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連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3年大連市中考化學試卷
整理人:大 連市125中學 鄭健  
化學試卷共四大題,33~58小題,滿分70分。
   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K-39 Mn-55
   一、(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33.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干冰升華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敗 D.石蠟熔化
   34.下列食物中,主要為人體提供糖類的是
   A.大米 B.豆油 C.白菜 D.雞蛋
   35.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A.(NH4)2 SO4 B.NH4H2PO4 C.Ca3(PO4)2 D.KCl
   36.下列材料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A.大理石 B.沙子 C.塑料 D.鋁合金
   37.下列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鮮蝦仁 B.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作調味品
   C.用清洗過的霉變大豆榨豆漿
   D.用葡萄糖溶液為病人補充血糖
   38.下列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是
   A.氫氧化鉀 B.石墨 C.水 D.硫酸銅
   39.下列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O2 C.Na2CO3 D.Al2O3
   40.下列物質中,屬于鹽的是
   A.氯化鈉 B.鹽酸 C.氧化鎂 D.氫氧化鋁
   41.下列關于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A.過渡可除去水中不溶物 B.肥皂水可檢驗硬水和軟水
   C.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 D.蒸餾水是凈化程度較高的水
   42.用下列物質清洗油污時,發生乳化現象的是
   A.汽油 B.氫氧化鈉溶液 C.加洗滌劑的水 D.熱水
   43.下列關于甲烷(CH4)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甲烷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甲烷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
   C.甲烷中碳、氫元素質量比是3:1 D.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6
   44.硝酸鉀(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A.+1 B.+2 C.+4 D.+5
   45.右圖是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元素符號是Ar
B.屬于金屬元素
   C.原子核外有18個電子
   D.相對原子質量是39.95
   46.下列物質中,堿性最弱的是
   A.雞蛋清(pH:7~8) B.牙膏(pH:8~9)
   C.肥皂(pH:10~11) D.爐具清潔劉(pH:12~13)
   47.下列關于金屬利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用鋁制高壓電線 B.用鎢制燈絲
   C.用純鐵制機床底座 D.用鋁粉制防銹漆
   二、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25分)
   48.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密切相關。
   (1)醫療急救時需要氧氣,是因為氧氣能 。
   (2)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不變色的原因是 。
   (3)圖書資料著火時,可用二氧化碳滅火,是因為二氧化碳① 、②
  49.鋼鐵是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
   (1)鐵制品在一定條件下能生銹,疏松的鐵銹不能阻礙里層的鐵繼續與 ① 反應,因此鐵制品可以進一步銹蝕。防止自行車鏈條生銹的合理措施是 ② 。用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 。
   (2)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 ;厥绽脧U舊金屬制品的目的之一是 ② 。
   50.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是非常重要的 。
   (1)將煤作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與氧反應放出的 ① ;有時燃氣灶或煤爐會產生黑煙,是因為燃料中的碳不能 ② 燃燒。
   (2)汽車用柴油是由 ① 加工的產品,汽車尾氣中氮的氧 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溶于雨水會形成 ② 。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人們正在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是 ③ 。
  51.右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是______。
   (2)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 。
   (3)要使乙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除加水之外還可采用的方法是 。
   (4)要使甲從其飽和溶液中析出,可用 的方法。
   (5)t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
   5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的基本類型。
   (1)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
   (2)工業上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氫氣: 、
   (3)用熟石灰中和工廠廢液中的硫酸: 、
三、簡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24分)
   53.(4分)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2)取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塊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記號,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記號。
54.(4分)如右圖所示,取三根粗細、長度均相同的光亮細鐵絲,將其中兩根分別盤成螺旋狀,在每根鐵絲一端綁上粗銅絲,另一端系一火柴,點燃火柴,待快燃盡時,分別插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預先放入一些水)。觀察到:I、II中鐵絲都劇烈燃燒,且II中鐵絲燃燒比I中的更劇烈;III中 鐵絲沒有燃燒。
  
(1)為什么III中鐵絲不能燃燒?
(2)分析II中鐵絲燃燒比I中的更劇烈的原因。
55.(6分)用以下裝置進行氣體的實驗室抽取和性質實驗。
   xkb1.cn
(1)選擇裝置A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依據是 ② 。
(2)用裝置B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 ,檢驗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
② ,長頸漏斗末 端位于液面下的原 因是 ③ 。
(3)將二氧化碳通入裝置C中 ,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56.(5分)取銅、鋅混合粉末,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后,加入稀硫酸至固體恰好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 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
   (1)濾渣中一定 有 ① ;濾液中溶質一定有 ② 。
   (2)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濾渣成分和與濾渣成分對應的濾液中溶質成分,寫出實驗操作、預期現象及結論。
   57.(5分)某面包膨松劑由碳酸氫鈉和碳酸氫銨兩種物質組成;瘜W小組為驗證該膨松劑的成分,查閱資料,設計如圖所示實驗(實驗開始前彈簧夾都處于關閉狀態)。
   資料:①膨松劑在面包制作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 NH3↑+H2O+CO2↑;
   ②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溶解700體積氨氣,氨氣溶于水所得溶液為氨水。
  
  
   (1)是否需要將裝置B中的水換成澄清石灰水,說明理由。
   (2)如果沒有裝置C,可能會對實驗造成的影響是什么?
   (3)利用上述裝置驗證膨松劑的成分,簡述實驗操作及判斷依據。
   四、(本題6分)
   58.取47.4g高錳酸鉀,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氣。計算:
   (1)參加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
   (2)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到0.1%)。
參考答案
33~47 CABCD BDACC BDBAC
48.⑴支持呼吸⑵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定⑶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
49.⑴水、氧氣;涂油;Fe2O3+6HCl==2FeCl3+3H2O ⑵Fe2O3+3CO高溫2Fe+3CO2
節約有限的金屬資源
50.⑴熱能/內能/ 熱量;充分⑵石油;酸雨;太陽能等
51.⑴乙⑵相等⑶降溫⑷降溫⑸37,5%
52. ⑴4P + 5O2 點燃 2P2O5 ;化合反應;⑵2H2O 通電 2H2↑+ O2 ↑;分解反應;⑶ H2SO4 + Ca(OH)2 ==== Ca SO4 + 2H2O;復分解反應
53. ⑴ 空氣中含有多種分子/空氣是由多種分子構成的⑵分子間有間隔,在水分子作用下糖 的分子不斷運動,彼此進入對方的間隔當中,使液體體積減小
54.⑴實驗3中火柴在鐵絲上方,用其火焰內焰對鐵絲加熱,內焰溫度低,沒有對鐵絲充分預熱,因此不能達到鐵絲的著火點 
⑵鐵絲繞成螺旋狀,與氧氣接觸面積增大 ,反應更充分
55.⑴2KClO3 2KCl+3O2↑;氧氣不易溶于水⑵CaCO3+2HCl==CaCl2+H2O+CO2↑;帶火星的木條方在瓶口,若熄滅證明已滿;形成液封防止 氣體逸出
⑶H2CO3=== H2O + CO2↑
56.⑴銅;硫酸鋅⑵向濾渣中加鹽酸若有氣泡,濾渣為銅和鐵,則濾液為硫酸鋅和硫酸亞鐵;若濾渣中加鹽酸無氣泡,濾渣為銅,再向濾液中加鐵片,有紅色固體出現,濾液為硫酸鋅和硫酸亞鐵、硫酸銅;沒有紅色固體出現,濾液為硫酸鋅和硫酸亞鐵。
57.  ⑴不需要,水的作用是判斷反應是否進行完全(沒有氣泡說明反應完了)
⑵(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溶于水成酸性)D裝置中可能看不到變紅現象, 不能判斷有氨氣生成
⑶關閉K2,打開K1,充分加熱,D中酚酞變紅,說明有氨氣生成,則有碳酸氫銨存在;瘜W反應中元素種類不改變。然后關 閉K1,打開K2,當B中水里沒有氣泡時,試管中有剩余固體存在,說明有碳酸氫鈉存在,因為碳酸氫銨分解后無固體;
58.⑴31.6g⑵47.4g×(64/158)-3.2g=16g,16g/(47.4g-3.2g)×100%=36.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3100.html

相關閱讀:2018-2019年初中化學競賽試題(駐馬店市實驗中學)
2015年中考化學四模試題(含答案)
溶液的形成課后練習題:人教版初三下冊化學
2014-2015九年級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復習專題試題
九年級上冊化學2016年2016年寒假作業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