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教學研究

人大附中 初一教師 趙詠春

教學內容: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級上,第四第三節)。

教學時間:2003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搜集、分析、整理資料等活動,落實聚落的含義、主要類型、不同類型聚落的景觀差異,使學生理解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進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區,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2.通過對聚落發展和保護的學習,使了解傳統的聚落是我們共同的遺產,保護聚落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教學重點:通過對聚落的學習,讓學會如何分析聚落和環境的關系,認識聚落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分析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原因。

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演示。

教學方法:案例、談話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大家看到兩幅圖片,分別描述的是什么景觀呢?---城市和鄉村,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人類的居住地,我們把城市和鄉村統稱為聚落。

第一部分:鄉村與聚落

環節一:1、根據一個城市聚落的實例,討論聚落的含義

2、討論城市聚落居民的勞動生產方式

3、討論鄉村聚落居民的勞動生產方式及鄉村聚落的類型

環節二:討論亞洲、歐洲、非洲不同地區鄉村的特點

過渡:我們看了一些城市和鄉村聚落,那么人類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們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第二部分:聚落與環境

環節一:1、討明古國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討論中國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環節二:1、根據收集的資料闡述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

2、討論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其他因素。

3、看錄象分析建筑和環境的關系。

教師:我們這節主要學習了聚落的含義及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和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作到我們和環境和諧共處。下節我們探討如何發展和保護現有的聚落。

附:板書提綱

一、鄉村和城市

1.城市:工業、服務業

2.鄉村:農業為主的經濟活動

二、聚落與環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響因素:土壤、水、地形、交通、自然資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4965.html

相關閱讀:第一章: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教學設計
宇宙中的地球
8.2 歐洲西部 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教案—海陸的變遷
第一節 美國 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