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1.知道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
2.知道血液的組成及功能,說明血漿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細胞的形態、數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釋動脈血、靜脈血的概念。
4.說出什么叫貧血、發炎和血清
5.知道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培養的觀察能力及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對三種血細胞的比較,培養對比歸納的分析能力。
3.通過學習三種血細胞的正常值,培養具有自我保健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探索血液成分的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2.通過學習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對進行每個健康公民都有獻血義務的思想 。
3.在分組活動中,使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體系
教材分析
血液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關于血液這部分內容,是本的重點之一。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是本節的 教學重點,人血永久涂片分組實驗觀察的組織與指導,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先讓觀察演示實驗(加抗凝劑的血液)及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涂片)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講解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1)
創造條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實驗,從感性認識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從色澤和容積上將血漿和血細胞加以區別。識記血液是由血漿、血細胞兩部分構成的。結合上用顯微鏡“觀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組實驗和三種血細胞的掛圖,加深對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數量、結構的認識,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而且結合閱讀教材將有關知識以表格或兩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歸納,從而實現精加工和組織策略的訓練。表格式歸納法大致如下:
1、血液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7>
成 分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45 colSpan=2>
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7>
細胞特征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8>
功 能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7 rowSpan=4>
血 漿
(55%)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水 分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9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7 rowSpan=4>
淡黃色、半透明液體,除去纖維蛋白原,剩余的黃色透明的液體部分叫血清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8 rowSpan=4>
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蛋白質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7%左右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葡萄糖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0.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無機鹽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0.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7 rowSpan=4>
血細胞
(45%)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rowSpan=2>
紅細胞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男500萬左右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7 rowSpan=2>
兩面凹的圓餅狀,無核,直徑7.7微米,含血紅蛋白。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8 rowSpan=2>
運輸氧和部分CO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女420萬左右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白細胞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0.5--1萬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7>
形態多樣,比紅細胞大,
有核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8>
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御和保護作用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2>
血小板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33>
10--30萬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7>
個體最小,形狀不規則,無核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18>
促進止血、加速凝血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理解血細胞的功能,加深識記效果。結合血液化驗單分析相應的病癥,培養對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關于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建議通過一個演示實驗:取一只試管加有抗凝劑的血液,待血細胞沉淀后,倒去上層的血漿和部分血細胞,觀察留在試管內的紅細胞呈暗紅色。然后將試管傾斜放置,十分鐘后讓學生觀察:斜面的紅細胞與試管底部紅細胞的顏色是否一樣?根據觀察結果讓明確以血液含氧量的多少,確定血液名稱的依據。
關于血量可采用直觀 教學法:用四個 1.25 升的可樂瓶裝紅墨水代替人的血總量,加深對自己血液量的感性認識。
教法建議(2)
關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條的學?刹捎锰剿魇 教學, 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題:血液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提出假設:血液是由液體的血漿和血細胞構成的;根據假設讓學生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宏觀觀察加抗凝劑的血液和微觀觀察血液涂片(取血液下層的深紅色的部分做臨時裝片并結合人血的永久涂片觀察),最后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及對書本知識的閱讀,得出結論:血液是由液態的血漿和有形的血細胞兩部分組成的。關于血液的功能:先分析血漿的功能,再逐個探索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功能,最后根據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讓學生歸納血液的功能。這種 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的多種能力。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兩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時 血液
新的引入: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它是由一千多萬億個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都需要進行新陳代謝,這就需要人體內有四通八達、高效率的運輸網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3496.html
相關閱讀: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設計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基本方式教學建議
營養物質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案
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