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容: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省區、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2.內容分析:“滔滔黃河”是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中國的河流》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指的是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黃河的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節課與前面所學的外流河、內流河、滾滾長江等知識聯系緊密,為中國區域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解決的中點的根本問題是了解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省區、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二、教學目標與分析
1. 教學目標: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2.教學目標分析: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指的就是記住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省區、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目的就是要理解黃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豐富;中游支流多,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下游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 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或困難、障礙)是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產生這一問題(或困難、障礙)的原因是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差。要解決這一問題(或困難、障礙)就要知道下游是華北平原,,其中關鍵是充分利用黃河“地上河”動畫演示圖。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課“地上河”的教學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準備使用幻燈片(提出用什么工具)。因為使用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接受。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 一碗水,半碗沙指的是什么河流?
設計意圖:猜謎、導入新課。
問題:復習分析一條河流的方法是什么?
設計意圖:復習《滾滾長江》,預習滔滔黃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一:識黃河
問題一:讀“黃河水系圖”,并配合“中國地形圖”和“中國政區圖”:說出黃河的源流概況。各小組充分討論后,并填繪在板圖上。
設計意圖:了解黃河的概況,提高了學生的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學習成果的展示,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興趣盎然。
例1 .自 山,注入 ,是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地點是
和 ,分別位于 自治區和 省。
變式練習 黃河中游的兩大支流是( )
A.湟水、洮河 B.汾河、渭河 C. 湟水、渭水 D. 洮河、汾河
師生活動:
(1)找出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
(2)主要的支流
(3)流經的地形區和省區
(4)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河口、舊孟津)
第二:頌黃河
問題二: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跨過的地形區、階梯的交界處)“黃河流域水系圖”,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什么貢獻,有些什么功勞呢?
設計意圖:采用發現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題2位于河上游最大的水電站是( )
變式練習: 黃河流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個河段?
師生活動:(1)觀察在黃河上游中游各有那些水電或水利樞紐工程?它們各位于哪個省?
(2)著名旅游景點黃河壺口瀑布位于黃河那一段?
(3)找出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還有華北平原,他們是由誰塑造的?
第三:憂黃河
問題三:閱讀教材50頁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51頁的“黃河凌汛”、“黃河斷流”并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黃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學生思考,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例題3:黃河中游流經 高原,是我國 嚴重的地區;黃河下游地區,河床逐漸增高,成為“ ”。
變式練習:“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俗語反映了黃河的哪種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1)黃河憂患在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現?
(2)說一說造成黃河憂患不斷的自然和人為因素各有哪些?
(3)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
(4)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救黃河
問題四:假如你是“黃河治理委員會”的專家,你認為治理黃河應采取什么措施?
設計意圖: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扮演具體的社會生活角色,幫助他們體會和理解各種地理問題,使課堂教學回歸現實生活。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例題4:下列治理黃河的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上、中游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B.下游修筑堤壩,加固黃河大提
C.在上、中游修建水利樞紐 D.在下游干流上修建水庫
變式練習:治沙和防洪并舉的治理黃河的手段是( )
A.植樹造林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庫
師生活動:(1)黃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黃的關鍵是什么?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2)僅在黃河中游地區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萬全防止黃河下游洪水泛濫和泥沙淤積嗎?還應采取哪些辦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黃河呢?
(3)?河凌汛是怎么樣形成的?危害在哪里?應該怎么治理?
(4)黃河下游為什么會出現斷流?(自然原因、人為原因)應該怎么治理?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程學習了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省區、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七.目標檢測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0942.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地理臺灣省 教學案
《黃河的治理》教學設計
中國的區域差異
臺灣省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