:“萬急,延安。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實現,……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 ——蔣介石
請同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沒能成功的共同表現是什么?(1分)
答: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2)材料二中圖片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1分)

(3)根據材料二中的圖片二,寫出1935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的重大事件。(1分)

(4)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條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什么?(1分)

(5)閱讀材料三,抗日戰爭勝利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陰謀發動內戰。材料中“惠臨陪都,共同商討”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1分)

(6)通過閱讀以上材料,從中國共產黨經歷的90載艱苦卓絕和榮耀輝煌中,你得到了怎樣的感悟?(1分)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圖)
材料二:“承派恩到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惠然偕臨,則重要的問題方得迅速解定,國家前途實則賴之!” ————蔣介石
材料三:“鄙人愿與先生會見,共商和平建國大計,恩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
—— —— 毛澤東
請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1分)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此事件發生于何時?(2分)

③蔣介石定要毛澤東親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④毛澤東等“赴渝”與蔣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國大計”的結果如何?(1分)


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膠州亡矣!東亡矣!國將不國矣!”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報》發表《外交警報敬告國民》一
材料二 “中國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被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材料三:由于那個時期新的社會力量的生產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了一個壯大的陣營。
材料四:6月5日上海日商紗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
請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次運動?材料一反映出這場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學生散發的傳單內容之一,你知道他們當時還有哪些其他的口號、標語或傳單內容嗎?舉出兩例。這些口號哪個最能反映這場運動的性質?(4分)


(3)材料三中“新的社會力量”指的是什么?從材料四可以看出6月以后這次運動出現了什么新變化?(4分)

(4)這場運動有何偉大歷史意義?(3分)

19、浮雕是歷史的畫卷,碑是歷史的陳訴。下列材料體現了中國人民百年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光輝歷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7分)
材料一:人民英雄紀念碑部分浮雕圖

材料二:三年以,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棲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1949年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題寫的碑)
(1)浮雕l 反映了材料二中所說的“三年以”的哪一歷史場景?(2分)

(2)寫出浮雕2 反映的“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事件名稱。這一事件取得了哪些初步勝利?(5分)

(3)浮雕3 反映了“南昌起義”這一歷史場景,請你說說它的歷史意義。(4分)

(4)浮雕4 反映的是自l840年以,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是什么歷史事件?它勝利的偉大意義還有哪些?(6分)

20、在近現代史上,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由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三次變化。據此,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列強入侵是近代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因素,請分別寫出促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直接導致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列強侵華戰爭及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名稱。(8分)


(2)在近代列強侵華的過程中,處于亞洲的日本表現尤為猖撅。請寫出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發動的兩次侵華事變和制造的一次屠殺中國人達30萬之多的慘案名稱。(6分)


(3)伴隨列強的入侵,中國各階層為救國,開始了學習西方的近代化探索歷程。請完成下面的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結構圖。(8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30年代,日本法西斯對我國發動了慘絕人寰的侵略戰爭,給我國人民帶了深重的災難。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絕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1)請舉出一例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對我國人民犯下的法西斯暴行。(2分)
新 標 第一 網
材料二 在抗日戰爭中,既存在著以國民黨為主導的正面戰場,也存在著以中國共產黨為主導的敵后戰場。兩個戰場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華日軍的步伐。
——高中教材必修Ⅰ《政治明歷程》
(2)請你寫出1938年在正面戰場、1940年在敵后戰場各發生的一次著名戰役的名稱。
從材料二中,你能總結出保證抗戰勝利的哪一重要因素?(6分)

材料三 1940年8月,八路軍攻打正太鐵路時,戰士從戰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女孩。一女僅五六歲,一女尚在襁褓中。八路軍將兩名女孩收容撫育后,聶榮臻司令員寫信給當地日軍司令部,要求他們把我軍救出的日本女孩接回,轉送其親屬撫養。1980年,當年被八路軍救出撫育的日本女孩美穗子專程華向聶榮臻元帥致謝。她飽含熱淚地說:“40年前,充滿人類友愛精神的中國人民拯救了我的生命!
(3)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三說明了什么?(2分)

材料四 2007年3月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專訪日本。回國后在央視《東方時空》談訪日感受時說,在日本參觀靖國神社的人每年大約有500萬人次,且大部分是青年人,而參觀日本的和平展館每年卻只有50萬人次左右。
(4)日本一部分青年人熱衷參觀靖國神社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

材料五 2008年10月25日新聞聯播報道,麻生太郎于23日至25日華參加了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與他行進了會談。麻生太郎多次提到了“共同利益”這個詞,他表示,中日兩國開展互利雙贏合作是時代的要求,在當前世界面臨一系列重大挑戰情況下,中日兩國尤其應該加強溝通和合作。
(5)材料五反映了當前中日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么?請為促進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提幾點建議。(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5515.html

相關閱讀: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