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和兩個階段及其特征。
2.掌握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表現。
3.掌握五四運動的意義。
4.掌握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5.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
6.掌握中共“一大”和“二大”的內容并能分析其缺陷。
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學會歸納課文的方法。
2.通過本課學習,能使學生學會分析不同事物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圖片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能使學生認識到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青年表現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重點
1.五四愛國運動的意義。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教學難點
1.五四精神。
2.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1.多角度導入法。本課內容容易聯系現實,時間上距現在較近,可以用不同方法導入,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情景引導法。本課可以問題入手,通過再造歷史場景,創設新情景。引導學生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3.圖表教學法。本課內容可以充分利用圖表等歷史材料去教授?梢皂樌龑W生完成學習目標。
4.設問法。針對不同內容,可以用不同的設問幫助學生理解。
5.講述法。對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中的一些事跡,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講述,加深印象。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關于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圖像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請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1919年5月2日,北京《晨報》發表《外文警報警告國人》一文,沉痛地說:“膠州亡矣,國將不國矣!”北京大學等學生代表知道這是法國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了,便決定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應對辦法。5月3日晚,北京大學及北京各校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禮堂集會,由《京報》主筆邵飄萍報告中國外交的失敗情況,群情激奮。北大一位同學當場咬破中指,撕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全體學生更加激憤。第二天,五四運動爆發了。那么,五四運動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征是什么?五四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它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我們學習完這一課,大家就明白了。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們都要舉行紀念、慶;顒印N覀冎恢牢逶滤娜毡欢椤扒嗄旯潯。那么,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為“青年節”?它與什么事有關?是什么時候開始把五月四日定為“青年節”的?這些問題,在我們學完這一課后,就會明白的。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請看下面一個電影片斷:(放五四運動中學生游行示威和火燒趙家樓片段)。影片中反映的是1919年北京青年學生為反對北洋政府賣國妥協、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而進行的游行示威活動。被火燒掉的是時任交通總長的親日派曹汝霖的住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那么,巴黎和會是怎么回事?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為什么引起這么大的運動?學生為什么要火燒趙家樓?五四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義?這都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到的內容。
[導入語例示四]
同學們,在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一課里,課本上提供了一張照片,請同學們看一看。這是五四運動中北京高師被捕學生回校時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時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上面有一行字:“中華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界游街大會被拘留之北京高師愛國學生七日返校時攝影”。其具體情況是這樣的:1919年5月4日游行學生火燒趙家樓后,北洋軍閥政府步軍統領李長泰和警察總監吳炳湘率領大批軍警趕來,捕去學生32人。其中有北京高等師范的向大光、陳宏勛、薛榮周、趙允剛、楊荃峻、唐國英、王德潤、初銘晉8人。學生被捕后,全國各界大力營救。北洋軍閥政府被迫于5月7日上午釋放被捕學生。被捕學生獲釋返校時,受到各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北京高師學生后來回憶說:“由警察廳派兩輛車子送我們回校。剛到校門口,就被歡迎的同學和鄰近的居民圍住。我們一下車,就給戴上大紅花,把我們一個個抬起來,高高舉起,并為我們拍攝了兩張照片”。我們看到的是其中之一。那么,剛才我們提到的火燒趙家樓是怎么回事?中華民國八年五月四日是什么時間?這個時間里中國發生了什么大事?這件事對當時和后來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板書]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五四愛國運動
[教師講解]同學們,我們在講五四愛國運動的具體內容之前,先對本單元的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指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2.本單元的時間范圍:開始于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結束于1936年紅軍長征的勝利。3.本單元的主題知識: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北伐戰爭、國共對峙、紅軍長征等重大歷史事件。
同學們,下面我們來看本單元主題知識里的前兩個: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板書]1.五四愛國運動的導火線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看課本第一段小字內容。從中找出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是在巴黎“和平會議”上帝國主義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義要求。并且無理地將大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
[教師引導]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學生回答][板書]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教師梳理]關于中國山東問題,在近代一直比較敏感。先是德國在1897年強占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接著英國強租威海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派海陸軍兩萬余人,在山東登陸,侵占山東許多地方;不久,又悍然侵占濟南車站等交戰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膠濟鐵路完全置于日軍的控制之下。接著,1914年9月,英國派軍隊1500人在青島附近嶗山登陸。10月底,英日聯軍發動對青島德軍的進攻,11日,攻占青島。德國駐膠州總督華德作為俘虜,被押送到日本。這樣,德國控制的膠州灣轉到日本手里。日本極欲將武裝侵略山東的事實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并進一步擴大侵略,1915年初,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中,第一號內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權利,并加以擴大。在日本的威脅利誘下,袁世凱幾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條”,實際上也就承認了日本在山東霸占的權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擴充自己的實力。日本乘機提出在山東駐軍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同學們,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一戰期間日本出兵山東,造成了事實上的占領,并且通過袁世凱、段祺瑞兩政府獲得了“合法”的地位。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也參加了對德作戰,是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的。
[教師引導]現在同學們根據上述情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必然性是什么?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請大家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見解,集思廣益。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中國人民仍然處于帝國主義的侵略之中。
回答二: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經濟依然落后,政治上依舊是專制主義占上風。
回答三:日本在一戰期間獨霸中國,中外矛盾這時集中體現在中日矛盾上,因為日本軍隊從進入山東開始,中國的主權就在一步步喪失。
回答四:北洋軍閥政府推行賣國政策,先是袁世凱答應了“二十一條”,后段祺瑞對日本在山東的駐軍要求“欣然同意”。人民群眾對政府不滿。
回答五: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傳播又培養了一批先進的具有初步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教師小結]同學們回答得比較全面,下面我對第一個問題稍作解釋。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和它取得的推翻清朝的勝利,證明了列強及其代理人畢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國的命運。這次革命對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辛亥革命沒有提出一個明確而完整的反對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封建制度的政治綱領,沒有能較廣泛地發動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一層勞動群眾,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領導這場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原因是: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實在太微弱了,并且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系,這就使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妥協而告終。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處于極端貧窮落后的狀態。孫中山曾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睆倪@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是失敗了。為了繼續探索新的道路來求得國家的獨立富強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又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這個潮流是生氣勃勃的、前進的、革命的。這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再一就是日本侵占山東,獨霸中國,引起中國人民強烈不滿之事實。因此,當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會議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獲得的一切權利轉交日本時,消息一傳到國內,激起了各階層人民的強烈憤怒。以學生斗爭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談的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在討論的基礎上,回答第二個問題: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
[學生回答]回答一:辛亥革命后,中國仍然沒有擺脫貧窮和落后,國力還很衰弱。
回答二:北洋軍閥政府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
回答三: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很大,仍享有許多特權。農村依然破舊,民族資產階級力量仍然很小。
回答四: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綜合國力依然很弱。
[教師小結]確實是這樣。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沒有大的進步,綜合國力依然很弱。所以依然擺脫不了被侵犯的命運。
[教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關于五四運動過程的內容看一下,從中提煉出相關的信息。
[板書]2.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和發展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從剛才閱讀的內容中找出與五四運動相關的信息。
[學生回答]與五四運動相關的信息有時間:1919年5月4日;地點:北京;參加者:北京大學等校學生;斗爭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等;發展:6月初,工人階級參加斗爭并起了巨大作用,上海成為運動中心。
[教師板書]時間:1919年5月4日開始
地點:北京
參加者:北大等校學生
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

初步勝利:(略)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上第二段小字內容,并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講述一下五四運動爆發時的情景。
[學生看書]……
[學生講述]5月4日這天,學生在天安門前講演后,游行去東交民巷使館界向各國遞交陳詞,遭到軍警的攔阻。學生便去賣國賊曹汝霖家,要找曹汝霖算賬。這時,曹家大門緊閉,軍警林立,不準進入。憤怒的學生翻過墻頭,打開大門,沖進曹家大院。這時曹汝霖早已溜走。學生沒有找到曹汝霖,憤怒之下,放火燒了曹汝霖的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燒趙家樓。北洋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學生被捕者達三十二人。學生們在斗爭中聯合起來,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北京兩萬五千名學生舉行了總罷課。在反動當局嚴厲鎮壓下,斗爭一度轉入低潮。
6月3日,北京學生上街講演,北洋軍閥政府進行鎮壓,捕去學生一百多人。第二天,北京學生繼續上街講演,北洋軍閥政府又捕去七百多人。消息傳到上海,在學生要求下,商人罷市。商店門前貼著“忍痛停業,冀救被捕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等揭帖。上海工人自動罷工,支持學生斗爭。印刷廠工人宣言,不愿以日本紙印刷。浦東一帶碼頭工人不為日本船只起貨,三友實業社的工人在廠里掛了警梆,每天早上敲59響,同時高呼:“你忘了五月九日的恥辱嗎?”工人們異口同聲回答:“不敢忘!”唐山等地工人相繼罷工,迫使政府作出了讓步。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還我青島”影印材料,從當時打出這一旗號,能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青年學生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具有為收回青島主權而不怕犧牲、斗爭到底的精神。
[教師引導]我們再看“北京高師被捕學生回校時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圖片,請問,中華民國八年五月四日是什么時間?
[學生回答]1919年5月4日。
[教師提問]從圖片中可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回答一:北洋軍閥政府迫于人民愛國壓力,釋放被捕學生。
回答二:間接說明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反動行為。
回答三:被捕學生返校時受到熱烈歡迎,反映五四運動得到廣大學生的支持和擁護。
回答四:在場學生均為被捕學生敢于斗爭的愛國行為感到自豪和驕傲。
[教師引導]我們再來看“五四”傳單,請問,從這段材料中體現出來的五四精神,你認為是什么?
[學生回答]回答一:憂國憂民。
回答二:不屈不撓。
回答三:樂于奉獻。
回答四:敢于斗爭。
回答五:爭權利平等、主權獨立。
回答六:團結、奮發、向上。
……
[教師引導]下面,請同學們從課本上找出關于五四運動的結果的描寫。
[學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
[教師過渡]請同學們根據所學內容,分析一下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在運動后期發揮主力軍作用。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指導和推動了運動的發展,并起了領導作用。
五四運動波及全國二十多個省,一百多個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它的偉大功績在于“啟導廣大人民覺悟,準備革命力量的團結!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
五四運動發生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請同學們根據投影提供的材料,簡單概括五四愛國運動的意義。
[板書]3.五四愛國運動的意義
[學生概括]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使了人們的覺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稍作修飾)
[教師過渡]同學們,我們剛才在談到五四運動的意義時提到,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那么,除了五四運動以外,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還有哪些?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時候誕生的?她的誕生有什么意義?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具體內容。
[板書]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思考,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那么,她成立的階級條件應是什么?
[學生回答]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
[教師提問]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她有自己的指導思想。那么請問,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時,她的思想基礎應是什么?結合五四運動的意義回答。
[學生回答]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
[教師提問]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一個過程。請問她成立的組織條件和干部條件是怎樣具備的?
[學生回答]1920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想一下,這三個條件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五四以后,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中國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越來越多,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工人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主要作用,故他們開始到工人中去宣傳馬克思主義,與勞工階級打成一片,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這種結合又促進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
[教師小結]我們用板書來表示一下。

[教師過渡]在上面三個條件都具備以后,共產黨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板書]2.中共一大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關于中共一大的內容,找出相關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時間: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地點:上海,后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還有共產國際代表。內容: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了黨的中心任務,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意義: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教師板書]時間:1921年7月
地點:上海
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
內容:a.通過黨的綱領 b.確定了黨的中心任務 c.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
意義: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教師講解]1920年初,陳獨秀和李大釗醞釀成立共產黨時,共產國際派俄共維經斯基等人來到中國,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并同北京大學的先進分子討論了建立共產黨的問題。然后,維經斯基到上海,會見了陳獨秀,幫助陳獨秀進行建黨的準備工作。1920年秋,上海早期黨組織成立。不久,北京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接著,武漢、長沙、濟南等地也相繼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各地黨組織建立后,有計劃有組織地宣傳馬克思主義。還進入工人中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活動,進一步促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就誕生了。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對中共一大的內容作一個簡單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教師分析]第一點,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從這一點上來看,一方面確立了黨的遠期奮斗目標,另一方面對黨成立后第一個奮斗目標的規定又不符合當時的國情。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由于中國革命的敵人力量是強大的,因此,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民族資產階級是團結的對象而不是革命的對象。如果把資產階級也當作主要敵人,無疑會增加革命的難度。從這一點上來看,一大是有局限的。
第二點,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如果不解決農民問題,革命就不會成功。因此,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忽視農民問題。這一點必須講清楚。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后,工人運動轉入低潮,已經證明了一大在這一方面的局限。
[教師提問]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后思考:陳獨秀沒有出席中共一大,為什么會被選為中央局書記?請同學們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回答。
[投影顯示]

[學生回答]回答一:陳獨秀率先發動了新文化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是主要代表人物。
回答二:在五四運動中,陳獨秀是主要領導人之一,影響深遠。
回答三:陳獨秀在上海創建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
[教師小結]正是這樣,因為他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的巨大影響,并且他是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者之一。
[教師過渡]前面我們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這些局限在什么時候被突破呢?我們說,中共二大的召開就部分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板書]3.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最后一段小字內容?匆豢,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大會在分析國情的基礎上,重申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現階段即民主革命階段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
[教師提問]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這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奮斗的方向。
[教師過渡]根據“一大”和“二大”的內容,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板書]4.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教師講述]中國共產黨與以往任何政黨都不同。她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這為中國人民的斗爭指明了一種方向。而且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
中國共產黨是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她成立八十多年來,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給中國人民的斗爭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又指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直到把我國逐步引向繁榮。
因此,用“開天辟地”“煥然一新”等詞來形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毫不過分。
[布置作業]
1.下列是五四運動的口號的是
①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③取消“二十一條” ④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2.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是
A.1919年B.1921年
C.1922年D.1927年
答案:B
●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3.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7355.html

相關閱讀: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