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 2018 年九年級統一測試
化學試卷 2018.4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C 12 O 16 Ca 40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 12 分)
(每小題只有 1 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 1 分)
1. 下列氣體中,能供給動植物呼吸的是
A.H2 B.O2 C.N2 D.CO2
2. 下列有關硫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黃色固體 B.難溶于水 C.能燃燒 D.熔點低
3. 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海水 B.加碘食鹽 C.食醋 D.一氧化碳
4.下列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會引起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的是
A.Zn B.Fe C.Ca D.Na
5.一種鐵原子的原子核內有 26 個質子和 30 個中子,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4 B.26 C.30 D.56
6.下列金屬中,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 H2 的是
A.Al B.Zn C.Ag D.Fe
7.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大量白煙的是
A.紅磷 B.鐵絲 C.木炭 D.酒精
8.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H2O2 =M=n=O=2 H2↑+ O2↑ B.H2O + CO2 ===H2CO3
C.H2O =通==電=H2↑+ O2↑ D.3Fe + 2O2 ===Fe3O4
9.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銅絲可用作導線 B.稀硫酸可用于除鐵銹
C.大理石可用作建筑材料 D.氫氧化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10.某物質 X 完全溶于水,溶液中 X 與水的質量關系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是溶劑 B.X 只 能 是 固 體 C.該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D.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25%
11.下列實驗操作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稀釋濃硫酸 將水注入裝有濃硫酸的燒杯中,攪拌
B 鑒別氧氣和空氣 聞氣味
C 除去 NaCl 固體中的 Na2CO3 加入適量稀鹽酸,蒸發
D 鑒別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 滴加稀鹽酸
12.已知鋁在空氣中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Al2O3),該氧化膜可與稀鹽酸發生反應: Al2O3+6HCl===2AlCl3+3H2O。實驗小組將未打磨的鋁片和稀鹽酸放入密閉容器中,用傳感器探究反應過程中溫度和壓強的變化,結果如右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
B.0 50 s,發生稀鹽酸與 Al2O3 的反應
C.50 s 時,溶液中溶質為 AlCl3
D.100 s 140 s,壓強減小是因為溫度降低
〖生活現象解釋〗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33 分)
13.(1 分)自制汽水的配料表如右圖所示。寫出產生 CO2 的物質是 (填序號)。
14.(1 分)用蓋子蓋滅酒精爐,酒精熄滅的原因是 。
15.(4 分)能源利用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1)目前人們使用的燃料大多來自于化石燃料,如煤、 、天然氣等。
(2)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① 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填序號)。
A.風力發電 B.太陽能飛機 C. 潮汐能動力機
② 氫氧燃料電池可實現零排放,工作原理如右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③ 可燃冰能釋放甲烷。甲烷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在橫線處補全相應微粒的圖示。
16.(2 分)造雪機的工作原理如右圖所示。
(1)B 到 C 發生的是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2)A 處空氣被壓縮,體積變小。從微.粒.的角度解釋其原因是 。
〖科普閱讀理解〗
17.(5 分)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談到農藥,人們可能想到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其實農藥在農業生產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售蔬菜農藥殘留量雖然已達到國家標準,但通過科學的清洗方法仍可進一步降低農藥殘留。
實驗人員分別選取含甲、乙農藥的蔬菜,研究了不同清洗方法對農藥去除率的影響。
清水浸泡。圖 1 呈現出兩種農藥的去除率隨浸泡時間的變化。
洗潔精清洗。實驗選擇了 6 種洗潔精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多數洗潔精對農藥的去除率可達到 60%以上,最高可達到 84%。
堿性溶液浸泡。食用堿(Na2CO3 和 NaHCO3) 溶液有利于農藥分解。圖 2 表示不同濃度的食用堿溶液對農藥去除率的影響。
A.壓縮空氣 B.水霧
C.小冰晶(雪核) D.雪
希望同學們可以選擇科學的清洗方法,更加安全的食用蔬菜。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依據圖 1 分析,去除農藥殘留的最佳浸泡時間是 min。
(2)NaHCO3 的組成元素中,非金屬元素有 種。
(3)食用堿溶液的 pH 7(填“>”、“=”或“<”)。
(4)用食用堿溶液浸泡含有農藥甲的蔬菜時,要想超過清水浸泡的最大去除率,可以選取的濃度是 (填序號,下同)。
A.2% B.8% C.10% D.15%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采用清水浸泡去除農藥的時間不宜過長 B.多數洗潔精對農藥的清洗效果比清水浸泡的好
C.食用堿的去除效果較好,是因為在浸泡過程中農藥發生了化學變化
〖生產實際分析〗
18.(4 分)工業上制造高純度 CaO 的主要流程示意圖如下:
(1)CaCO3 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 。
(2)反應釜中發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其化學方程式是 。
(3)焙燒爐中,CaCO3 在 1000 ℃可分解得到高純度 CaO。理論上 5 t CaCO3 制出CaO 的質量是 t。稍冷后,取出 CaO 立即放入干燥器,其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
19.(2 分)請從 19-A 或 19-B 兩題中任.選.一.個.作答,若兩題均作答,按 19-A 計分。
19-A 19-B
(1)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
(2)用裝置 A、E 制取氧氣。選用裝置
E 收集氧氣的原因是 。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2)用裝置 B、C 制取二氧化碳。檢驗二
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操作是 。
20.(2 分)“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操作如下圖所示。
(1)此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2)操作 B 中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
21.(3 分)實驗小組同學分別向下列試劑中滴加自制紫薯汁,現象記錄如下:
現象 試劑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蒸餾水 白醋 草木灰溶液
滴加 2 滴紫薯汁 紅色 綠色 紫色 紅色 綠色
(1)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堿指示劑。
(2)草木灰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3)向“蒸餾水中滴加紫薯汁”的目的是 。
22.(3 分)用右圖裝置完成 CO 還原 Fe2O3 的實驗。緩慢通入一定量的 CO。點燃酒精噴燈,繼續通入 CO。一段時間后,當粉末全部變為黑色時,停止通入 CO,熄滅酒精噴燈。
(1)CO 與 Fe2O3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在冷卻過程中,為防止管中黑色粉末表面因與空氣接觸而變為紅色,應補充的操作是 。
(3)有同學提出黑色粉末中還可能含有 Fe3O4。資料: Fe3O4 不與 CuSO4 溶液反應。
為驗證黑色粉末成分。該同學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過量 CuSO4 溶液,充分反應。證明黑色粉末中含 Fe 和 Fe3O4 的現象是 。
〖科學探究〗
23.(6 分)食品工業中碘化鉀(KI)可用作營養增補劑。碘化鉀是白色固體,在空氣中久置會“泛黃”變質。某實驗小組對碘化鉀變質后的成分及變質的條件進行探究。
I.探究變質后的固體成分
【查閱資料】淀粉溶液遇碘(I2)變藍。
【進行實驗】
實驗 1
編號 ① ②
操作及現象 加熱變質后的 KI 固體,黃色消失, 產生的紫色蒸氣使淀粉溶液變藍。 向變質后的 KI 固體中滴加稀鹽酸, 產生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II.探究變質的條件
【猜想與假設】常溫下,KI 固體“泛黃”變質可能與 O2、CO2 和水蒸氣有關。
【進行實驗】
實驗 2:利用下圖裝置和表中所列物質分別進行實驗,放置相同時間,現象如下表。
裝置 編號 ① ② ③ ④
試管中的物質
O2 和 H2O
O2 和 CO2
H2O 和 CO2 O2、CO2 和
H2O
固體顏色 無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固體泛黃
【解釋與結論】
(1)實驗 1 中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由實驗 1 中現象推知,“泛黃”變質后的固體中含有的物質是 。
(3)由實驗 2 得出“KI 變質一定與 O2 有關”的結論,依據的兩個實驗是 (填編號)。
(4)由實驗 2 推知,KI“泛黃”變質的條件是 。
III.依據初步結論,深入探究變質的條件
實驗 3:分別取相同濃度的 KI 溶液進行實驗,在空氣中放置相同時間,現象如下表。
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溶液顏色 無色 淺黃色 黃色(依次加深)
(5)實驗 3 中,觀察到③~⑤溶液顏色依次加深,推測其原因是 。
(6)由實驗 3 推知,KI 固體久置“泛黃”變質過程中,CO2 起到的作用是 。
北京市西城區 2018 年九年級統一測試
化學試卷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8.4
第一部分 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 12 個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12 分)
題號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A B C A B D D C C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11 個小題,共 33 分)說明:每空 1 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給分。
13.(1 分)③和⑤
14.(1 分)隔絕空氣(O2)
催化劑
15.(4 分)(1)石油 (2)①ABC ②2H2 + O2
16.(2 分)(1)物理 (2)分子間隔變小
2H2O ③
17.(5 分)(1)10 (2)3 (3)> (4)BC (5)ABC
18.(4 分)(1)+4 (2) Ca(NO3)2 + (NH4)2CO3 ===2NH4NO3 + CaCO3↓
(3)2.8 CaO + H2O ===Ca(OH)2
19.(2 分)
19-A 19-B
(1)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O2 不易溶于水 (1)CaCO3 + 2HCl CaCl2 + CO2↑
+ H2O
(2)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
20.(2 分)(1)ACB (2)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液滴飛濺
21.(3 分)(1)能 (2)堿性 (3)空白對照實驗
22.(3 分)(1)3CO + Fe2O3 高溫 3CO2 + 2Fe
(2)繼續通 CO 至玻璃管冷卻或用彈簧夾夾住氣球
(3)黑色粉末部分變紅
23.(6 分)(1)CO2+ Ca(OH)2 CaCO3↓ + H2O (2)I2 和 K2CO3
(3)③和④ (4)O2 、CO2 和 H2O 同時存在
(5)加入酸的量不同 (6)提供酸性環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113363.html
相關閱讀:2014-2015九年級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復習專題試題
2018-2019年初中化學競賽試題(駐馬店市實驗中學)
九年級上冊化學2016年2016年寒假作業答案
溶液的形成課后練習題:人教版初三下冊化學
2015年中考化學四模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