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12內能與熱機復習課
1、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溫度,嘗試對環境了表自己的見解。
(2)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了解熱量的概念,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認識效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的概念。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內燃機的發展對人類進步起到的作用,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它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懂得利用熱量的計算公式Q吸=cm△t
了解物體的內能,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網絡歸納法,講授法
討論法,習題法
溫度計的構造的測溫原理
溫度的測量 攝氏溫標的規定,攝氏溫標與熱力學溫標的關系。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物態變化──升
華
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內容
分子運動論
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結構
內能的概念 比熱
做功 能量守恒定律
熱傳遞 → 熱量
燃料的燃燒值
內能 加熱
做功 → 內燃機 → 構造。 工作過程熱機效率
1.溫度計的選擇和使用:
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是溫度計,由于測量的要求不同,對溫度計的選擇也不相同。測量氣溫的溫度計是寒暑表,因為室內外溫度變化范圍不很大,所以寒暑表的測范圍是-30℃~50℃,它的最小刻度為1℃,所用液體是酒精。體溫計是測量人體溫度的儀表,人體溫的變化范圍較小,但測量準確程度要較高,所以使用玻璃管有縮口的水銀溫度計,且內徑很細。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最小刻度是0.1℃。實驗用的溫度計有酒精,水銀或煤油溫度計。因為酒精在1標準大氣壓的沸點是78.5℃,所以用酒精溫度計不能測沸水溫度,在寒冷地區,氣溫很低,可以達到零下40℃以下,而水銀的凝固點為-38.8℃,所以在寒冷地區不能用水銀溫度計測溫度。
2.物態變化與吸放熱:
物態變化是自然界的常見現象。在物態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件隨著吸熱和放熱。其中熔化、汽化、升華是吸熱過程。凝固、液化、凝華是放熱過程。物體吸熱時,內能增加;物體放熱時,內能減小。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要注意區分晶體和非晶體。舉例說,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增加了的動能又增加了分子的勢能。我們平時說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的
含義是在物體分子勢能不變的情況下,分子動能增加的緣故。但是“物體內能增加,則溫度一定升高”的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另外,在晶體熔化,晶體熔液凝固、液體沸騰過程,應同時滿足的條件是:①是否到達熔點、凝固點或沸點。②是否能夠吸熱或放熱。
3.區分溫度、熱量及內能:
在熱現象的研究中,出現了溫度、熱量、內能三個既相互間有關聯,又彼此獨立的物理量。所以它們容易混淆。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分子運動論的角度看,它是表示某一時該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由于物體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在任何一個時刻物體分子的運動狀態都由溫度表示。當物體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分子的動能增加。物體的內能增加。當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溫度差,就會發生熱傳遞。而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在熱傳遞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熱量,即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的能轉移多少的量度,所以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熱量是過程量。內能的改變有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在物體間的轉移,做功的實質是內能和機械能的轉化。
【解題點要】
例1.測量某種液體的溫度的步驟是: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A.選取適當量度范圍的溫度計 B.估計液體的溫度
C.溫度計的液柱不再升高時 D.讓溫度計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幾分鐘
E.觀察溫度計的示數
[解析]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首先估計液體的溫度,然后選取適當量程范圍的溫度計進行測量,將溫度計插入液體中讓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當溫度計的液柱穩定后,觀察溫度計的示數讀數。正確的步驟是B、A、D、C、E。
例2.把100克0℃的冰投入200克0℃的水中,若不和外界發生熱交換,則( )
A.有少許冰化成水 B.有少許水結成冰
C.冰水溫度不變 D.冰水質量比不變
[解析]把100克0℃的冰投入200克0℃的水中,因為它們之間沒有溫度差,而且它們和外界也不發生熱傳遞,所以冰不能熔化為水,水也不會凝固成冰,所以冰水的溫度不發生變化,冰水的質量比不發生變化。正確答案為C、D選項。
例3.在物態變化中,下述論述正確的是( )
A. 在任何溫度下,液體都可以汽化
B. 在一定溫度下,液體才可以汽化
C. 在溫度足夠低時,所有氣體都可以液化
D. 在常溫下,通過壓縮體積可以使以有氣體液化
[解析]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和沸騰,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A是正確的。氣體液體的方法的兩種: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所有的氣體都可以用降低溫度的方法使其液化,C是正確的。有的氣體可以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但大部分氣體必須先降溫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D是錯誤的。所以正確的答案是A、C。
例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沒有內能
B.具有內能的物體必定同時具有機械能
C.具有機械能的物體必定同時具有內能
D.沒有機械能的物體必定沒有內能
[解析]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溫度高低或機械能的有無,都不能使物體分子停止做無規則運動,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具有內能的物體,如果靜止在地面上,它就不具有機械能。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具有內能的物體,如果靜止在地面上,它就不具有機械能。
所以選項C正確。
例5.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物質吸收的熱量跟物質的種類有關的是( )
A.體積相等的兩杯水溫度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相同。
B.質量相等的兩塊銅溫度分別升高5℃和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C.體積相等的水和煤油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D.質量相等的水和銅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解析]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相同的度數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物質這種性質用比熱來表示,它能反映物質吸收熱量與物質種類有關。A、B選項中的事實,構成的物質相同,不能說明吸收的熱量與物質各類有關。而C選項是選取體積相等的不同物質類討論吸收熱量與物質的關系,是不恰當的。因為物體溫度改變時,它的體積也改變。選項D正確。
例5.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完全燃燒10千克燃燒值是1.26×107焦/千克的干木柴,不計熱損失能使500千克30℃的水溫度升高到( )
A.100℃ B.90℃ C.60℃ D.無法確定
解:木柴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Q放=1.26×107焦/千克×10千克=1.26×108焦
由于不計熱量損失,所以Q吸=Q放=1.26×108焦
水溫度可升高的度數是△t=
水的末溫度: t=t0+△t=30℃+60℃=90℃ 正確答案為B選項。
【課余思考】
1.熱水和冷水混合時,冷水升高的溫度等于熱水降低的溫度的條件是什么?
2.如何用分子運動論正確的解釋蒸發的快慢和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及液體上方的空氣流動有關?
【同步練習】
1.下列能使蒸發變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裝酒精時要加蓋
B.用塑料袋包裝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內
C.把濕衣服展開晾衣通風向陽處
D.夏天,人們使用電風扇扇風
2.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比100℃的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 )
A.水蒸氣液化時放出大量的熱
B.水蒸氣容易放熱,開水不容易放熱
C.水蒸氣溫度比開水溫度高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3.水燒開時看見白色的“氣”冒出來,它實際是( )
A.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 B.高溫的熱空氣
C.水蒸氣遇冷凝結的小水滴 D.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
4.分子處于平衡時的相互距離的為r0,那么( )
A.當分子之間距離r>r0時,分子之間只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
B.當分子之間距離r
D.當分子之間距離r=r0時,分子之間和互作用力的合力為零
5.熱傳遞的實質是( )
A.能量從內能大的物體傳給內能小的物體
B.能量從熱量多的物體傳給熱量少的物體
C.能量從質量大的物體傳給質量小的物體
D.能量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
6.關于熱量公式的理解,說法正確的是( )
A.比熱大的物體比比熱小的物體吸收的熱量一定多
B.溫度低的物體比溫度高的物體吸收的熱量一定多
C.升高溫度大,比熱大的物體可能跟升高溫度小,比熱小的物體吸收的熱量相等
D.升高溫度大,比熱大的物體吸收的熱量一定比升高溫度小的物體吸收熱量多
7.質量為10克的某種金屬塊,從100℃的沸水中取出,迅速放入質量為30克,初溫為25℃的水中,測得混合后的末溫是30℃。不計熱損失,求:(1)水吸收了多少熱量?(2)這種金屬塊的比熱是多少?
同步練習答案:1.A;B 2.A 3.C 4.D 5.D 6.C 7.Q吸水=630焦;
C金=0.90×103焦/(千克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3151.html
相關閱讀:多彩的物質世界
質量
2012年中考物理考點電功率復習
《機械效率》教學案例
串并聯電路的識別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