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目標
了解我國的農業發展狀況,了解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掌握農業的主要部門,理解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
自學重點:我國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而導致的農業差異
自學過程:
任務一:
1.農業是利用 、 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 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
2.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 產業
3.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以 業為主.
4.林業集中分布在 和 天然林區,及 人工林區.
5.讀圖4.11:分析農業有哪些部門?分別各產什么產品?
6.為什么說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7.讀圖4.13:中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圖,分析:
(1) 圖中綠色部分(西部)地區主要農業部門是 ,這里有我國 、 、 、 四大牧區。
(2)黃色部分(東部)地區的農業生產部門有 、 、 三個。
(3)這兩部分大致以 毫米的年降水量線為分界線,這條線大致把我國農業區分成東西兩部分,東西差異也是我國農業分布最明顯的差異。
(4)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在 。
8.讀圖4.14:我國南北方農業分布圖,對照課本內容完成下表:
地區以北 秦嶺——淮河 以南
耕地類型
熟制(一年幾熟)
農
作
物糧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三大棉區
熟制:一年當中,在同一塊田地上可收獲農作物的次數。
建構知網:
§4.2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1)學效測試
1、我國牧區和農耕區的分界線是( )。
A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B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 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D 5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我國可以種三季水稻的地區是( )。
A 長江中下游平原 B 華北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海南島東部平原地區
3、下列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是( )。
A 水稻 B 甜菜 C 棉花 D 甘蔗
4、讀“我國主要經濟作物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經濟作物中,主要分布于秦嶺—淮河以南的有 、 ;主要分布于秦嶺—淮河以北的有 、 。
(2)下列地區分別以哪種油料作物或糖料作物為主?
臺灣島 黑龍江 山東 長江三角洲
[課堂檢測]一、選擇題:
1、我國南北方地區耕作制度不同,主要是因為( )
A、土地條件的差異 B、降水多少的不同
C、熱量條件的差異 D、生產技術水平的差異
2、在溫帶半干旱地區的農業景觀應該是( )
A、牧場 B、林場 C、水田 D、魚塘
3、下列農業生產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在干旱草原地區,開墾耕地種植糧食作物 B、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基塘生產
C、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 D、在西雙版納地區砍伐森林,大量出口木材
4、目前,黃土高原地區的農業發展方向是:逐步減少坡耕地,植樹種草,恢復植被,逐步轉變為牧、林、農區。采取這種措施的根據是( )
A、城市和工業發展的需要 B、農業技術改革的影響
C、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D、土壤和地形條件的影響
5、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是( )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珠江三角洲 D、長江中下游
6、我國面積最大的天然林區是( )
A、東北林區 B、東南林區 C、西南林區 D、“三北”防護林
7、我國種植業主要分布的地區為( )
A、半濕潤、半干旱的平原地區 B、干旱、半干旱有灌溉條件的平原地區
C、濕潤、半濕潤的平原地區 D、濕潤、半濕潤的丘陵地區
8、較陡的山坡不宜修梯田是因為 ( )
A、技術力量達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耕作難度較大 D、溫度條件不適宜
9、以下為油菜、冬小麥、茶葉、水稻四種農作物集中產區示意圖,哪一組說法是正確的( )
A.①油菜②冬小麥③水稻④茶葉 B.①水稻②冬小麥③茶葉④油菜
C.①茶葉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麥 D.①茶葉③冬小麥③水稻④油菜
10、我國四大牧區在自然條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
A.都處在高寒地區 B.都處在干旱地區
C.降水都比較少 D.都有廣闊的天然草場
二、填空題:
1.人們把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_________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它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資源,而且還為工業生產提供大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以說,農業是支撐___________建設與發展的___________。
2.我國西部地區___________廣布,以___________業為主,那里有我國的四大牧區,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牧區、___________牧區、___________牧區和___________牧區。 3 ._______業、___________業和漁業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___________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4.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布有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如糧食作物呈“___________”的格局;糖料作物呈明顯的“___________”分布特點;油料生產形成了___________帶和___________區兩大生產區;棉花的生產則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棉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9592.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地理臺灣省 教學案
《黃河的治理》教學設計
中國的區域差異
臺灣省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