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2019學年度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樣題(人教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內容預覽:

2019-11-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七年級語文學情分析樣題

本試卷100分,其中書寫分3分,考試分120分鐘。

一(25分)

1.用課文原句填空.(10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 .《<論語>十則》

⑵烈士暮年, .《龜雖壽》

⑶開軒面場圃, 。《過故人莊》

⑷ ,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后禪院》

⑸ ,隨風直到夜郎西。

⑹君問歸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⑺見渺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锻ぁ

⑻ ,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洞骸

⑼儒家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是: , !<論語>十則》

2.給下面加點字的字注音.(3分)

醞釀 棲息 忍俊不禁

3.下面三組詞語中各有一個字寫錯了,請找出來并在后面的橫線上訂正.(3分)

A.頭暈目眩 獲益非淺 一絲不茍 應為

B.陰晴園缺 明察秋毫 心曠神怡 應為

C.閑情逸致 促然長逝 絕處逢生 應為

班級開展“蠻有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完成4-7題。

【對聯集錦】

4.南京作為六朝古都,許多名勝古跡都題寫有工整的對聯。請你根據你對南京的了解,從下面三個選項中分別為上聯選出合適的下聯,將其序號填入對應的橫線上,形成三副完整的對聯。3分

①柳霧春籠十里堤 ②五更清曉數聲雞 ③江上風清一燕來

雞鳴寺 上聯:六朝豪華千古夢 下聯:

燕子磯 上聯:磯頭月涌千帆過 下聯:

玄武湖 上聯:荷花夏送一湖水 下聯:

【新詞薈萃】

5.流行語變化從一個側面揭示出中國社會觀念和社會生活的諸多變化和發展,請你模仿示例句式,解釋流行語“雷”或者“?”。2分

示例:山寨:因為山寨有脫離政府管理的意味,所以現在有不正規、不正統的含義。

【廣告精選】

6.下邊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一則財富廣告,用字巧妙,頗有意味。請你分別說說兩個加點“理”字的不同含義。2分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廣告中前一個“理”的含義是“ ”,后一個理”的含義是“ ”。

【經典品析】

7.下面對經典名句的品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孩,臥在宇宙的搖籃里:詩人把人類比作嬰孩,吧自然比作搖籃,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

B.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生”“入”兩字,形象地表現了時序的變遷新舊的交替。此聯既寫美景,又含哲理。

C.幾家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爭”“啄”兩字形象表現了早春大自然剛從沉睡中蘇醒過來時的活力,洋溢著詩人發現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

D.小橋流水人家:小橋一座,流水潺潺,幾戶人家,幽靜安適。次句表現出游子內心的溫馨愉快。

二 42分

㈠閱讀《論語》選段,完成8-12題。14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4分

⑴不亦說乎( )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溫故而知新( )

9.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學而時習之 B為之怡然稱快 C 擇其善者而從之 D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給下面的句子標注兩處停頓。2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2.《論語》中有許多詞句至今還有生命力。請你寫出源于以上選文的兩個成語.2分

加入初一學習小組 更多精品資料 免費奉送!

Section targeting

㈡閱讀《走一步,再走一步》選段,完成13-17題。13分

……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

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我說。

“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著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13.從文中找出表現我戰勝困難前后心理變化過程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括號中。2分。

恐懼和疲乏--( )-----( )-----巨大的成就感

14.說說畫線句“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在文中的作用?3分

15.下列選項中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這兩句話表現了我極度緊張恐懼的心理,以至連自己哭了都不知道。

B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課時他并不直接上去救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一步步克服困難走下來,表明了福清教子有方。

C選文的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就是“我”在父親的指導和鼓勵下一步步爬下懸崖的經歷。

D文中人物的語言準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處的描寫。

16.“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3分

17.作者從懸崖脫險的經歷中悟出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哲理,你能從這個故事中悟出其他的哲理嗎?請你試著寫出其中的一個。2分

㈢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題。15分

秋頌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并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最動人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懾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后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嘗過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里,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最耐尋味的秋日天宇的閑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于衷。

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凈的風。那么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顧--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預,不必留連。

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份明澈。沒有什么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閑云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凈的天宇間,那一抹白云,當得起一個“閑”字野鶴的美,澹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飄瀟,當得起一個“逸”字。“閑”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并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澈與灑脫。

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是澹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的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8.文章選取典型景物來表現秋天的特色,請你仿照示例,從文中選取恰當的詞語吧另外三種景物補充完整。3分

秀逸的秋林 ( )秋云 ( )的秋風 ( )的秋水

19.本文通過頌秋歌頌了什么樣的人?2分

20.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5分

⑴作者為什么說“‘閑云野鶴’是秋的題目”?2分

⑵賞析下面句子。3分

它把一切的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語言優美,格調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讀后給人以低落感。

B第六段寫《秋院》這幅畫,其用意是渲染“秋院”的幽靜,突出秋的清韻。

C作者對秋的描繪中,巧妙地移情于景,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人格化個性化的“秋”。

D從作者對秋的描繪中我們可以體會作者淡泊名利和豁達灑脫的胸懷。

22.身處自然,人們時常會因某種景物或者事物引發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請參照示例,寫一句你對秋天某種景或者物的思考和感悟。2分

示例: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三 30分

23.請你以《 真好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請把題目補充完整,如“今天真好”“有你真好”“回家真好”“長大真好”“下雨真好”“花開真好”等;

②可以些人敘事,也可以寫景抒情;③500字以上。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199526.html

相關閱讀:七上語文《皇帝的新裝》復習練習題(新人教版)
初一語文暑假園地答案
(人教版)初一年級下冊語文暑期作業
2014七年級語文下冊綜合性學習與名著導讀復習題(人教版有答案)
2014年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次質量檢測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