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傳染病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2.學習使用顯微鏡觀察相應的病原體,提高顯微鏡的操作技能。
3.介紹我國和本地區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貫徹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養的參與意識。
重點、難點分析
1.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和預防傳染的一般措施為本的重點內容。
2.在本的教學中,學生參與的討論比較多,尤其聯系自己得過某些傳染病的經歷時,會有些顧慮,前做好思想工作、上做好組織教學工作都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用具: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的相關掛圖,以及視頻資。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參考授時數為2時。
二、第一時:
【引言】你知道在人類的疾病中,哪些有傳染性、哪些沒有傳染性。
分組討論,各組選一名代表發言,盡量舉出所知道的傳染病和非傳染病。最后由教師歸納得出正確結論。
。ㄒ唬﹤魅静〉母拍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傳染病的突出特點就是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梢杂梅谓Y核病的例子解釋流行性的含義,并以此引入下一個題目。
。ǘ﹤魅静×餍械娜齻基本環節
1.傳染:
傳染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這里必須說明的是,傳染之所以能大量散播病原體,是因為病原體在他的體內,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并繁殖,再通過傳染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媒介(如蚊、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結核桿菌就寄生在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肺的組織中,大量繁殖后,就可隨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散播出體外,傳染健康人。
蛔蟲病患者的糞便中便有大量蛔蟲卵,患者就是傳染,而蛔蟲和蛔蟲卵就是病原體。
許多農村有用糞水澆灌蔬菜的習慣,所以有的蔬菜上就沾有蛔蟲卵,傳播蛔蟲病。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種帶蟲卵的蔬菜是不是傳染?在此非常容易答錯,提示傳染的定義是什么。再進行分析,因蔬菜只是被蟲卵污染,蛔蟲并不能在蔬菜體內生存和繁殖。所以蔬菜不是傳染。那么,蔬菜被蟲卵污染它應屬于什么地位呢?導入下一題目。
2.傳播途徑:
被蟲卵污染了的蔬菜是把病原體(蟲卵)從傳染(蛔蟲病患者)轉移到健康人的中間傳播途徑,這叫飲食傳播。此外還有其他傳染病的空氣傳播、水傳播、接觸傳播、媒介傳播等。請分組討論,對每種傳播方式都舉出幾個實例。
我們周圍的病原體很多,環境中到處都可遇到病菌和病毒等,是否接觸到了病原體就得病?腮腺炎流行時也不是每個人都被感染。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未出過麻疹的兒童,沒有對此病的免疫力,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討論:“流感”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什么?討論時每個環節的內容要具體。
:傳染病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作業
每個人回憶一下,自己得過什么傳染。炕蛘呒依锶说眠^什么傳染?這種傳染病是怎么感染上的?有什么主要癥狀?你平時是怎樣預防這些傳染病的?
【板書設計】
三、第二時:
【復習】 在上海有過一次人們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請問毛蚶在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中應屬哪個環節?為什么?
由復習引入新,傳染病流行時采取什么措施進行控制?怎樣控制呢?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在傳染病流行時,只要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其流行便可終止。
1.控制傳染:
許多傳染病在發病以前就有傳染性,而到了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一般我們對傳染病人如何護理?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對病人要盡量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對于傳染病人要倍加關懷,不可嫌棄,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復健康。對患傳染病的動物,定要及時處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個可愛的寵物但也不能留。
2.切斷傳播途徑:
有個肝炎病人,在飯店吃過飯后在他的碗下壓了一個字條:“我是肝炎病人,請把用過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顯然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斷傳播途徑。其實飯前便后要洗手,消滅蚊蠅等,也是切斷傳播途徑。講究個人衛生,消滅媒介等,使病原體沒有機會感染健康人。
3.保護易感者:
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傳染病預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環節,要因病制宜。
(四)人類的傳染。
傳染病的種類很多,根據傳播途徑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類:
1.呼吸道傳染。
提供思考提綱,讓分組討論,最后教師結合教材進行小結。
。1)你認為哪些疾病屬于呼吸道傳染。
。2)呼吸道傳染病常發生在什么季節?
(3)主要傳染是什么?(注意帶菌者雖然本人不發病,沒有癥狀,但也是傳染。)
。4)病原體的主要寄生部位在哪里?
。5)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
(6)禁止隨地吐痰和保持教室空氣流通在防止呼吸道傳染病上有何意義?
2.消化道傳染。
消化道傳染病是由病原體侵入消化道粘膜后引起的傳染病。
前做好工作,請得過痢疾、肝炎或蛔蟲病的學生,或者家里有過這種病人,對病情比較了解的,向同學介紹主要病癥和如何感染上此病。在治療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病好后取得了什么教訓,今后如何預防等。
以下兩種傳染病的感性認識較少,主要由教師講解。
3.血液傳染。
主要是指蚊、虱、蚤、蜱等媒介所引起的傳染病,因而又叫蟲媒傳染病。因對虱、蚤、蜱等很少能見到,最好有掛圖、照片或錄像等媒體輔助教學,以加強直觀效果。
對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和出血熱等做簡單的介紹,或者用錄像等媒體進行介紹。
傳染是病人和帶病原體的動物;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傳播途徑是媒介。預防辦法主要是切斷傳播途徑,消滅蚊蟲、虱子等。
4.體表傳染病:
主要是指由于直接或間接與患病的人、動物接觸,或者與含有病原體的土壤、水接觸,病原體經皮膚進入人體引起傳染病,所以又叫接觸傳染病。利用照片或錄像等媒體簡單介紹破傷風、狂犬病、血吸蟲病、沙眼、疥瘡和癬等傳染病。可結合本地區情況重點介紹一兩種,特別是破傷風、血吸蟲病和沙眼。
病原體寄生在皮膚和體表粘膜。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注意隔離病人,做好個人衛生,不使用公用毛巾和臉盆等,不與帶病原體的動物接觸,最好不養貓、狗等寵物。
。鹤詈寐撓当镜貐^較突出的傳染病實例,結合學生熟悉的實際,進行較系統的理論指導。從長遠的目光分析,有利于今后生活質量的提高。
【板書設計】
。ㄈ╊A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傳染。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者。
。ㄋ模┤祟惖膫魅静。
1.呼吸道傳染。
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2.消化道傳染。
痢疾、肝炎、傷寒、脊髓灰質炎、蛔蟲病、蟯蟲病等。
3.血液傳染。
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出血熱等。
4.體表傳染。
狂犬病、炭疽、破傷風、血吸蟲病、沙眼、疥瘡、癬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45405.html
相關閱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案
營養物質
新陳代謝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基本方式教學建議
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