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燕山區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九年級化學2018.5
考生須知 1.本試卷共6頁,共兩部分,滿分45分。
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姓名。
3.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K 39 Mn 55 Fe 56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3分)
(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
1.下列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鐵絲生銹 B.酒精燃燒 C.冰塊融化 D.水果腐爛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氧氣用于氣焊 B.焦炭用于冶煉金屬
C.氮氣用作保護氣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 下列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后會導致佝僂病、骨質疏松的是
A.鐵 B.鈣 C.碘 D.鋅
4.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的是
A.紅磷 B.木炭 C.鐵絲 D.酒精
5.一種鐵原子核內有26個質子和30個中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A.26 B.4 C.30 D.56
6. 下列符號能表示兩個氫分子的是
A.2H2 B.H2 C.2H D.2H+
7.氫氧化鈉的俗稱是
A. 純堿 B.燒堿 C. 熟石灰 D. 石灰石
8.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 B.加熱液體 C.點燃酒精燈 D.過濾
9.下列方法能區分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的是
A.聞氣味 B.倒入適量澄清石灰水
C. 觀察顏色 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10. 關于化學反應2C+ O2 2C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條件是點燃 B.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C.該反應的產物有毒 D.參加反應的碳、氧原子個數比為2:1
11. .將空的礦泉水瓶從高原地區帶到平原,瓶子變癟,因為瓶內氣體
A.分子體積變小B.分子停止運動
C.分子間隔變小D.分子數目減少
12. 下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 C D
A.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支持燃燒 B.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C.比較Fe、Cu 、Ag的金屬活動性 D.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13.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點燃
B 實驗室收集氧氣 用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C 鑒別氫氣和甲烷 分別點燃,火焰上罩干冷燒杯
D 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少量硫酸亞鐵 加入足量銅粉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2分)
〖生活現象解釋〗
14.(4分)(1)目前人們使用的燃料大多來自化石燃料,燃燒產物都有二氧化碳,綠色植物在進行 時,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等氣體過多的排放會使溫室
效應加劇,所以應更多的利用 等綠色能源。(任寫一種)
(2)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保護環境,工業上將煤洗選加工后制得可燃性的水煤氣,
其主要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 ,其基本反應類型為 。
15.(1分)燃燒與滅火實驗現象解釋:右圖所示,取約1ml汽油于燃燒匙中,點燃,立刻將燃燒匙放在水面上(燃燒匙底部接觸水面),火焰熄滅(汽油有剩余)。熄滅的原因是 。
16.(2分)圖A為簡易凈水器的示意圖,其中活性炭的
作用是 。圖B為電解水的示意圖,
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_________。
A B
分析下列表格及依據表格中部分數據繪制的溶解度
曲線,回答17~18題。
溫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鈉 35.7 36 36.6 37.3
硝酸鉀 13.3 31.6 63.9 110
氫氧化鈣 0.185 0.165 0.141 0.116
17. (1分)推測曲線甲表示是 。
18. (1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
B.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6%
C.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
D.將20℃時氫氧化鈣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
19. (1分)下圖所示實驗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關于該實驗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實驗前,應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B. 實驗時,紅磷的用量不影響最終結果
C.通常狀況下五氧化二磷為氣態
D.紅磷熄滅后,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E.實驗后,集氣瓶中水面約上升至刻度1處
20.(2分)請從20-A或20-B兩題中任選1個作答,若兩題均作答,按20-A計分。
20-A 20-B
(1)寫出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
(2)158g高錳酸鉀受熱分解,最多可制得氧氣 g. (1)工業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煉鐵的化學方程式 。
(2)理論上,若生產5.6kg鐵,同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 kg。
〖科普閱讀理解〗
21.(5分)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我們的胃液呈酸性,是因為胃腺壁細胞能分泌出鹽酸。胃酸在人體的消化吸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為胃蛋白酶提供適宜的酸性環境,分解食物中的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嗎?深受人們喜愛的早餐食品燕麥中常添加顆粒極小的鐵粉,它既可以作為雙吸劑(起到干燥和減緩食品變質的作用),還可以作為補鐵劑。要把鐵粉變為人體需要的、能吸收的營養元素,就離不開胃酸的幫助。
健康人胃液的pH在0.9~1.5,胃液的pH不僅影響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還對伴隨食物進入人胃內的各類病菌的繁殖有影響。某醫院對99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病菌進行了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人體胃液pH情況分析
分組 胃液的pH 受檢患者人數 胃液中檢出病菌的
人數及比列
A ≤2.0 7 0(0.0%)
B 2.0-4.0 13 3(23.1%)
C 4.0-6.0 26 17(65.4%)
D ?6.0 53 45(84.9%)
胃酸過多會對胃黏膜產生侵蝕作用,并使人感覺反酸或胃灼熱。治療胃酸過多的藥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抑酸藥,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應;二是抗酸藥,能直接與胃酸反應。常服用的抗酸藥的藥物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氧化鎂、氫氧化鎂和碳酸鈣等。
胃潰瘍患者若服用不合適的抗酸藥,會因胃內氣體壓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長期使用抗酸藥,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因此,應遵醫囑合理使用抗酸類和抑酸類藥物。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文中提到的幾種藥物,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學式)。
(2)燕麥中的鐵粉遇到胃酸發生的化學反應,生成 價鐵離子。
(3)適量使用碳酸鈣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同時還可以補鈣。反應方程式 。
(4)胃潰瘍患者適合服用的抗酸藥是 (從文中挑選一)。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 在使用抗酸藥時不是越多越好
B. 胃液pH越小越有利于病菌生存
C. 氫氧化鋁、氫氧化鎂屬于抗酸藥物
〖生產實際分析〗
22.(5分)鋅錳電池(俗稱干電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
其構造如圖所示。
(1)根據右圖判斷,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___。
(2)利用廢舊電池銅帽(含Cu、Zn)制取海綿銅(Cu),
并得到硫酸鋅溶液,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Cu+H2O2+H2SO4 △ CuSO4+2H2O
○1寫出過程Ⅱ中涉及的反應方程式: 。
○2過程Ⅲ中加入溶液A后進行的操作是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A.過程Ⅰ中H2O2也有可能分解生成氧氣 B. 固體E是混合物
C.溶液F比溶液B中含硫酸鋅的溶質質量高
〖實驗原理分析〗
23.(4分)實驗室內,某興趣小組利用傳感器對二氧化碳性質進行探究。實驗步驟如下:
(1) 如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在三只250mL的燒瓶內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在三個注射器內各裝入85mL的液體(分別是水、飽和石灰水、40%氫氧化鈉溶液),連接好裝置和壓強傳感器。
(2) 三位同學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85mL的液體(水、飽和石灰水、40%氫氧化鈉溶液)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
(3) 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冷卻至室溫。觀察傳感器定量實時地傳回燒瓶內氣壓變化形成的圖像,如下圖所示。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1中表示“振蕩”后氣壓變化的線段是 。
○1. AB段 ○2BC段 ○3CD段 ○4 DE段
(2)曲線2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
(3)觀察、對比曲線1、2、3,能得出的結論是 。
○1 co2 能與水發生反應 ○2該溫度下,1體積水約溶解1體積co2
○3 40% NaOH溶液比飽和石灰水更適合吸收二氧化碳
○4 由于注入液體壓縮了瓶內的氣體,所以三個實驗的起始階段壓強都快速增大
(4)完成上述實驗后,同學們想進一步探究曲線3所代表的實驗:取少量實驗后燒瓶中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酚酞試液后溶液呈紅色,僅由此現象,定性的猜想燒瓶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寫出所有的可能) 。
〖科學探究〗
24.(6分)糕點疏松劑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氫鈉(白色固體).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碳酸氫鈉的性質進行了探究.
實驗一:探究碳酸氫鈉溶液的酸堿性
用pH試紙測得碳酸氫鈉溶液的pH值約為10,由此可知碳酸氫鈉溶液呈 性.
實驗二:探究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
【查閱資料】碳酸氫鈉受熱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氣體和一種常見的固體物質.
【進行實驗】取一定質量的碳酸氫鈉放到銅片上加熱。
如右圖1所示.
(1)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內壁有水珠。
(2)在(1)實驗的基礎上,如何證明產物中還有二氧化碳
生成 (請簡述實驗方案)。
(3)欲通過進一步實驗探究來確定充分加熱后的固體產物的成分.
【提出假設】①可能是Na2CO3 ②可能是NaOH
【設計實驗】
方案一:取少量充分加熱后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充分溶解,再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則假設①成立,請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 。
方案二:請你選用與方案一中不同類別的試劑再設計一個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假設①成立,假設②不成立
【實驗結論】NaH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
北京市燕山地區2018年初中畢業暨一模試卷
九年級化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8.5
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13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3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B C A A B
題號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D C B B
說明:除特別注明外,以下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給分。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11個小題,共32分。)
14.(4分)(1)光合作用 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答出一個即可)
(2)C+H2O CO+H2 置換反應
15.(2分)降低溫度到汽油的著火點 以下
16.(2分) 吸附 氧氣
17.(1分) 硝酸鉀
18.(1分) D
19.(2分) ADE
20.(2分) A:(1)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16
B:(1)3CO + Fe2O3 3CO2 + 2Fe (2)6.6
21.(5分)(1)MgO (2)+2 (3)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
(4)Al(OH)3、Mg(OH)2 MgO (5)AC
22.(5分)(1)銅帽、鋅筒
(2)Zn +H2SO4====ZnSO4 + H2↑ Zn + CuSO4====ZnSO4 + Cu (2分)
(3)過濾 ABC
23.(4分)(1)③ (2)Ca(OH)2 + CO2 ==== CaCO3↓ + H2O (3)②③④
(4)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寫出2種即可)
24.(6分)實驗一:堿
實驗二:(2)將燒杯取下,迅速向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有CO2生成。
(3)方案一: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方案二:(合理給分0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取少量固體產物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或加入適量氯化鈣溶液) 有氣泡產生
(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實驗結論】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155678.html
相關閱讀:溶液的形成課后練習題:人教版初三下冊化學
2014-2015九年級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復習專題試題
2018-2019年初中化學競賽試題(駐馬店市實驗中學)
2015年中考化學四模試題(含答案)
九年級上冊化學2016年2016年寒假作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