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結構.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2.過程與方法
了解人類認識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認識人類的探索將不斷深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物質觀和世界觀.
教學重點:認識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了解原子及其結構.
教學難點: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教學方法:閱讀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世界上.大家看,我們的世界中有藍天、有白云、有花朵,這么多美麗的現象都離不開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
(教師引導同學們觀察教材中圖11.1-1和圖11.1-2中的兩幅圖)
[師]看到這些,同學們能想到什么問題呢?
[生]宇宙的組成是怎樣的呢?
[生]太陽系的組成呢?地球在太陽系中是怎樣運動的呢?
[生]科學界說火星上已發現了生物生存的痕跡.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通過這一節的學習,我們來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觀世界.
二、進行新課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宇宙浩瀚無邊,有無窮的秘密等著我們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渴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
強調地球只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指導學生觀察插圖11.1-2.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11.1—2,強調銀河系很大,穿過也要十萬年的時間.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11.1—1,強調宇宙很大.物質是運動的,舉例 (包括化學生物方面的運 動),強調物質的客觀存在性,初步建立學生的物質世界觀.
(二)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舉例:分糖、分醋.著重幫助學生構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出問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引導學生推測原因.培養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閱讀課本,對“任何物質都由極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進行討論,參照圖11.1—3思考.
思考:水、冰、水蒸氣都是由什么分子組成,為什么它們在物理性質上有那么大的區別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閱讀課本,學生描述插圖11.1—6中的類比
(三)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讓學生了解它們在宏觀均區別是由于微觀結構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態變化的特殊之處。
(四)原子結構
抓住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相似這一特點展開,質子和中子能在太陽系中找到對應結構嗎?突出物理學的對稱美。
隨著老師對原子結構的介紹,思考它的哪些部分跟太陽系相對應.用乒乓球模擬原子的結構。
提出問題:納米指的是什么?納米技術又指的是什么?生活中還遇到哪些與納米有關的事物.了解前沿科技發展狀態。
了解納米技術.知道納米是一個長度單位,了解納米技術的應用前景。
三、小 結:
四、布置作業: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十章 多彩的物質世界
第一節 宇宙和微觀世界
一、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
質原有性質的最小粒子
二、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三、原子結構
納米及納米技術
教學后記:
第十一章第二節 課題:質量 1課時 總序第2個教案
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
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
了解天平的構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體驗一些物體的質量,對一些常見物體的質量有估測的能力.
通過用天平測量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通過對物質質量的測量,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來測質量.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教學方法:實驗演示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托盤天平及砝碼、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自行車是用哪些制成?
答:鋼、鐵、橡膠等制成的,教師接著說明:一般我們把自行車稱為物體,鋼、鐵、橡膠等稱為物質。這樣我們可以說:自行車這個物體是由鋼、鐵、橡膠等物質構成的,其它物體如:鐵釘、鐵錘、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二、新課教學
1.質量
(1)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
鐵釘和鐵錘含有鐵這種物質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這種物質我多少不同,物理學里為了表示這性質就引入的質量這個物理量。
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用符號:“m”表示。
(2)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2.質量的單位
(1)國際單位:千克(kg)
(2)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3) 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體的質量。
3.質量的測量——天平
(1)介紹常用測質量的器具:案稱;桿稱;臺稱;電子稱;天平
(2)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
(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調節: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A.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B.這時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教師強調:1、調節平衡螺累母按:指針左偏就向右調;右偏向左調。
2、天平調節平衡后,左右盤不能對調,平衡螺母不能再動。
3、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
4、往盤里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量,再從大到小加砝
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太重了,則應改用移游碼。
5、游碼的讀數是讀游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A.不能超過稱量(天平的稱量=所配砝碼總質量+游砝最大讀數)。
B.取砝碼要用鑷子,并輕拿輕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三、小 結:
四、布置作業: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質量
一、質量
1.什么叫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國際單位:千克(kg)
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二、質量測量
1.實驗室測量質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教學后記:
第十一章第二節 課題:用天平測量固體液體的質量 1課時 總序第3個教案
課 型:實驗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練習用天平測量質量
進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天平測量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通過對物質質量的測量,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用天平來測質量.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教學方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每組天平、砝碼、木塊、鐵塊、鋁塊、燒杯、水、量筒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1.什么叫物體的質量?它的單位是什么?
2.實驗室里測量質量的儀器是什么?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1.練習天平的調節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學生指明 :放天平時,要合理安排實驗中各種儀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儀器的擺放位置應便于操作,實驗過程中不能再移動天平,否則需要重新調節.
指導學生觀察游碼、標尺,認識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碼撥到零刻線的位置.
把游碼撥到零刻度線,觀察一下指針偏向哪邊,確定螺母的調節方向,再調節.
學生練習調節天平,教師巡視指導.
調節天平的操作結束后,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歸納出“在調節天平過程中,若指針偏向標尺右側,就需要將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動,若指針偏向標尺左側,則需將平衡螺母向右側旋動.
明確:所謂天平的平衡,就是調節橫梁螺母觀察天平指針的擺動是否相對分度盤中間位置靜止或等幅擺動.
2.實驗:練習使用天平測量固體的質量
提問: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時,被測物體應放在哪個盤里?砝碼應放在哪個盤里?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碼?
明確: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是一個通過調節天平先讓天平平衡,而當在左盤里放入被測物體時又破壞了這個平衡,再通過加減右盤中的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數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注意:放入被測物體后,使天平再次達到平衡的過程中只允許加減砝碼和移動游碼,決不允許再旋動平衡螺母.
引導學生設計測固體質量的記錄表格
長方木塊(g)長方鋁塊(g)長方鐵塊(g)
學生測量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學生實驗時,要愛護儀器,小心謹慎地操作,認真進行測量,細心真實地記錄測量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實驗:用天平稱液體的質量
用天平稱液體的質量時往往需要稱一定體積的液體的質量.這時就需要我們測出液體的體積,測液體體積的儀器是量筒! ≌埻瑢W們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觀察液面形狀,使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應注意:
①液面的形狀是凹形的.
、谟昧客矞y液體體積時, 要以凹形水面底部為準,視線要與凹形水面底部相平.
、垡蚜客玻ū┓旁谒阶烂嫔嫌^察.如果量筒中裝入水銀,則液面是凸起的,觀察時應以凸形液面頂部為準.
。2)測量液體的質量
在教師指導下啟發學生認識用減液法測一定體積的液體質量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僭跓瓋鹊谷胍欢康囊后w(體積數應大于要求測的液體體積),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設它為
、趯械囊后w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體的體積達到要求的體積值,比如100ml.
、塾锰炱椒Q出燒杯和燒杯內剩下的液體的質量,設它為
、100ml液體的質量就等于 減
。3)引導學生設計用天平測液體質量的記錄表格
空燒杯的質量(g)燒杯和水的質量(g)水的質量(g)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實驗器材整理好,并擺放整齊.
三、、擴展
請同學們回答“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指出我們無法直接用天平稱出一張郵票的質量,但我們可以稱出若干張相同郵票的總質量,用質量數除以張數就是一張郵票的質量.
介紹“累積法”.
學習長度測量時,測一張紙的厚度使用的方法和測一張郵票的質量的方法是相同的.雖然一個是測物體質量,一個是測長度,但思路一樣,都是用累積的方法.
提問“今天的實驗中稱的木塊、鐵塊、鋁塊,體積大小是相同的,但它們的質量是否相同?水、酒精的體積都是100ml,但它們的質量是否相同?從測量值可以看出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同學們回去考慮.”為下一節課“密度”的教學打下伏筆.
四、布置作業:完成實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4991.html
相關閱讀:串并聯電路的識別作圖
質量
《機械效率》教學案例
2012年中考物理考點電功率復習
多彩的物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