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案


●○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井岡會師等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引導學生通過對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思考,培養學生對從我國國情出發,將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過教師對武裝起義、創建紅軍及建立根據地三者關系的分析,培養學生對事物之間辯證關系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起義創建了紅軍,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井岡星火成了燎原之勢,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工農武裝割據是中國革命惟一正確的道路。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揚老一輩先烈們勇于探索、英勇卓絕、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
●○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
①重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②處理方法: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討論、繪制動感地圖、影片放映等多種方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重點。
③難點: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原因及武裝起義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之間的內在聯系。
④處理方法:通過問題的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理解這一難點。
教學方法:分組學導
前導學
①小組內學生分工收集、處理有關資料。
②根據自由閱讀卡提供的內容,學生依據自己的特長,制作紅軍軍服。
③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會師示意圖》制成動感示意圖,突出重要名稱。
④結合本內容進行自我教育。
教學滲透點
①學生根據語、地理知識,豐富、解答歷史中所出現的問題。
②學生通過自制軍服、活動示意圖等,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起學生的空間概念,豐富了業余學習生活。
③學生可用適當的藝形式總結、深化本知識。
④對本知識的感悟,可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板書設計

●○教學資料
多媒體設備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網
http://81.china.1840—1949.net.cn
軍旗飄飄
http://mil.jqpp/index.htm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我們先做個小游戲。各小組在1分鐘內快速寫出中國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名稱和時間。
好,時間到。下面我們就比比看,看哪個小組寫得既準確又全面。實物投影展示。
剛才同學們都提到了“八一建軍節”,誰能說說這個節日的由?


回答得真好。那么同學們是否知道我們黨為什么要把8月1日作為人民軍隊建立的紀念日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播放《南昌起義》片段。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段錄像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
關于南昌起義,誰能告訴老師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積極準備。一人執筆,其他同學紛紛提供答案。

1933年,中央確定南昌起義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紀念日,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觀看錄像并回答:南昌起義。
介紹起義的背景。
指著活動地圖,介紹起義的經過。

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激發了學習興趣,氣氛緊張而熱烈。
寫對一個即可得一分,各小組都品嘗到了初次努力的喜悅,積極性更高了。

使學生形象而直觀地了解了南昌起義的有關情況。活動地圖可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起義的經過,掌握重要地名,形成空間概念。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學生介紹完起義的經過后,教師及時引導思考: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為什么要撤離南昌,南下廣東?各小組展開討論,然后告訴老師答案。
討論。
闡述觀點:敵人從四面包圍南昌,敵強我弱,不撤離必導致革命軍全軍覆滅。
廣東曾是革命的根據地,所以起義軍想南下廣東重建根據地,再進行北伐。


若學生答不出,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啟發引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對比如何?國民革命時期廣東曾具有怎樣的作用?

同學們分析得有理有據,真棒。關于南昌起義,誰還有知識點要補充?

南昌起義是在誰領導下進行的武裝起義?
所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結合“八一建軍節”的確定,請同學們想一想南昌起義的另一個意義是什么?
根據剛才的分析,誰能概括一下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關于南昌起義,誰還有資料要補充?

起義的意義是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中國共產黨。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內資料:①展示朱德手槍,講述起義前夕朱德設鴻門宴的故事。②展示《南昌起義》油畫并介紹。
外資料:①展示1997年,江澤民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②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南昌起義浮雕”。

問題的設計、教師的啟發、學生的概括,使學生輕易而深刻地理解了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這一重點。

不僅使補充資料的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又使其他學生豐富了知識,激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意把握時間。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同學們搜集的資料,使老師也豐富了知識。
南昌起義主要是解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形式——武裝斗爭問題。而把武裝斗爭和奪取政權結合起的問題則是在八七會議上解決的。

教師點撥后,自然導入下一個問題的學習。

誰能介紹一下八七會議的有關知識?
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主張,開始提出了武裝斗爭和建立政權相結合這一問題。會議后,毛澤東被派到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
介紹八七會議的時間、地點及主要內容。

關于秋收起義,誰能說一說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
指著活動地圖講解起義的經過:工農革命軍從修水、銅鼓、安分三路進攻,目標是奪取大城市——長沙。他們雖然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的敵人勢力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余部退到家市。
講述毛澤東的家市決策。
三灣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根據地。
啟發學生根據圖中箭頭并結合內容介紹經過。

根據內容,學生能概括出知識要點。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同學們講述的既精彩又全面。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根據地?
討論。
回答:農村遠離大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革命力量。

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理解了難點。

補述: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不僅可以保存革命力量,而且可以積蓄發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用農村包圍城市,達到最后奪取城市的目的。這是把革命的退卻和進攻巧妙結合起的正確道路。
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一下,毛澤東為什么把根據地的地點選在井岡呢?根據已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討論一下。

同學們分析得很好。根據剛才大家了解的歷史知識,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秋收起義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什么道路?

討論
講述:①井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②井岡附近的農產品豐富,可給部隊提供足夠的糧食。③經過國民革命時期黨的領導和建設,群眾基礎好。④離大城市較遠,敵人力量薄弱。

開辟了一條向農村進軍,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道路。


教師精講點撥,為學生對秋收起義意義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啟發學生從地形、農產品、國民革命時期這一地區的農 *** 動等方面進行思考。

根據剛才的學習和老師的點撥,學生應能得出答案。

下面我們放松一下,欣賞一幅油畫。展示《井岡會師》油畫。
誰能說一說這幅油畫描繪的是什么歷史事?
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井岡會師的情景?


井岡會師。

結合和圖畫講述。
使學生一直繃緊的神經得到了暫時的放松,且使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了井岡會師的情景。

學生可能會提問:為什么第一支紅軍部隊稱第“四”軍而不稱第“一”軍?教師應解釋(可查閱“12教育網之史地政論壇”)。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關于井岡會師誰還有資料補充?

這首歌謠展現出了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你有什么感受?

誰還有資料要補充?
及時點撥: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和戰士們過著同甘共苦的生活。
引導學生完成自由閱讀卡內容。

同學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老師真為你們自豪。
今天的就學到這里。下面理一理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幾個學生組合,一人演奏,其他合唱紅軍歌謠。


以苦為樂的精神
自我感受和教育。

講述毛澤東、朱德等在井岡的艱苦斗爭的故事。


展示多種途徑(繪制、手工逢制、電腦制作、搜集圖片等)得到的紅軍軍服。

積極準備,根據本組特長進行小結。
這幾位同學唱起后,全班其他同學也跟著唱起,并擊掌打節奏使教學達到高潮。

自我教育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
借此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和接受挫折的心理教育。

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習興趣。

多種形式的小結,不僅發揮了學生的特長,而且幫助學生理順了本知識。

出示板書設計,歸納概括:今天我們學習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會師等內容。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革命根據地建立后,各地的共產黨人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終于形成了燎原之勢。
教師的點撥,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形成。
也可出示如下歌謠進行小結:
武裝反抗國民黨,
南昌起義第一槍;
秋收起義湘贛邊,
進軍農村向井岡。
革命根據地開創,
兩軍會師軍旗揚;
中國革命危轉安,
星火燎原勢高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2085.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