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八年級歷史上冊戊戌變法測試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7課戊戌變法
選擇題
[2014?呼和浩特]中國古代封建帝王往往有作為自己標志的“年號”,下列屬于年號的是(D)
A.秦始皇B.北魏孝文帝
C.明太祖D.清朝光緒
[2014?青島]《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一書中介紹說,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過警悟的先覺者,但他們的周圍和身后沒有形成一個群體。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請判斷,這里“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的標志性事件是(C)
A.虎門銷煙B.洋務運動C.公車上書D.新文化運動
[2014?萊蕪]初二某班同學舉辦以“近代化探索”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下列選項與此相符的是(C)
①林則徐虎門銷煙②鄧世昌血染黃海③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④康有為組織公車上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4?蘇州]對聯具有記載歷史的功能,是時代的見證。“宣傳民主維新,倡西學,發展資本主義;批判專制守舊,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贝藢β摲从车臍v史事件是(B)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
C.五四運動D.新文化運動
[2014?汕頭]嚴復譯著《天演論》中提出“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進步觀點,啟發了當時的中國知識界去探索、學習西方先進的社會制度。近代中國從制度上學習西方始于(B)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2014?清遠]八年級(1)班的同學要舉行“戊戌變法主題辯論會”,下列不能作為辯論會論據的是(C)
A.戊戌變法是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加劇的背景下發生的
B.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等
C.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D.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2014?梅州]19世紀末,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仁人志士認識到“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從而掀起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的(B)
A.洋務運動B.維新變法運動
C.義和團運動D.新文化運動
[2014?濱州]《變法通議》是梁啟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認為要推行維新變法,從根本上說要改革(D)
A.教育制度B.科舉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
[2014?宜賓]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表現在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維新變法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其表現主要在于(B)
A.興辦近代軍事工業B.傳播新思想
C.開始興辦新式學堂D.籌建海軍
[2014?南寧]甲午戰爭后,中華民族危機的加深引發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這場改革的積極作用在于(A)
A.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強了近代國防力量D.摧毀了頑固派的力量
[2010?銅仁]近代化就是在經濟上實現工業化,在政治上實現民主化的過程,中國的近代化在這兩大領域的開啟性事件分別是(D)
A.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和戊戌變法
C.實業救國和辛亥革命D.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第七課戊戌變法
選擇題
(2010廣東東莞,13)十九世紀末,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對“思想啟蒙”理解正確的是
A.使人們開始了解西方生活習俗B.使人們知道社會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們認識到要發展農工商業D.使人們開始追求政治制度變革
(2010四川巴中,20)歷史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列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學的列舉結果,其中有一項不恰當,請你幫他挑選出來____。
A.李大釗B.陳獨秀C.李鴻章D.胡適
(2010湖北鄂州2.)近代中國許多報刊雜志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圖4所示報刊主要宣傳了哪種新思想?
A.維新變法思想
B.民主與科學
C.三民主義
D.馬克思主義
(2010內蒙古呼和浩特,5)戊戌變法 內容中,能說明這次變法具有 資產階級性質的是()
①改革政府機構,任用維新人士②鼓勵么人興辦工礦企業③裁撤綠營,精練陸軍,改習洋操④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10廣西河池,1)如右圖人物所言:“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首絕命詩出自
A.洋務運動B.百日維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2010湖北孝感,20.)1902年的某一天,京師大學堂的日本老師在生物課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聽說后大為震怒,管學大臣張百熙急忙入宮叩頭請求處分。這則史 實反映了①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無知③在封建專制統治下,教育改革艱難④近代科學進入了新式學校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非選擇題
(2010河南,22)(7分)閱讀大事年表,回答下列問題。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1842年魏源《海國圖志》刊行
1861年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1862年京師同文館創辦
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建成
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
1898年百日維新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簡要說明魏源編著《海國圖志》的歷史背景。(2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對魏源思想的實踐,請舉兩例。(2分)
(3)從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關 系的兩個事件。(1分)
(4)歸納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2分)
22.(7分)
(1)鴉片戰爭時期,中國更多地了解了世界;鴉片戰爭的失敗,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敗與技術的落后。(意思相近即可,但必須體現出鴉片戰爭失敗的內容,2分)
(2)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北洋海軍止式建成;京師同文館創辦。(任意兩個即可,2分)
(3)《馬芙條約》簽訂與百日維新。(1分)
(4)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答出一條給1分,共2分)
(2010湖北黃石21.)(8分)閱讀回答問題
一:竊近者朝鮮之釁,日人內犯,致割地賠餉,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發憤痛心者也。然辱國之事小,外國皆覬覦,則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為上光緒帝書
材料二:
請回答
(1)為避免“瓜分之患”擺脫“社稷之危”,在維新派推動下,光緒帝實行了什么變法?(1分)這次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哪些影響?(2分)
答:戊戌變法(1分)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了社會的進步(2分)
(2)材料二是辛亥革命博物館外景照片。這場革命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2分)
答: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分)
(3)請從性質、方式和結果三個方面比較這兩大歷史事件的異同。(3分)
答:性質不同,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分)
方式不同:戊戌變法是改良方式,辛亥革命是革命方式(1分)
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民國,這方面是成功的。相同點:都失敗了,沒有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2010山東泰安,33)在近現代史上,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由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三次變化。據此,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l)列強入侵是近代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因素,請分別寫出促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直接導致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列強侵華戰爭及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名稱。(4分)
(2)在近代列強浸華的過程中,處于亞洲的日本表現尤為猖撅。請寫出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發動的三次侵華事變和制造的一次屠殺中國人達30萬之多的慘案名稱。(4分)
(3)伴隨列強的人侵,中國各階層為救國,開始了學習西方的近代化探索歷程。請完成下面的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結構圖(4分)
(4)在中國人民的探索與斗爭中,中國社會性質又先后發生了向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兩次轉變。諸寫出我國進人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時間和標志。(2分)(5)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祖國統一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請舉2例說明。(2分)
33.(l)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南京條約》(1個要點l分.共2分)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1個要點l分,共2分)
(2)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l個要點l分,共4分)
(3)
(戊戌變法答百日維新也可。1空l分,共4分)
(4)1956年底;(l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l分)
(5)香港回歸、澳門回歸(2分)
(2010江蘇省無錫市,34)四、改錯題
34.某校 八年級(1)班的同學圍繞“近代化探索”這個主題開展活動,小明同學提供一段素材,其中有兩處與史實不符。請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者集團內部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練兵方法,開始了戊戌變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高舉“民主”和“自由”兩面大旗,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變法改為洋務運動;自由改為科學。
(2010?江蘇連云港36.)婦女解放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
(1)梁啟超在1896年的《變法通議?論女學》中說到:“(現在有人說)欲強國必由女學(女子教育),人 多疑(懷疑)之!薄埃ㄊ芪鞣搅袕娬鸷常┒夹В▽W習)其長者,則惟是船舶之雄也,槍炮之利也,鐵路之速也……”(而這些都是婦女不能做的)!肮手\國者曰:教婦人非所急也,而不知西人之強在此(女子教育)。”
請回答:文中學習西方列強“槍炮”“鐵路”等是指什么運動?梁啟超要求發展女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為此,他與康有為等發起 了什么運動?(3分)
(1)洋務運動。強國(救亡圖存)。戊戌變法。(3分)
(2010吉林,13.)列舉三次發生在19世紀印一卯年代的中外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3分)
(2010安徽蕪湖,12)判斷下列歷史敘述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前的內打“√”,錯誤的在題前的內打“×”。(6分)
(3)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 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13.俄國1861年改革(或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1分)明治維新(1分)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1分)
(2010福建莆田,22.)改錯題: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在京的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史稱“百日維新”。
22.把“百日維新”改為“公車上書”
8年級上冊第7課戊戌變法
●考點1: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八上P33能力要求:識記
戊戌變法距今
A.100年B.110年C.120年D.130年
[參考答案]B[08南充中考]第4題
下列各項,標志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政治運動的是:
A.建立強學會B.公車上書
C.創辦《萬國公報》D.頒布《定國是詔》
[參考答案]B[08樂山中考]第18題
北京承載著中國歷史的輝煌與屈辱。1895年居住在非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聯軍燒殺搶掠B.康有為.梁啟超組織公車上書
C.慈禧太后倉皇出逃D開國大典
[參考答案][08巴中中考]第20題
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政治運動的標志是
A.強學會的建立B.“公車上書”
C.《定國是詔》的頒布D.保國會的建立
[參考答案]B[2007年成都中考]第8題
由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公車上書”是在
A.1894年B.1895年C.1897年D.1898年
[參考答案]B[2007年龍巖中考]第5題
19世紀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了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參考答案]B[2007年日照中考]第11題
1895——1898年,康有為多次上書光緒帝,主張
A.師夷長技,自強求富B.救國圖存,變法自強
C.驅除韃虜,恢復中華D.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參考答案]B[06年河北非課改區]第17題
下列屬于戊戌變法代表人物的是
①康有為②陳獨秀③梁啟超④曾國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參考答案]B[2007年烏蘭察布中考]第21題
康有為、梁啟超作為偉大的歷史人物永載史冊,主要是因為他們
A.發起了洋務運動B.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C.領導了辛亥革命D.參加了新文化運動
[參考答案]B[06年通州中考]第8題
維新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康有為B.梁啟超C.譚嗣同D.陳獨秀
[參考答案]D[06年曲靖中考]第10題
踐行了自己“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流血,讓我來作第一個吧!”的豪言壯語,為變法圖強甘愿流血犧牲的愛國志士是
A.鄧世昌B.康有為C.梁啟超D.譚嗣同
[參考答案]D[2007年宜賓中考]第8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此話出自
A.康有為B.梁啟超C.譚嗣同D.宋教仁
[參考答案]C[06年黃石中考]第9題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首絕命詩出自
A.康有為B.譚嗣同C.梁啟超D.康廣仁
[參考答案]B[2007年揚州中考]第4題
戊戌變法中甘愿為變法流血犧牲的是
A.康有為B.譚嗣同C.梁啟超D.嚴復
[參考答案]B[08山東中考]第7題
●●●考點2:戊戌變法的影響能力要求:識記理解應用
梁啟超說:“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蹦阒乐袊c第二期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嗎?
A.戊戌變法B.洋務運動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
[參考答案]A[09煙臺中考B卷]第20題
19世紀末,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愛國的仁人志士奔走呼號,稱“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圖存的
A.洋務運動B.維新變法運動C.義和團運動D.新文化運動
[參考答案]B[09成都中考]第8題
下列關于戊戌變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出現了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B.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 件
[參考答案]B[09南京中考]第10題
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進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緒帝D.宣統帝
[參考答案]C[08臨沂中考]第13題
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公車上書”為變法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②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歷時103天
③慈禧太后鎮壓了戊戌變法④戊戌變法使中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參考答案]A[08威海學業]第11題
戊戌變法期間,一個英國外交官來到中國,此時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況是
A.英國在中國的僑民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
B.沙俄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C.外國商人在上海租賃土地.開設工廠
D.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有外國軍隊駐扎
[參考答案]D[08廣安中考]第1題
19世紀末,中國近代化的核心內容是
A.學習西方軍事技術B.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學習西方經濟技術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
[參考答案]B[2007年常德中考]第13題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著被東西方列強瓜分的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懷著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認為只有進行社會改革,才能使中國富強起來。.他們為救亡圖存進行的探索是
A.太平天國運動B.維新變法運動C.義和團運動D.五四運動
[參考答案]B[2007年沈陽中考]第3題
初二年級一班舉行的一次歷史活動探究課上,同學們圍繞中國的近代化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李明同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認為他的觀點中,與歷史史實不符合的是
A.洋務派主張興辦近代工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
B.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公車上書拉開了中國維新運動的序幕
D.戊戌變法的目的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參考答案]D[2007年綿陽中考]第13題
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百日維新”指的是:
A.洋務派發起的洋務運動B.康有為等發起的戊戌 變法
C.陳獨秀等領導的新文化運動D.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
[參考答案]B[ 06年茂名中考]第7題
19世紀末,中國先后興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這兩次運動興起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統治的剝削壓迫B.民族危機的日益嚴重
C.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參考答案]B[06年自貢中考]第23題
在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歷程中,嘗試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的是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
[參考答案]B[06年嘉興中考]第15題
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辟了中國近代化道路的運動是▲;旨在變法圖強,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資產階級改革是▲。
[參考答案]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09煙臺中考B卷]第29題
閱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的消息傳到北京后,舉國激憤,人人思變,雪恥強國之聲陡然放大。時值18省1300多名舉子在京會試,37歲的廣東南?忌涤袨樵谝灰怪g趕寫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強烈要求光緒帝“下詔故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緒下旨:“商務為富強要圖,自應及時舉辦,……著各省督撫。督率員紳認真講求,妥速籌辦”。“富強至計,首在鼓勵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書,及創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資實用者,允宜懸賞以為之勸,或量其材能,試以實職,……給以特賞以昭激勵”。
材料三圖6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國近代哪一歷史事件?其中的萬言書提出的主張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內容。(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誰英勇就義的情境?為什么他說自己“死得其所”?我們應該學習他的什么精神?(3分)
[參考答案](8分)
(1)事件:公車上書;(1分)
主張:拒和、遷都、變法。(1分)(拒和、遷都、變法、練兵四點答其一給1分。)
(2)興辦商務;重用人才;鼓勵創造發明。(3分)(得分點:商務,人才,新書、新法、新器。)
(3)譚嗣同;(1分)他為變法圖強、挽救民族危亡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說自己“死得其所”;(1分)(圍繞變法的積極作用任其一點作答給1分。)我們應該學習他為了民族的振興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1分)(突出其不怕犧牲精神或奉獻精神之類給1分。)
[09宜賓中考]第16題
閱讀材料:
變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這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變法通議》
請回答:
(1)19世紀90年代,倡導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兩個主要代表人物(2分)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達的主張。(4分)
(3)為實現這些主張,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了一場什么運動?這場運動的失敗說明了什么?(2分)
[參考答案]
(1)康有為、梁啟超
(2 )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舉制,建立新式學校。
(3)維新變法運動,說明資產階級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關封建社會的中是行不通的。
[2008?廣西]第26題
辨析題
有一道歷史題要求同學們以一位維新運動時期正在北京求學的學生的身份描述當時的政治運動,一位同學寫了以下一段話,請你指出其中錯誤的地方并說明理由。(至 少2處,4分)
《馬關條約》的簽訂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此后,在維新派的努力下,光緒皇帝為促進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也公開支持維新變法,并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展開變革。但是變法運動引起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的恐慌,他們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捕殺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六名維新派領袖,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運動最后遭致失敗。
請回答:
錯誤(1):
理由:
錯誤(2):
理由:
[參考答案]
錯誤(1):《馬關條約》的簽訂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1分)
理由:1895年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成為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運動,維新運動從此拉開序幕。(1分)
錯誤(2):戊戌政變中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六人被捕殺。(1分)
理由:戊戌政變中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被殺害的是譚嗣同等六人。(1分)
(文中還有其他錯誤,如:光緒帝為促進資本主義發展而支持變法,理由是:光緒是清朝皇帝,是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他支持變法是為了鞏固清王朝的統治。能指出并說明理由亦同樣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5085.html

相關閱讀: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