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八年級地理農業與我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學科:地理 年級: 初二 任課教師:
課題: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第1課時 農業與我們

課時: 授課時間:第 周

設計思想
我國人口多,農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為公民應該了解我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地理差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及農業建設方向。
“農業與我們”標題的學習,如何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設計的最終歸宿。密切聯系生活生產實際,采用討論法和指導探究法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和特色,力圖創造和諧愉快的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農業是主要部門以及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學會讀圖、析圖,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會根據資料圖片、鄉土地理的知識,說明理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家鄉的“三農”問題,樹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的觀念。
教學重點
了解農業的主要部門,理解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教學難點
理解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指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
學生:互聯網上收集我國一、二、三產業的構成;“三農”問題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出示課件、提問] “情系‘三農’謀發展”
同學們,什么是“三農”問題?
(通過提問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意識。)
[資料展示] 2004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師生小結]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開放提問] 你能從我國的國情分析,造成“三農”問題的原因及解決途徑嗎?
(關注“三農”,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承轉] 農業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首要問題。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你知道什么是農業?主要農業部門有哪些?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如何?這就是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的內容。
[出示板書]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一 農業與我們
[教師承轉] 同學們,那么什么是農業呢?農業主要包括哪幾個部門?
[出示課件] 視頻資料:主要農業部門。
[學生討論] (直觀了解農業,使抽象的變為具體的。)
[師生小結] 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農業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農業主要包括農、林、牧、副、漁業五個部門。
[出示板書] 1.農業:農業(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
[補充解釋] 農業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農業僅只種植業,而廣義的農業按照勞動對象的不同,則可包括農業(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五個大部門。
副業是指分別以種植業、牧業、漁業、林業為主的農村,為搞活經濟而發展的輔助產業,因各地的條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在地區分布上沒有多少規律可循。
(深刻理解農業包括的各個部門。)
[學生活動] P99活動1.2.。結合鄉土地理說明農業與我們生活、工業生產的密切聯系。
(學生在資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過程中,不僅對本節的有關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對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同時獲得成就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師生小結] 農業為人們的生活提供農產品,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料和消費市場。
[教師承轉] 可見,人們的生活,工業生產的原料和消費市場,都離不開農業。下面是人們對農業地位的看法,你贊成哪一個說法?為什么?
[出示課件] 人們對農業地位的看法。
——我國人口這么多,糧食生產太重要了。
——只有農村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說中國實現了現代化。
——應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戰略重點的首位。
[小組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表見解,其他學生質疑補充。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問題。)
[教師小結] 從我國人口的角度來說,農業是解決人民溫飽的基礎;從中國實現現代化來講,農村實現現代化是瓶頸;對于國家決策者而言,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正因為如此,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出示板書] 2. 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板書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2143.html

相關閱讀:西雙版納
中國的區域差異
八年級地理臺灣省 教學案
《黃河的治理》教學設計
臺灣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