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生命活動的調節基礎測試
§3-1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
1.晝夜、季節等環境因素的周期性變化,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動具有一定的 。
2.貓頭鷹和鼠的夜出晝伏是對環境中 的反應;向日葵向太陽是對 的反應;莖的背地生長是對 的反應;捕蠅草捕獵物是對 的反應。
3.探究含羞草的反應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它能對 (光線、聲音、振動、碰觸)作出反應,它的最敏感的部位在 。植物的常見感應性有 、 、 、 、 等等。
4.植物對環境中不同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叫植物的向性。植物的向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背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和向熱性等。這些向性分別是植物對哪些因素作出的反應? 、 、
、 、 、 。
5.用植物的向性知識解釋下列想象:
①朵朵葵花向太陽: 性(對 作出的反應)
②含羞草的葉片收縮: 性(對 作出的反應)
③捕蠅草捕蠅: 性(對 作出的反應)
6.分組實驗: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對地球引力的反應)
(1)實驗中將4粒種子指向4個不同的方向,原因是:這樣布置當種子萌發時, 不同。
(2)植物的種子萌發后,根向下 生長,這是植物對 刺激作出的反應。此外,我們還發現胚芽出后,并不是直立生長,而是彎向 生長,這是植物的向 性。
§3-2神奇的激素
1.達爾的向光性探究實驗:(看圖填寫)
A圖表明胚芽受到單側光照射時,
會 。
B圖表明如果切去胚芽 部分,發現胚芽
C圖中將胚芽的尖端用一個 的錫箔小帽罩起,發現胚芽 。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錫箔包起,發現胚芽 。
根據上述實驗結論,我們可以大膽推想在 的照射下,胚芽的 部分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且這種物質會對 產生影響。
2.溫特的實驗:
A組實驗中a瓊脂接觸過胚芽的 ,發現這個胚芽會向放瓊脂的 生長。
B組實驗中b瓊脂 接觸過胚芽的尖端,發現這個胚芽 。
溫特做B組實驗對A組講,可起到 作用,以排除 的干擾;
此實驗表明,胚芽的 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夠控制 的生長。
3.荷蘭科學家 等人,最后分離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取名為 。后科學家又陸續發現了 、 等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起重要作用的物質。這些對植物活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物質統稱為 。
4.植物體內生長素濃度適當時,對植物的作用有: 、 、
、 。當生長素濃度過大時,會 植物的生長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
5.現在科學家知道,當 照射植物時,使植物體內產生的生長素分布 ,背光側生長素要 (多或少),所以背光側生長 (快或慢),導致植物 生長。
6.人體血液中的 叫做血糖。人體正常的血糖值為 。人體血糖主要自食物中的 類物質。
7.讀右邊人體內血糖含量的調節圖:
(1) X代表人體正常的血糖,其數值應為 ;A代表人體血糖 正常血糖值,在C處發生的變化是 ,導致在E處的變化是 ;B代表體內血糖 正常血糖值,在D處發生的變化是 ,導致在F處的變化是 。
(2)胰島素分泌不足可能導致 病。
8.內分泌腺是 (有或沒有)導管的腺體,它們分泌的 會直接進入腺體內的 ,通過 循環運送到人體各處。
序號內分腺名稱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
A能控制人的
B促進 ,提高
C加快 ,擴張
D促進人體吸收的
E
F促進 ,
激發和維持 。
9.讀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分布圖并填表:
10.填表:激素分泌不正常帶的疾病:
疾病分析對應疾病的產生的原因
1侏儒癥
2巨人癥
3肢端肥大癥
4糖尿病
5呆小癥
6甲亢
§3-3神經調節
1.人體作出反應是一個 → → → → 的連續的過程,是許多器官 作用的結果。
2.信息的接受和傳導靠 。處理信息的重任主要由人體的 和 承擔。
3.下列細胞屬于神經元的是:
A感光細胞 B嗅覺細胞 C味覺細胞 D溫覺的冷敏小體 E大腦
4.讀書本P112的圖3-17人的神經系統圖,歸納填空:
5. 是人的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它主要分為 、 、和 三部分。
①主要負責人體動作協調性的是: ②主要控制人體動作協調性的是:
③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在: ④人的語言中樞、視覺中樞在:
6.大腦表面稱為 ,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和裂,溝裂之間又隆起形成 。溝和回使大腦皮層的 大大增加。腦的不同部位功能 (相同或不同)
7.脊髓是 的延續。它主要有 和 兩方面的功能。脊髓里的神經中樞屬于 (高級或低級)神經中樞,所以有些反射可以受 控制。
8.人體通過 對各種刺激作出的 的過程叫做反射。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 才能實現。反射弧包括 → → →
→ 五個部分。
9.讀書本P115頁圖3-22縮手的反射過程填空:手碰到高溫物體后,首先能過 感覺高溫,產生神經沖動,然后經 傳導進入 ,再通過 傳達到 ,手便會立即回?s手反射是對刺激的一種 應答,它發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腦接受并做出解釋之前,這樣 了反應時間。
10.人的許多 行為可以不涉及到感受器。因為大腦是 (高級或低級)神經中樞,能控制一些 的低級神經中樞。
§3-4動物的行為
1.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它們是通過一系列的 活動和 分泌共同協調后完成的。動物的行為按獲得方式可分為 和 兩類。
2.下列行為不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①嬰兒吮奶;②動物的求偶行為;③鳥類的索食行為;④蜜蜂跳舞傳達信息;⑤動物的育雛行為;⑥馬戲團的動物表演;⑦鳥類的筑巢行為。
3.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也稱 。這些反射活動由 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 (需要或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就能完成。而動物的后天性學習行為 (需要或不需要)后天學習,這些反射活動需要 的參與。
4.人的學習行為比動物更為復雜。因為人類不僅能對環境中的聲、光、味、觸等 刺激作出反應,還能以 的語言、字代替具體刺激作出反應。
5.下列人的行為屬后天性行為的是:
A嬰兒吸奶 B聞到辣味打咳 C看到鮮楊梅流口水 D談虎色變
§4-5體溫的控制
1. 類、 類,特別是人類,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都具有保持體溫 的能力。
2.測量體溫的部位通常在 、 、和 。正常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
3.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安靜時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是 ,運動時人體產熱的主要器官是 。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 散發出去的。
4.人體散熱的兩種主要方式是 和 。當外界溫度低于體溫時,散熱的方式以 為主;當外界溫度高于體溫時,散熱的方式以 為主。
5.皮膚直接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 ,人體表面的溫度可以通過流經皮膚 的多少加以調節。
讀圖:根據血管的形狀可知 血管是在常溫下; 血管是在低溫下的,當血管收縮時,皮膚血流量 ,皮膚溫度 ,散熱量
; 血管是在高溫下的,血管 ,皮膚溫度 ,散熱量 。
6.在高溫環境下,如果超過了人體體溫調節能力的 。產熱多而散熱困難,會出現 現象。
7.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調節和控制的。比如在低溫條下,血液溫度會降至 ℃以后,刺激 的熱受體,使人 和皮膚中血管 ,這樣可以增加 和減少 ,使得血溫 ,最后回到 的體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1178.html
相關閱讀:質量
多彩的物質世界
《機械效率》教學案例
2012年中考物理考點電功率復習
串并聯電路的識別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