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華師大版及蘇科版七年級數學新教材“圖形與幾何”的比較研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的一輪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數學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七、八個年頭了,數學教學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數學教學模式豐富多彩,數學課堂也不是教師一統天下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了……新的數學課程中對幾何內容的處理引起了國內學者的激烈爭論,爭論的焦點問題是:幾何課程的難度問題、證明內容的設計編寫問題以及知識體系的螺旋上升問題等。
  
  從2002年的秋季開始使用的是華師大版的數學實驗教材,到2008年的秋季改用蘇科版的數學實驗教材。因此,本人選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開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下簡稱為“華師大版”,指2007版)、以及江蘇科技出版社開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以下簡稱為“蘇科版”,指2007版),通過對兩種版本七年級“圖形與幾何”領域內容結構的比較,對使用兩種版本教材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尋找它們在編寫體例、內容廣度、內容深度、內容難度和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共性、差異、特色和不足,從而為推進課程改革貢獻一已之力。
  
  一、兩版本七年級數學新教材“圖形與幾何”內容結構的比較
  
  “蘇科版”與“華師大版”兩種版本的實驗教材都是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編寫的,因此都體現了“圖形與幾何”這一領域的課程目標。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中變動較大的一個領域,初中幾何課程的核心目標與以往的幾何課程相比有很大的變化。以往初中幾何課程的核心目標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而《課程標準》下第三學段“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核心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并積累其幾何活動經驗。與以往的幾何課程目標相比,“圖形與幾何”領域的課程目標進一步完善了幾何課程的教育價值。
  
  為了更好地對七年級華師大版和蘇科版教科書“圖形與幾何”領域進行比較研究,首先讓我們整體了解一下兩種版本教科書對這一領域的編排。如下表:
  
  兩個版本七年級教科書在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編排
  

     
  從上表可以看出,兩個版本的教材在七年級“圖形與幾何”的編排方面,雖然總的章數有些不同,但總課時數大體相同,華師大版上、下冊分別為17課時、22課時;蘇科版分別為20課時、22課時。內容的編排方面,七年級上冊部分基本相同,只是蘇科版教材把有關“平行線的識別與性質”這一內容的教學放到了七年級的下冊。而下冊部分的教學內容有明顯的差異,主要是華師大版的第10章“軸對稱”與蘇科版的第11章“圖形的全等”這兩章學習內容上的差異。
  
  兩種版本的實驗教材在七年級上冊部分圖形與幾何的編排上大體還是相同的,都是讓學生從研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開始,逐步向平面圖形的學習過渡。上冊部分有所不同的是:華師大版教材把整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放在一章中進行,而蘇科版教材則分為了兩章。另外在內容的編排上也是稍有差別的,華師大版教材多了一節內容“平面圖形”,而蘇科版教材多了“圖形的變化”這節內容,華師大版教材編排的這節內容是為了由前半部分立體圖形的學習向后半部分平面圖形學習的過渡,蘇科版教材則是為了體現立體圖形可以由平面圖形經過一定的變換得到,通過圖形的平移、旋轉、翻折,了解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兩種教材這部分的編寫各有特點。內容編排上的另一不同是,關于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華師大版教材是安排在七年級上冊部分,在平行線之后進行教學的,而蘇科版教材則安排在了七年級下冊部分的第七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二)”中進行教學,雖然,本章內容是第六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一)”的延續,但必盡是隔了一個寒假之后再進行的教學了,并且平行線和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這部分內容的編寫,本人認為還是華師大版教材更好一點。
  
  兩種版本的實驗教材在七年級下冊部分圖形與幾何的編排上,雖然都安排了兩章內容,課時數也都是22節,但具體的教學內容有很大的差異。華師大版教材在第9章、第10章分別安排了“多邊形”、“軸對稱”的學習,而蘇科版教材在第七章、第十一章分別安排了“平面圖形的認識(二)”、“圖形的全等”的學習,其中多邊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二)的學習,除了上面講過的關于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學習的差別以外,大致是相同的,只是華師大版教材多了一節內容“用正多邊形拼地板”,蘇科版多了一節內容“圖形的平移”。下冊部分最為顯著的差異是:華師大版教材“軸對稱”的學習和蘇科版教材“圖形的全等”的學習,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內容的教學。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七年級下學期,掌握軸對稱顯然要比掌握圖形的全等容易些,同時在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過程中,大部分的一線教師還是主張在七年級下學期先學習軸對稱,圖形的全等可安排在八年級上學期進行教學。
  
  關于幾何推理的書寫格式,這兩種教材的差別也是非常明顯的。華師大版教材在七年級上冊部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學習過程中,就引入了“∵”、“∴”的書寫格式,教材要求學生參照例題,用“∵”、“∴”的符號進行簡單的說理。雖然學生在剛開始寫的過程中有些困難,但經過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之后,學生對于這種書寫格式掌握得還是比較好的,同時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訓練與提高。蘇科版教材的幾何部分的書寫在七年級的教學中,并沒有出現“∵”、“∴”的符號,包括在三角形全等的書寫過程中,出現的還是“因為……,所以……”,“根據……,得到……”,其實這種格式的前面大半部分的書寫跟用“∵”、“∴”的符號來寫是沒有區別的,只不過最后結論部分的書寫稍有不同,本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并沒有發現這種合情推理的方式,對學生學習全等三角形的過程來說,要輕松,容易些。三角形全等的學習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困難還是比較大的。同時絕大部分的一線教師在講授三角形全等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基本上都采用的是“∵”、“∴”的演繹推理格式。
  
  二、兩版本七年級數學新教材“圖形與幾何”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為了更全面地對兩種版本七年級數學新教材“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進行比較研究,本人選擇了無錫地區部分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教師問卷總共發了50份,收回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4%。蘇科版學生問卷總共發了320份,收回31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9%;華師大版學生問卷總共發了300份,收回29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8%。
  
  1教師對教材使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對教師的調查問卷,主要是從教師對教材的認同感、對教材內容的編寫意見、實驗教材對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對學生評價4個方面展開的。
  
  (1).教師對教材的認同感
  

教師對教材的認同感數據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師對華師大版教材和蘇科版教材的總體滿意程度以及適應程度都差不多,教師對兩種版本的教材都比較滿意,同時在教學中都能較好地適應教材。
  
  (2).教師對教材內容編寫的看法
  
  教師對教材內容編寫看法的數據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教師對華師大版教材和蘇科版教材問題情境的設計和教學要求的把握方面的評價基本相同,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方面,華師大版教材評價要稍高一些,例題、習題的設計方面,蘇科版教材的評價要稍高一些,其中特別是對教材內容的結構編排方面,蘇科版教材的評價比較低。
  
  (3).對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
  
  對教師教學方式影響的數據表
  
  從上表看出,兩種版本的教材對探究性教學活動的關注程度與開展情況、對學生的關注程度這兩方面的影響都差不多,對教學方式的變化方面,蘇科版教材要稍大一些,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情況的影響蘇科版教材明顯要大一點。
  
  (4).對教師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的影響
  
  對教師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影響的數據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華師大版教材對教師備課、教學評價的影響比蘇科版要大一點,兩種版本的教材對數學文化的教學影響差不多。
  
  2學生對教材評價的項目分析
  
  (1)對教材的認同感
  
  學生對教材認同感的數據表
  
  從上表看出,使用這兩種教材的學生對其使用的教材興趣,教材內容的編排方式以及習題的設置方面,蘇科版教材都比華師大版教材要高,特別是對教材興趣、內容的編排方式方面,學生對蘇科版教材的評價比較高。
  
  (2)教材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教材對學生學習方式影響的數據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合作交流、探究問題能力以及課后閱讀材料的學習方面,使用蘇科版教材的學生要好于使用華師大版教材的學生,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使用華師大版教材的學生要稍好一點。
  
  (3)教材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感
  
  教材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數據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使用蘇科版教材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到的樂趣和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成功的體驗都要比使用華師大版教材的學生要高一些。
  
  3教師對教材使用情況的比較總結
  
  通過調查問卷,我發現中、老年教師對華師大版教材的滿意度比較高,而青年教師對蘇科版教材的滿意度要稍高一些,這與教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形成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關系。大多數中、老年教師都教過人教版的老教材,他們比較認同老教材的系統性、嚴謹性、科學性、邏輯性,華師大版教材的編寫在某些方面與老教材還是有共同之處的,因此能引起這部分教師的共鳴。而且華師大版教材從2002年秋季在無錫地區開始實驗至今已走過了7個年頭,進行了兩輪多的教學,教材也經過了幾次的改版,教師對華師大版教材的滿意度也逐漸增大,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增大。而蘇科版教材是2008年的秋季剛在無錫地區展開實驗,這一學年教七年級數學的教師中,不管中年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雖然已經經過了短短幾天的新教材培訓,但是對蘇科版教材中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覺得困難很大。
  
  4學生對教材使用情況的比較總結
  
  從學生的問卷情況來看,學生對蘇科版教材的滿意度要比華師大版教材高一些,主要是蘇科版教材在版面設計上更生動,色彩也更豐富,在內容的編排上,特別是問題情境的設計上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較好地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查中還發現,學習蘇科版教材的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究問題的能力都比學習華師大版教材的學生要高,同時,從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獲得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來看,也是學習蘇科版教材的學生要高一些,這些都說明蘇科版教材內容的編排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學習華師大版教材的學生對教材本身的興趣就要低一些,一部分的學生在問卷上都提到教材內容比較枯燥,要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也有部分學生反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大。
  
  通過對兩版本七年級數學實驗教材“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比較研究,我們對兩版本數學實驗教材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兩版本數學實驗教材都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都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適用的數學教科書。筆者以為,兩版本數學實驗教材各具優點的同時,同樣存在著不足之處,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真正體現課程改革的目標和宗旨。
  
  同時,教師也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專業化的教育工作者。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二十一世紀,在創新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社會對新教材充滿了期望,學生對教師充滿了期待。教師的教學只有結合教學規律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達到新教材培養創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董林偉主編.初中數學有效教學設計與研究[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鐘啟泉等編著.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劉兼,孫曉天主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王建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王建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楊裕前,董林偉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8.楊裕前,董林偉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來源:鳳凰數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283909.html

相關閱讀:新初一學習誤區:數學多做題目總能遇到考題
初一英語學習方法指導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初一生物知識點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精選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