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使通過學習知道魚類資的利用和保護。
2.能力方面
通過學習魚類資的保護,使學生初步形成生態學觀點,培養的自學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樹立保護多樣性,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魚類資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是新教材增加的內容,意在使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魚類資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激學導思,提出問題,引出題
→
引議釋疑,聯系生活
實際研討
→
魚類資的利用和
保護
2.教學過程說明:
本節是新教材增加的內容,目的是為了使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為此,教師在上此時應注意滲透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1)魚類資的利用
讓學生把自己調查的魚類資利用的情況在堂上談一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然后師生共同魚類的用途:食用、藥用、飼料、工業原料等。教師提出問題印發思考,如:魚類的用途很廣,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系密切,我們該如何保護漁業資。
。2)放錄像片,我國沙塵暴由20世紀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劇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塵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達河北豐寧,距北京僅70km,1998年珠江口發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漁民損失達一億港元,大陸漁民的損失超過4000萬元,1998年9月爆發的渤海赤潮造成經濟損失5.6億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還發生了攝食被藻毒污染的貝類,而致人死亡的事。通過以上錄像讓學生分析發生赤潮的原因?梢圆痪心嘤诮滩膹V開思路,從而使認識到保護環境和魚類資的緊迫性、重要性。
。3)還可以讓談一談市場上為什么出現魚類的品種在減少。有些魚的價格在上漲的情況。
談一談該如何保護魚類資,必須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意志。通過討論,學生可以了解合理利用并保護好魚類資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我國已從1986年7月1日起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在學生理解以上知識的基礎上,讓討論一下在本地區如何保護好魚類資,努力學習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實際中去,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第三節 魚類資的利用和保護
一、魚類資的利用
食用、藥用、飼料、工業原料等
二、魚類資的保護
1.保護魚類資的緊迫性
2.保護魚類資的措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43511.html
相關閱讀: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設計
營養物質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案
新陳代謝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基本方式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