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掌握黃河的自然特征;
2、了解黃河的三個奉獻;
3、理解“地上河”的成因;
4、知道如何根治黃河。
5、加深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通過黃河利與弊共存的事實,增強辯證觀,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重點、難點
1、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黃河的措施。
課時安排:
一課時
過程
【引入】
找學生背李白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師提問:“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天上”和“!狈謩e指哪里?
【指導自學】
學生自主完成同步“主干知識”,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互動探究第2題。
【自學反饋】
各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后的問題匯總,教師釋疑。
【質疑釋疑】
一、黃河概況
展示黃河概況圖(圖2.32)讓學生回答并在地圖上明確各位置:
1、說出黃河的發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說出黃河流經的省區。
3、說出黃河流經的地形區。
4、黃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劃分界點及所在省區?
5、指出黃河的主要四條支流,說出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部分。
(第4、5題找學生上黑板標注)
二、母親河的奉獻
結合圖2.32,讓學生總結黃河的主要貢獻:
1、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2、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
(生找出黃河干流上的主要水電站,判斷水電站集中分布的河段,小組合作討論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生說出塑造的三大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
4、提供旅游資源(說出主要的旅游資源。)
三、憂患與治理
1、生總結黃河各河段出現的危害。
(總結:上游 荒漠化;凌訊 中游 水土流失 下游 洪水;凌訊;斷流)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結合課本活動)
(1)凌訓主要發生在上游寧夏、內蒙古和下游山東境內部分河段的原因。
(2)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3)歷史上黃河下游水災嚴重的原因。
(4)下游斷流的原因。
3、黃河的治理措施。
針對各問題相應的治理措施,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形成書面材料。
(以上活動均由學習小組共同討論、形成小組文字答案,由小組推舉發言人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師小結。在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和肯定學生的活動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達標測評】
學生完成《同步》相關練習題。
【拓展延伸】
(選做,在課外完成)
(1)針對黃河生態環境遭破壞這一現象,設計一則公益廣告,呼吁保護母親河。要求有創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4219.html
相關閱讀:西雙版納
《黃河的治理》教學設計
八年級地理臺灣省 教學案
中國的區域差異
臺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