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第9改革開放練習題
第9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實踐篇(改革開放)
【學習目標】
1.知道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和鄉鎮企業的發展,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2.知道深圳等經濟特區名稱,知道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3.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從擴權讓利一直到產權改革。
●重點: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難點:農村改革和國企改革
一、知識概括:請你概括本知識。
二、重點理解: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首先開始于()
A.城市改革B.農村改革C.國有企業改革D.沿海地區開放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B、引導分散的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C、實行對個體農業的改造,建立農村集體經濟
D、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頌了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句歌詞指的是 (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區試點 B、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廣州
C、建海南省作為最大的經濟特區 D、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4、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這座城市是( )
A、汕頭 B、深圳 C、珠海 D、廈門
5、實行對外開放的最終目的是( )
A.引進外國資金 B.引進外國技術 C.學習外國管理經驗 D.發展民族經濟
6、改革開放后,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對這個格局表述正確的是( )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
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D.經濟三角洲---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7、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包括
① 國有經濟② 集體經濟③ 個體經濟④ 私營經濟⑤ 中外合資企業⑥ 外商獨資企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知識運用
8、我們黨歷重視探索和解決農民和農業問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據此結合所學知識,請幫助小明同學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6分)
時 期政 策意 義
1950~1952年廢除封建剝削制度;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發展;鞏固了人民政權
政府引導農民組織起,走集體化道路;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
1978年以后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
9、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東有個社員說“生產責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農民就開始顯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決定將深圳劃為經濟特區。有人以“一夜城”,形容深圳發展之快。
材料三:鄧小平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開放的窗口”
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⑴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我國什么樣的對內、對外政策?這個政策是在哪次會議上做出決定的?
⑵你還知道哪些經濟特區?
⑶簡要說明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10、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啊,中國,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誰?請用一句話評價他。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請說出“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義?
四、小調查:(選做題,各10-30分)
結合生活的實際,談談改革開放帶的巨大變化。
五、學習反思
1、學完本,我知道了
2、學卷分析:( )
A、題型較多樣 B、學到一些學習方法 C、大部分題能獨立完成
D、還不明白的內容是( )
E、希望增加或改進的內容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6770.html
相關閱讀: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
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