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
一、學習目標
1、掌握張謇創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
2、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原因、特征。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 正確理解一戰時期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三、學習過程。
(1)知識網絡梳理。
(二)典型例題。
下列關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情況的介紹中,準確的是:
A.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曲折中發展。
B.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帝國主義的大力扶持。
C.清政府扶持沿海企業。
D.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只在沿海地區出現。
(三)達標測試。
1.“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獲得短暫發展的原因是 ( )
①帝國主義貸款 ②軍閥政府的支持
③辛亥革命的刺激 ④帝國主義無暇東顧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導致其在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的三座大山是 ( )
①帝國主義 ②封建主義
③官僚資本主義 ④工商主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 ( )
A.輕工業 B.重工業 C.紡織業 D.面粉業部門
4.民族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是 ( )
A.上海、濟南 B.武漢、北京 C.北京、天津 D.上海、武漢
5.“實業救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 制度的阻礙 B.科學技術的落后 C.經營管理不善 D.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的壓迫
6.張謇在創辦第一家工廠時,引起了轟動。原因是( )
①張謇的身份和他的舉動按當時的社會觀念看,反差太大 ②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開辦工廠是風險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在當時是新生事物 ④為了取得廣告效應,張謇事先做了大量宣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恢復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帝國主義勢力卷土重來②國民黨發動內戰③封建主義的阻礙④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指 ( )
A.1911年~1914年 B.1912年~1918年
C.1913年~1919年 D.1914年~1918年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矣”指辛亥革命后
B.狀元興辦實業體現近代知識分子的愛國和執著
的創業精神。
C.日本侵略,使榮氏企業遭受巨大損失。
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軟弱和落后的原因是由于主 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10.下列任務與事件直接聯系的一組是 ( )
A.李鴻章—創辦福州船政局。B.孫中山—指揮武昌起義
C.嚴復—發起公車上書 D.張謇—創辦大生紗廠
11.民族資本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其發展歷程雖然艱難曲折,但最終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1)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大幕被拉開,1882年,李松云在上海創辦了鐵廠,在其制造的一艘小艇 上,“船頭懸著英國的國旗,船尾懸著中國國旗”,這是為什么?
(2)1895年—1913年,中國民族工業獲得初步發展,哪位民族企業家的創業活動成為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縮影?他倡導的著名主張是什么?
(3)1914年—1923年,中國民族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其外部原因是什么?內部原因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六)反思:
我的收獲:
我的不足:
(七)溫馨提示:
本課習題你哪兒做錯了?請將錯題抄在下面,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單元考試前將錯題再做一遍,重點練習!
一、學習目標:
1、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機和電影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2、以《申報》和商務印書館為例,了解大眾傳播媒體對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3、了解民國以來剪發、易服等社會習俗的變化。
二、重、難點:
重點: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出現。
難點:輪船、火車、照相機和電影等為什么都是西方人發明的?三、學習過程:
(一)知識網絡梳理。
(二)典型例題:
近代文化生活的變化是由于 的傳入:
①照相 ②電視 ③電影 ④報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達標測試。
1.民國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裝是 ( )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裝 D.唐裝[來源:學科網]
2.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的目的是 ( )
A.為了顯示新政府的革命性 B.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
C.為了實現三民主義 D.為了政府管理方便
3.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是在 (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C.洋務運動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
(四)辛亥革命后,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國人的觀念與習俗發生了變化,下列符合史實的是 ( )
A.平民見了官員要跪拜 B.差人見了官員稱“老爺”
C.官吏開會統一穿新式禮服 D.女子才從小要纏足
5.以下關于清末民初社會生活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到照相館照相 B.在家中看電視
C.到電影院看電影 D.聚會時男士身穿西裝
6.宋代以來形成婦女纏足的陋習,被廢除是在 ( )
A.戊戌變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戰爭后 D.新中國成立后
7.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他會要求別人稱呼自己為 ( )
A.老爺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8.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 ( )
A.《定軍山》 B.《歌女紅牡丹》
C.《風云兒女》 D.《漁光曲》
9.從昆明乘火車到海防,再轉輪船去上海,這樣的事情出現在哪一條鐵路開通以后 ( )
A.淞滬鐵路 B.滇越鐵路 C.唐胥鐵路 D.京張鐵路
10.剪掉辮子、禁止女子纏足、行鞠躬禮、握手等社會習俗 的變化是在 ( )
A.鴉片戰爭后 B.甲午中日戰爭后
C.戊戌變法后 D.辛亥革命后
11.近代中國的新聞記者通過有線電報發回新聞報道,最早
出現在 ( )
A.1 9世紀50年代后 B.19世紀60年代后
C.19世紀70年代后 D.19世紀80年代后
12.影響近代社會生活的原因很多,下列哪一個是生產力
方面的原因 ( )
A.資產階級革命 B.工業革命
C.歐洲殖民擴張 D.人口流動
13.(1)圖6-20-1中的軍警正在為行人 。
(2)這幅圖片出在于 以后。
(3)當時的政府是 政府,為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而頒布法令涉及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這些改革內容的影響延續到今天的有那些,請你例舉出來。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六)反思:
我的收獲:
我的不足:
(七)溫馨提示:
本課習題你哪兒做錯了?請將錯題抄在下面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單元考試前將錯題再做一遍,重點練習!
第六單元復習課
一、單元復習目標:
1、掌握張謇創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
2、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原因、特征。
3、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機和電影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4、以《申報》和商務印書館為例,了解大眾傳播媒體對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5、了解民國以來剪發、易服等社會習俗的變化。
二、單元復習重難點
重點:
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2.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出現。
難點:
1.輪船、火車、照相機和電影等為什么都是西方人發明的?
2.正確理解一戰時期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三、單元知識網絡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艱難發展
1、五個階段: 洋務運動---清末 萌芽 封建制度阻礙
辛亥革命期間 受到鼓舞
一戰期間 “黃金時代” 帝國主義暫時放松
一戰之后 再度受挫 帝國主義卷土重來
抗戰勝利后 未能恢復 官僚資本主義壓迫
2、兩個代表: 張謇 (“實業救國”) 大生紗廠
(榮宗敬、榮德生 榮氏企業)
3、三個特點: 整體上比較落后
行業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地區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社會生活的有限變化
1、交通通訊: 輪船
火車 1876年 淞滬鐵路(上海、英商)
2、文化生活: 照相
電影
報紙 1872年 《申報》(上海、中國現代報紙開端標志)
出版 1879年商務印書館(上海、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3、社會習俗:(辛亥革命后)剪辮、易服、廢止纏足、禮節、稱謂等
四、單元自測題
1、在中國最早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放棄高官厚祿,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狀元實業家是: ( )
A、張謇 B、榮宗敬 C、榮德生 D、魏源
2、中國的民族工業產生于: ( )
A、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 B、甲午中日戰爭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 D、五四運動之后
3、中國的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是在: ( )
A、甲午戰爭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
4、我國近代產生的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 ( )
A、重工業 B、輕工業 C、石油化學工業 D、機械制造業
5、中國人開始剪辮、易服、廢止纏足和跪拜禮應該在:
A、洋務運動后 B、戊戌變法運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運動后
6.中國近代創辦的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 ( )
A、商務印書館 B、中華書局 C、讀書出版社 D、三聯書社
7.一戰時期,我國民族工業獲得短暫發展的原因包括 ( )
①帝國主義的貸款 ②軍閥政府的支持 ③辛亥革命的沖擊 ④帝國主義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壓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三座大山是 ( )
①帝國主義 ②封建主義 ③三民主義 ④官僚資本主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在近代傳入中 國的新式交通、通信工具是 ( )
①火車 ②輪船 ③有線電報 ④照相 ⑤《申報》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④⑤
10.有人想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情況,下列哪些是他必須調查的行業( )
①面粉業 ②紡織業 ③采煤業 ④石油開采
A. ① 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近代狀元實業家張謇提出的口號是 (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實業救國 C.“自強”“求富” D.“民主”“科學”
12.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我國民族工業未能得到很好的恢復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②封建制度的阻礙 ③國民黨發動內戰 ④官僚資本主義壓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3.民國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裝是 ( )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裝 D.唐裝
14.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的目的是 ( )
A.為了顯示新政府的革命性 B.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
C.為了實現三民主義 D.為了政府管理方便
15.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是在 (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C.洋務運動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
16.閱讀下列:
年份擁有廠家擁有資本工人人數
1913689家33億元 27萬多
19201795家50億元55萬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比較表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面粉出口增長表(圖)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情況?
(2)聯系有關歷史知識,分析說明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單元
第19課達標訓練答案
1.D 2.A 3.A 4.D 5.D 6.A 7.C 8.D 9.D 10.D
第20課達標訓練答案
1.C 2.B 3.C 4.C 5.B 6.B 7.C 8.A 9.A 10.D 11.C 12.B
第六單元自測題答案
一、選擇題
1.A 2.A 3.C 4. B 5. C 6.A 7.B 8.C 9.B 10.A 11.B 12.D 13.C 14.B 15. C
二、非選擇題
16.
(1)一戰時期 ①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侵略 ②辛亥革命的成功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實業救國道路根本行不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3915.html
相關閱讀: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