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二章第二節蘑菇教學設計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二第二節蘑菇教學設計一第二第二節蘑菇 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通過學習使識記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2)使能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過學習使識記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4)識記當地常見的食用菌種類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過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的實踐活動,培養能對生命現象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和報告的能力。

(2)通過食用菌的調查,使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本以外的學的能力。

 。3)通過食用菌的養殖,培養的實驗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過學習食用菌對進行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學觀點。

(2)通過學習熱愛大自然、愛護生命。

(3)通過食用菌的調查,培養的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

1.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和它與人類的關系是教學重點。因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應用價值很高,重點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是難點。因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必須離開堂,主要是在校外進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還需要學生獨立進行的過程,對教師對都是一個考驗。

3.蘑菇的形成過程是連續的動態變化過程,理解起有難度,是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新鮮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標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學圖片、軟、實物投影儀。

時安排 2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設置情景,引出主題

觀察實物標本,識記蘑菇的形態結構

利用標本或教學軟,使理解蘑菇的形過程

發揮的作用,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教學過程說明:

(1)首先展示蘑菇標本,激發情趣,再由引出主題。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調節堂氣氛,引出主題。

(2)關于蘑菇部分的教學,首先注意教學的直觀性,最好前分好小組,兩三個人為一組,每組準備好蘑菇標本,上時,按照觀察提綱,逐步進行觀察。觀察提問要結合教材內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層次性,要嚴謹,具體可行,體現指導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們組的蘑菇標本呈什么顏色?是否含有葉綠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張開的傘,那么傘蓋、傘柄分別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長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鮮的蘑菇放在白紙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輕輕地敲一敲,在白紙上是否發現有褐色的粉末落下?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嗎?

⑥你能繪出一個蘑菇的外形圖嗎?如果能,請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⑦你觀察時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在學生按提綱程序觀察時,教師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態圖,以便對照。把實驗結合到堂教學中,并擬定觀察內容,設計觀察提綱,可以由淺入深,逐步解決,可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

關于孢子落到條適宜的地方就可以萌發出子實體,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這個動態的連續變化過程比較抽象,應先指導學生觀察孢子,這個過程較簡單,把成熟的蘑菇菌蓋剪下,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墊上一張白紙,輕輕敲打菌蓋,即可見到落下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發育期的蘑菇標本讓觀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時,最好選擇較透明的培養基,每隔5天重新接種一次(保持一段距離),直到剛萌發出菌絲的個體和較成熟的個體都具備為止,還可以把不同發育期的標本放到稀釋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保存,以便隨時觀看;蛘呃媒虒W軟以動畫形式演示這一萌發過程,或制作能反映這一連續過程的復合投影片及活動掛圖等。

關于如何區別有毒的蘑菇和無毒的蘑菇,目前沒有簡易的鑒別方法。一般從以下幾方面鑒別,如:a.顏色較柔和的一般無毒,而色彩艷麗的一般有毒;b.有小蟲叮咬的一般無毒,而不招小蟲甚至周圍也沒有小蟲痕跡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實粗壯的一般無毒,菌柄較細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對不能識別的蘑菇,一定要向當地有經驗的群眾請教,不要隨意采食,以免發生不良后果。

(3)關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比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部分的教學只要提及與細菌、放線菌一樣,自然就想到了。復習了舊知識,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

(4)關于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部分的教學,請學生聯系實際總結,教師點評,如有沒有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靈芝、猴頭、銀耳等,可利用軟向介紹。

(5)關于(實踐活動三)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以調查為例)部分的教學,關鍵在組織者,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對教師、對學生都是一次考驗,如果組織得當,受益非淺,通過實踐活動接觸社會,學到一些在堂、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鍛煉能力,培養情趣,初步嘗試進行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強學習印象,體現了素質。搞好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要擬定好,布置任務細致周密,要切合學生實際和當地實際情況,特別是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明確調查的目的。

本次實踐活動是了解當地常見的食用菌的主要種類及其主要特征。學生自己擬定活動(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拿出讓討論,看是否切實可行。

第二,選擇調查場所。

a.一塊長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農貿市場或食用菌養殖場。

c.某個有研究食用菌項目的科研單位或大學。

d.上網等。

第三,有適當的組織形式。

a.以小組為單位,一般4至6人,選出有責任心、熱愛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其余也要有分工,要明確任務,做好準備。如:XX同學擔任主記錄,XX主要負責聯絡和收集,XX主要負責安全等。

b.活動時一定要有教師組織,不要讓自己出去,以免發生意外。如果有條的學?善刚堄薪涷灥膶<易鲱檰枴

第四,調查方式。

a.實地考查。

b.個別訪問。

C.網上查詢。

d.問卷獲息等。

第五,讓明確調查內容。

調查的項目較多,可以劃分成問答題的形式,分給小組,使每個小組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任務。

a.當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種類;

b.每種食用菌的形態、顏色;

c.生長環境:溫度、濕度、光照;

d.營養方式;

e.主要成分;

f.營養價值;

g.藥用價值;

h.市場價格;

i.季節性;

j.有毒無毒;

k.味道;

1.鑒別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裝和活動備品。

a.穿寬松適合運動的服裝,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長褲,褲角扎緊,以免遭蚊蟲叮咬,最好帶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鏟,小木棒,記錄本,筆等。

第七,整理記錄。

活動中所記的筆錄會很潦草,回后利用余時間加以整理、分類,有些還要添加數據說明,并做適當的分析。這樣,能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第八,匯報交流

在校內開展一次交流會,口頭交流,匯報調查結果。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交流,如辦板報、辦學報、網上交流等。在匯報交流過程中要有“存在問題一項”,讓找出本次調查中不圓滿之處,以利于下次完善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蘑 菇

一、蘑菇

1.形態結構:像把張開的傘,有菌蓋、菌褶、菌柄、菌絲(地下)

2.營養方式:靠地下菌絲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產生孢子進行孢子生殖。

  4.鑒別蘑菇,不可隨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細胞內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2.能產生孢子,孢子能發育成新個體;

  3.體內沒有葉綠素,營養方式屬異養。

三、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

  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藥用、制醬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紡織品發霉變質,使農作物患病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6090.html

相關閱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案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基本方式教學建議
新陳代謝
營養物質
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