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第4課時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課時: 授課時間:第 周
設計思想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這一標題的主要內容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成就、面臨的挑戰、發展對策以及農業建設方向的有機融合。在過程中充分利用統計圖、數據轉化成統計圖的方法和收集的資料直觀了解農業發展成就;運用收集到的圖片,說明我國農業面臨的嚴峻挑戰;運用地圖、圖片,探究我國農業發展的對策;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和因地制宜的原則,理解我國東中西部農業的建設方向。通過采取這樣有針對性的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讓學生獲得有用的地理知識和終身受益的地理情感,形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我國農業取得的成就、面臨的挑戰、發展對策及發展方向;
將數據轉化成統計圖的技能,從地理圖表上獲取信息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
將數據轉化成統計圖的方法;
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等商品糧基地,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糧食生產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的觀念,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及發展對策。
教學難點
理解農業發展對策: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生態農業。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指導探究法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收集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的圖片。
學生:調查:自己的長輩小的時候食物的種類、供給量的情況。資料收集:我國農業取得的成就。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需。我國農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結合P106活動1,說說我國農業的發展成就。
(培養學生將數據轉化成統計圖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的農業迅速發展狀況的認識。)
[學生回答] 主要農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了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
[教師承轉] 我國農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農業將怎樣發展?朝什么方向發展?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出示板書]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四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1. 農業發展成就
[教師承轉] 我國農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請同學們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收集到的資料。
(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不僅對本節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培養了收集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出示課件] 補充資料展示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水土流失;亂占耕地(“圈地運動”);旱澇災害;我國人口增長圖;水污染對漁業的影響;酸雨的破壞;退耕還林、退耕還湖、退耕還牧;國土資源部關于耕地減少的公告;超載放牧;濫墾濫伐等。
(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說明地理問題的能力。)
[出示板書] 2.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
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
[教師承轉] 面對農業面臨的嚴峻挑戰,發展對策是什么?為什么?你有哪些更好的辦法嗎?
[學生討論]
[出示板書] 3. 對策
(1)建立商品糧基地
[教師承轉] 根據大屏幕展示的課件:我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你能說出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的名稱嗎?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它們?
[學生討論交流] 東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長江流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成都平原
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
(記憶方法形成。)
[教師提問] 你能分析一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為商品糧基地而華北平原沒有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原因嗎?
[學生討論交流]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少地多;華北平原:人口稠密。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引申師生討論] 糧食生產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三江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發展糧食生產的潛力巨大,為什么三江平原地區禁止開墾,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區實行退耕還湖,你如何解釋呢?
(關注地理熱點,堅強環境保護,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充分體現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教師承轉] 圖片:無圖栽培、現代化養牛場
材料:加入WTO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剛才我們學習了建立商品糧基地是解決農業問題的途徑之一,從上述圖片、材料,可以看出,解決農業問題的途徑是什么?
[學生討論、板書]
(2)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教師承轉] 發展生態農業是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個例證,而基塘生產是生態農業的典型例證,你能據圖描述;~塘的生產過程嗎?你能夠畫出流程圖嗎?
[學生討論]
桑葉
塘 蠶
泥 沙
變廢為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對環境沒有污染。
(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景觀圖轉化成流程圖的能力。)
[教師承轉] 請同學們閱讀材料;P103活動3,說出我國東中西部農業建設的方向并思考(1)(2)兩個問題。
[學生討論]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對農業發展因地制宜的理解,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體會、感想。
(知識鞏固,方法形成。)
板書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2767.html
相關閱讀:西雙版納
臺灣省
《黃河的治理》教學設計
中國的區域差異
八年級地理臺灣省 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