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捕蛇者說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說”的特點。
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寫法。
3、掌握本文的詞語。
4、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蔣氏自陳心曲的話是全文主體,要著重領 會。
難點:運用對比的寫法,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蛇”在我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形象?下面請同學來談一談。
2、想到了蛇,同學們就聯想到了“兇狠、殘忍”這些詞語,就感到恐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樣說說捕蛇人的事的。(板書課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荀、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執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官階相當于副司長)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恫渡哒哒f》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罢f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蘊含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恫渡哒哒f》中就蘊含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
三、教師范讀課文(或聽錄音)
1、要求讀音及正確的文言停頓。
2、注意與蔣氏的對話的語調。
四、正音(讀準以下字的音)
嚙(niè) 臘(xī) 攣(luán) 碗(wǎn) 瘺(1òu) 癘(lì)
當(dàng)其租入 嗣(sì) 幾(jī)死者數 (shuò)
矣蒞(lì) 蹙(cù) 殫(dān) 踣(bó) 死者相藉(jiè)
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ǒu) 謹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 夫(fú)
五、學生朗讀課文
讓幾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六、默讀、理解課文
七、字詞疏導
第1段
“永州①之野產異蛇,黑質①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①以嚙人,無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臘③之②以為鉺,可③以已大風、攣?、瘺、癘,去死肌,殺三蟲。①其始,太醫④以王命聚④之,歲賦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當③其租入。永⑥之人爭奔走焉。”①⑥“之”:的。“異”:奇特。“質”:本體,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罢隆保翰噬,花紋!坝|”:接觸!氨M”:全部,都。①“以”:而,如果!皣А保阂!坝保旱钟"凇爸保捍叨。①“者”:指辦法!叭弧保喝欢"凇岸保喝绻。“臘”:曬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盀椤保鹤,制成!般s”:藥鉺!耙选笔箘佑梅ǎ埂x去,這里意為治好!按箫L”:麻瘋!皵?”:手腳不能屈伸的一種病!隘洝保翰弊幽[!鞍O”:惡瘡!叭ァ保撼ァ!八兰 保菏ジ杏X的肌肉,壞死的肌肉。“三蟲”:人體內的寄生蟲。①“其”:指所要述說的事!疤t”:御醫,皇帝的醫生。“聚”:收聚。“歲”:名詞用作狀語,每年。②“其”:指蛇。“二”:兩次!澳肌保赫骷,召募。②“者”:指人!爱敗保寒斪鳌"邸捌洹保褐改懿蹲降缴叩娜。“入”:繳納。“人”:民,避諱唐太宗李世民之“民”!把伞保河诖耍谶@件事上。
第2段
“有蔣氏①者,專其利三世矣。問①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②之十二年,幾死②者數矣!寓壑,貌若甚戚③者。”①“者”:表停頓,“!保邯氄迹碛。“其”:指捕蛇以抵租賦。①“之”:代蔣氏!皠t”:卻!坝凇保涸凇!笆恰保哼@事!八谩保豪^承,接續。“為”:做,干。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皫住保簬缀,差點兒。②“者”:指“幾死”的情況。“數”:多次。③“之”:代以上說的這些話。“貌”:臉色。“若”:好像!吧酢保汉。“戚”:悲哀。③“者”:指其 表情。
第3段
“余悲①之,且曰:‘若毒② 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悲”:憐憫。①“之”:代蔣氏!扒摇保翰⑶摇!叭簟保耗恪!岸尽保涸购蕖"凇爸保捍渡咭缘肿赓x這事!皩ⅰ保捍蛩恪!案妗保焊嬖V!坝凇保杭坝冢o。“蒞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蒞”,臨,統管,治理!案保╣ēng):更換。 “役”:差事。“復”:恢復。“則”表連接,那么!昂稳纭保喝绾危趺礃。
第4段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①之乎?則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③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薄捌荨保罕А!巴羧弧保簻I水盈眶的樣子!疤椤保貉蹨I!熬保壕捶Q!皩ⅰ保捍蛩恪!吧保菏箘佑梅ǎ埂。①“之”:代自己,我。“斯”:這。②③“之”:的。“未若”:不如!吧酢保簠柡Α!跋颉保号f時,往昔。“為”:做,干!安 保嚎唷_@幾句寫蔣氏極為悲哀地回答作者,說如果恢復他的租賦,那么這給他帶來的不幸要遠比捕蛇給他帶來的不幸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①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②而轉徙,饑渴③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④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 ,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⑤而吾以捕蛇獨存!白浴保簭摹!笆恰保哼@。 “鄉”:行政區 域單位。“積”:累積。“于”:到。“歲”:年。①“而”:表承接,意為在這六十年間。“生”:生活!叭挣尽保阂荒瓯纫惶炀狡;“日”,名詞用作狀語;“蹙”,緊迫,減縮。“殫”:盡。“竭”:窮盡!疤枺╤áo)呼而轉徙”:哭喊著輾轉遷徙;②④“而”:連接狀語與謂語。③“而”:因而。“頓”:困厄。“踣”:倒下。“觸”:接觸,冒著!胺浮保河|犯!昂魢u”:呼吸!岸景O”:有毒的疫氣;“癘”,疫病。“往往”:常常。“相藉”:互相壓著;“藉”,坐臥其上。“曩”:往昔,從前!笆摇保杭摇!把伞保赫Z氣詞!胺恰瓌t……”;不是……就是……!搬恪保哼w徙。“爾”:語氣助詞,罷了。⑤“而”:但是。“以”:因為,由于。“存”:存活。這幾句是蔣氏自述鄉鄰在這六十年間“非死則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卻由于捕蛇抵賦而存活下來。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①乎東西,隳突②乎南北,嘩然①而駭者,①雖雞狗不 得寧①焉。吾恂恂②而起,視其缶,③而吾蛇尚存,則弛然④而臥。謹食之,時⑤而獻②焉。退⑥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③焉;其余,則熙熙⑦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②雖死③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悍吏”:兇暴的官吏;“悍”,蠻橫。“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叫囂(xiāo)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為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叫囂”,呼喊喧鬧;①②③“乎”:于,在;“隳突”,沖撞毀壞!皣W”:吵嚷,喧嘩。①②④⑤⑦“而”:連接狀語與謂語。“駭”:驚擾。“者”:指上述“叫囂……而駭”的騷擾惡行。①②“雖”:即使!皩帯保喊矊帯"佗邸把伞保赫Z氣詞,啊!扳保盒挠蓄檻]的樣子。“其缶”:那個瓦罐。③“而”:順連!俺凇保悍潘伞!爸敗保褐斏餍⌒摹"佟笆场保猴,喂養!皶r”:按時。②“焉”:之,代蛇!巴恕保簹w家。⑥“而”:就。“甘”:味美。②“食”:吃!耙浴保憾!氨M吾齒”:過完我的歲月;“齒”,人的年齡。“蓋”:連詞,承接上文申說原因,沒有實在意義。“犯”:觸犯,冒!岸保簝纱巍!拔跷酢保嚎鞓返臉幼印!柏M”:哪里!叭簟保合瘛!暗┑保禾焯臁!笆恰保捍暇渲胺杆馈!耙选保阂呀洝!鞍病保涸趺矗睦!岸尽保涸购蕖_@幾句是蔣氏自述比起鄉鄰們因繳納租賦而受悍吏騷擾蹂躪,天天遭受不幸,他干捕蛇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兩次,其余時間就可“熙熙而樂”。這些話顯然含著譏刺,含著怨憤。
第5段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琳陀诨⒁病!釃L疑乎是,今①以蔣氏①觀①之,猶信。鳴呼!孰知賦斂②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③之說,②以俟夫②觀人風者得焉!薄岸保罕沓薪印!坝保焊印!翱琳保簹埧岬恼。“猛”:兇暴!坝凇保罕。“乎”:于,對!笆恰保捍鬃拥脑挕!敖瘛保含F在。①“以”:根據。①“觀”:看。①“之”:代孔子之言!蔼q”:仍然。“信”:可信。“孰”:誰 。“斂”:賦稅。②“之”:的!岸尽保汉!吧酢保撼^。“故 ”:因此。“為”:為了。③“之”:代上述之事!罢f”:寫此“說”。②“以”:而,表目的!百埂保旱却!胺颉保ǎ妯玻褐甘敬~,那。②觀”:考察!叭孙L”:民風,民情風尚;“人”,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暗醚伞保旱玫剿弧把伞,之。
第二課時
一、課文內容分析
1、每一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第1段:寫異蛇的劇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爭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頂替租賦。
第2段:寫蔣氏悲哀地敘說他一家三代都干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
第3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并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為他解除不幸。
第4段: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 非死則徙”的悲 慘遭遇;說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為厲害,更加可怕。
第5段:直接抒情,作者憤慨地譴責其害遠遠超過毒蛇劇毒,比毒蛇之害慘酷得多的重賦苛政,同時言明寫此說的目的。
2、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
1、課文借蔣氏和鄉鄰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那么這種“苛政”害民的現象僅僅發生在柳宗元生活的唐朝嗎?文中什么地方告訴了我們?
提示:“苛政猛于虎也”突出了蔣氏遭遇的社會意義,告訴我“苛政”害民不是一時一地的現象,而是從來如此。(從議論的角度看,它還是立論的根據。)
2、課 文在揭露封建統治 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提示:同情和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
如:“余悲之”;“余聞而愈悲”;聽了蔣氏的敘述后提出“更若役,復若賦”的建議;“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最后一句話是作者的寫作動機,學生可能找不出來,可通過下面的問題進行提示,并略作分析。
3、作者寫這篇“說”的目的是什么 ?對此應如何評價?
提示:作者把變革黑暗社會現實的希望寄托在“觀人風者”身上,幻想最高統治者能體察民情,從而革除弊端,這是他思想的局限性,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是真切的。
二、小結:
文章一開始敘述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效是為下文作鋪墊。關鍵是“當其租入”和“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兩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稅,永州的人才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這就暗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觀敘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三、寫作特點
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
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愿干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于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7345.html
相關閱讀:隆中對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吳漢何嘗殺妻》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3
第6課《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