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
2.掌握開國大典的過程。
3.掌握新中國成立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真正含義。
4.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過程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特別是對開國大典的了解,真正理解“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真正含義,培養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特殊意義,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終于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的完全解放。解放軍進藏,有力地維護了祖國大陸的統一。
●教學重點
開國大典
●教學難點
理解“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含義
●教學方法
1.縱向聯系法。通過對過去學習過的知識的回憶,幫助理解本課的內容。
2.影像輔助法。可以向學生放有關開國大典的影視制品,增強直觀教學的效果,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本課內容。
3.分析法。對于本課中一些難于理解的內容,可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采用教師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4.講述法。
5.講解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相關影像制品和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示例一]同學們,請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剛結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時,毛澤東回過頭來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笑著答應,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毛澤東說完,登上汽車向北平方向前進了。那么,毛澤東等說的考試是什么意思呢?他們的“考試”成績如何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來了解這方面的內容。
[導入示例二]同學們先看一幅油畫。
[投影顯示]

同學們,這幅油畫是董希文的代表作《開國大典》。董希文是浙江紹興人,曾在蘇州美專、杭州美專西畫系就讀,1939年去法國留學,后回國。1943年赴西北敦煌藝術研究院并投入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堕_國大典》所描繪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天安門廣場國慶典禮的盛況。場面恢宏,喜慶熱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神采奕奕,氣度不凡。藍天白云,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鑒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藝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并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并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于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有評者認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那么,開國大典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板書]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開國大典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把課本上關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有關內容看一下,了解新政協第一次會議的內容。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想一下,新政協是針對什么來說的?
[學生回答]是針對舊政協來說的。
[教師引導]舊政協指的是哪一次政協?其內容是什么?
[學生回答]指的是1946年初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其內容是商討抗戰后和平建國問題。盡管也通過了一些決議,但由于蔣介石發動了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政協決議被撕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教師講解]我們來看一下周恩來是怎樣闡述人民政協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新舊政協的本質區別的,借此可以把前邊學過的知識再回憶一次。1949年9月7日周恩來在《關于人民政協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指出:“政協是沿用了舊的政治協商會議的名稱,但以它的組織和性質來說,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會,決不是發源于舊的政協!苯又,他闡述了人民政協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新舊政協的本質區別。周恩來指出:“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有了共產黨,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有了大革命運動,經過了四個革命階段即北伐戰爭、土地革命、八年抗戰和最近三年來的人民解放戰爭,才形成今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樣的組織,可以說這是一百多年來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犧牲奮斗的果實,也可以說是三十年來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獲得勝利的集中表現。假如沒有一百多年來革命運動的歷史積累,尤其是三十多年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便不可能有今天這樣濟濟一堂的政治協商會議。所以,這個會議可以說是新民主主義運動的一次
總結……肯定地說,這一組織便是中國共產黨過去所主張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的形式。它絕對不同于舊的政治協商會議,舊的政治協商會議已經讓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了?墒谴蠹叶际煜み@一組織形式,所以我們沿用了這個名稱,而增加了新的內容!
[教師引導]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看書的內容復述一遍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
[學生復述]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
[教師講述]1949年9月21日下午7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出席會議的代表共662人,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等45個單位和特邀代表。人民政協代表的廣泛性,充分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會議宣布,人民政協暫時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大會全體代表推選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等89人組成主席團負責主持會議。
大會第一天,人民政協籌備會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開幕詞,他莊嚴宣布:“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拔覀兊拿褡逶僖膊皇且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于全世界。”毛澤東振奮人心的發言,令代表們激動不已,掌聲經久不息。
會議歷時10天,一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以及決定定北京為國都,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五星紅旗為國旗。尤其是《共同綱領》的制定,意義重大。它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國綱領,是新中國的臨時大憲章,“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端重要的文獻”。
9月30日晚,毛澤東主持會議閉幕儀式。大會在宣言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已宣告成立,中國人民業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這個政府將遵照《共同綱領》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人民民主專政。它將指揮人民解放軍將革命戰爭進行到底,消滅殘余敵軍,解放全國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偉大事業。它將領導全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掃除舊中國所留下來的貧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將保衛人民的利益,鎮壓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陰謀活動。它將加強人民的陸海空軍,鞏固國防,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反對任何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
至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完成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榮歷史使命后勝利閉幕。
[教師引導]到此,我們可以把新政協的內容總結一下了。
[板書](1)《共同綱領》(國名、國家性質、施政方針)
(2)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3)確定國旗、國歌、國都、紀年方法
(4)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教師引導]現在請同學們把在課前收集到的關于國旗、國歌、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知識講一下。
[學生講述]……
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旗的顏色為紅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綴著五顆黃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環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個角尖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和全國人民對黨的衷心擁護。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定五星紅旗為國旗,并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
國歌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它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作為代國歌。1978年集體填入新詞,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定為正式國歌。1982年12月4日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定,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撤消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定。
國徽:國徽呈圓形。國徽中心為紅地上的金色天安門城樓,城樓正上方的4顆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狀,環拱一顆大五角星。國徽四周由金色麥稻穗組成正圓形環,麥稻稈的交叉處為圓形齒輪;齒輪中心交結著紅色綬帶,分向左右結住麥稈下垂,并把齒輪分成上下兩部分。紅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和莊嚴。國徽圖案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天安門廣場的南部。根據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興建,同日下午舉行奠基典禮。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興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紀念碑正面向著天安門。重60噸,高14.7米,上面雕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澤東撰、周恩來書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紀念碑用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碑身為紫灰色的花崗石,浮雕和欄桿為漢白玉,兩層月臺面鋪著青色花崗石,周圍的甬路為橙黃色花崗石。石料來自北京房山和山東泰安,其中碑心石出自青島浮山。碑基占地3000平方米,高達37.94米,比天安門高4.24米。從地面開始有雙重月臺,底層是海棠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兩層須彌座。碑身四周圍繞著雙層漢白玉欄桿,碑身東西兩側上部刻著以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裝飾花紋。小碑座的四周,刻著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組成的8個大花圈。碑頂為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綠頂式碑帽,碑身成方形。有8幅漢白玉浮雕,鑲嵌在大碑座四周。從東面起,浮雕的主題按著歷史順序排列,分別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在“勝利渡長江”兩旁,另有兩幅裝飾性浮雕,主題為:“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浮雕每塊高2米,十塊合在一起長達40.68米,共有170個人物,概括地表現了中國100多年來的革命歷史。
[教師引導]在明確了上面內容后,我們來看一下開國大典。
[板書]2.開國大典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上有關開國大典的插圖,或者放電影《開國大典》)
了解實況: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毛澤東和一代開國元勛們經新華門來到天安門,從西頭馬道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金水橋之南大約50米處的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組成的聯合軍樂隊奏響了《東方紅》樂曲,廣場上人群歡聲雷動。
3時整,盛大而隆重的開國大典開始。參加這次典禮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首都各工廠、各大專院校、各機關的代表,有市民、近郊農民和城防部隊等等,共約30萬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就位。當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毛澤東神情莊重,用力按動了通往電動旗桿的電鈕……第一面耀眼奪目的五星紅旗順著旗桿,冉冉升起。這時,樂隊奏起《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鳴28響。這54門禮炮象征著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的54個民族;28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28個春秋。參加大會的30萬人肅立致敬,指揮員行舉手禮,注視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莊嚴而美麗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在這莊嚴、熱烈的時刻,毛澤東用響亮的聲音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億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接著,閱兵式開始。閱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轎車,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軍樂的奏鳴中,由聶榮臻陪同,出東三座門,沿著東長安街、東單廣場,直到外國領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順序檢閱肅立嚴整的三軍部隊。朱德總司令檢閱完部隊驅車回到天安門城樓后,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閱兵式共用了2個多小時,受閱部隊的人員總計有1.6萬多名。
接下來是群眾游行。走在游行隊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農民緊隨其后。后面是機關干部、青年學生的游行隊伍。
晚上9時25分,無數彩色的禮花向廣場四周發射出來。首都軍民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夜晚。
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宣告了中華民族的新生。
[教師引導]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為什么?可以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生甲]它能鼓舞人們永遠以昂揚的精神繼續前進。
[生乙]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為著理想不怕犧牲,敢于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生丙]用《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能起到居安思危的作用。
[教師明確]《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于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義勇軍進行曲》是作者當時為電影《風云兒女》創作的主題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征集選定國旗和國徽圖稿的工作,進展順利。唯有國歌,雖征集到數以千計的稿件,卻沒有一首盡如人意的,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在即,大家都為國歌無定稿而著急。
毛澤東同志關心著整個征選工作的進展。他親自召集了二十多位有名望的同志一起商議,希望大家出出主意。就在這次會上,有位中年人提出了一項震驚四座的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代國歌。這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是誰呢?他就是享譽中外的畫家徐悲鴻,他的夫人廖靜文對此有過這樣一段回憶:
他去參加討論國歌的會議以前,曾對廖靜文說:“我準備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代國歌!
廖靜文說:“歌詞里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不大好吧!”
“這有什么不好?”徐悲鴻微笑著說,“人民在勝利中不忘記過去的斗爭,它能鼓舞人們永遠以昂揚的精神繼續前進,《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樣,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
于是,在毛主席召集的座談會上,徐悲鴻提出了以《義勇軍進行曲》作代國歌的建議。徐悲鴻還認為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為著理想不怕犧牲,敢于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徐悲鴻的建議,得到周恩來同志的支持,他認為這支歌曲很雄壯、豪邁,有革命氣概,節奏鮮明。但也有人認為新中國已經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經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這首歌當中還有“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歌詞是不是有些過時了。周恩來同志當即指出,這首歌在歷史上曾起過巨大的作用,盡管現在新中國成立了,但今后還可能有戰爭,要居安思危。這一席話,使大家對這首歌的深遠意義理解得更深刻了。
大家對徐悲鴻的建議紛紛贊同。最后,毛主席也表示同意,他綜合了大家的意見,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
不久,在第一屆政協會議上,正式通過《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教師引導]我們在學習完開國大典的內容后,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有什么意義?如何理解“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句話的含義?大家可以分成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教師引導]我們集體把課本上關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的兩段讀一遍。
[師生齊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教師引導]請大家根據剛才的討論結果,回答“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真正含義。
[學生回答]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一直處于落后挨打的境地,政治、經濟、外交都處于一種不獨立的地位。新中國的成立,是建立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基礎上的,中國人民真正地站起來了。
[教師明確]1949年,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的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誰都知道,毛澤東同志所講的“站起來了”的意思是指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了地位了,從此不再受壓迫與剝削了,中國人民從此可以揚眉吐氣了!總之,這句“站起來了”的話主要是講政治上的意義。
1840年,當時的英國政府為了保護罪惡的鴉片貿易,毒害中國人民,大量掠奪白銀,公然對中國進行武裝入侵。在這次戰爭中,清王朝被打敗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接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接踵而至,先后發動了一系列入侵中國的戰爭,逼迫腐敗無能的清王朝簽署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一步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鴉片戰爭以及日后各帝國主義國家發動的侵華戰爭,極大地喚醒了中國人民在列強林立的世界里求生存、求發展的民族意識,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毛澤東同志指出:“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從鴉片戰爭開始,經過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為了反對侵略和奴役,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國人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頑強、可歌可泣的斗爭。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五十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戰勝了各種困難和壓力,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不僅站了起來、而且富了起來、強了起來。
[教師過渡]同學們,新中國成立時,祖國大陸還有一些領土沒有解放,西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民解放軍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進軍,一面力爭西藏和平解放。經過不努力,最終在1951年簽署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二、西藏和平解放
[投影顯示]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圖中所示內容,結合課本知識,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過程。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并向西北和西南推進。廣大西藏人民和上層愛國人士擁護中央人民政府,渴望西藏早日解放,而帝國主義反華勢力卻指使和支持西藏地方政府中的親帝勢力抗拒解放,妄圖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成為帝國主義的附庸。
考慮到西藏的特殊性,中央采取了和平談判解決西藏問題的方針。通過廣播、通信、派勸和團等方式,向西藏地方當局開展政治爭取工作。然而以攝政達扎為首的親帝國主義分裂勢力拒不接受中央進行和平談判的召喚和耐心教育,阻止、扣留甚至殺害勸和代表,并部署武力與解放軍對抗。為此,人民解放軍于1950年10月實施了昌都戰役,消滅了藏軍主力,同時在國際上加強外交斗爭,揭露國際反華勢力分裂中國的陰謀。西藏親帝國主義分裂勢力內外交困,受到沉重打擊,達扎被迫下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親政。
在西藏上層愛國人士和廣大僧俗群眾的強烈要求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團長的代表團赴北京進行和平談判,于1951年5月21日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歷史劃時代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它反映了西藏人民與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西藏的和平解放把中國的民族團結事業推向了新階段,為增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建設統一繁榮的新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藏民族的發展與進步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它標志著西藏作為祖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回到了祖國大家庭中,徹底粉碎了帝國主義分裂祖國的陰謀。
[布置作業]
1.在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被選為主席的是
A.毛澤東 B.劉少奇
C.宋慶齡 D.張瀾
答案:A
2.1954年以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哪個機關的職權
A.黨中央B.國務院
C.中央軍委D.全國人大
答案:D
3.下列哪一項不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決定
A.以“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B.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C.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D.采用公元紀年
答案:A
4.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兼外交部長是
A.周恩來B.陳毅
C.黃炎培D.李濟深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開國大典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1)《共同綱領》(國名、國家性質、施政方針)
(2)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3)確定國旗、國歌、國都、紀年方法
(4)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開國大典
二、西藏和平解放
●活動與探究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五星紅旗首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軍樂隊同時演奏《義勇軍進行曲》,把開國大典的盛況推至高峰。一年后,國徽高懸于天安門廣場前的城樓上。至此,國旗、國徽與國歌相繼確定,三位一體,象征了中國的國體。
收集資料,看一看新中國的國旗、國徽、國歌是怎樣誕生的?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誕生
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在《人民日報》登出了向全國征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啟事,明確提出對國徽設計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國特征;乙、要有政權特征;丙、形式要莊嚴富麗。
全國各界人士紛紛投身于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之中。同時,受中央之命,負責征集國徽圖稿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和國立北平藝專(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都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國內及海外華僑寄來的國徽稿件一百一十二件,圖案九百幅。這些稿件和圖案雖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處,故都未被采納。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協全體會議上,只通過了國旗方案和國歌詞譜,沒有公布國徽方案。
后來,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決定邀請清華大學營建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分別組織人力對國徽方案進行設計競賽。
其中,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組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營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擔任組長,成員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學家林徽音、畫家李宗津、中國建筑專家莫宗江、建筑設計教師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以及研究中國古建筑的學者羅哲文等。
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由著名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鐘靈等組成。
根據政協國旗、國徽審查小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見,并比較了所有設計方案,兩個國徽圖案設計組最后確定了國徽圖案有如下內容:
用齒輪、麥稻穗、五星、綬帶作為題材,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聯盟政權和全國人民的大團結。
把天安門作為題材的一部分設計進去,用以代表“五四”民主運動發祥地、新中國的誕生地,以天安門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兩個組的專家、學者們,經過將近半年辛勤努力,對數十個設計圖案反復比較、精心研究,各完成了一幅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圖案。
1950年6月20日晚,全國政協國徽審查組最后一次討論了國徽方案,周恩來同志親自主持了這次討論。那天晚上,清華大學設計組和中央美院設計組的方案各掛在墻的左右兩側。中央美院設計的圖案中,天安門為斜角透視圖像,顏色是五彩的;清華組設計的圖案中天安門則為正立面圖,用的是金、紅二色。
周恩來總理認真聽取了審查小組全體成員的匯報,最后根據李四光、張奚若、邵力子等絕大多數委員的意見,指著清華組設計的方案說:“那么好吧,就這樣定了吧!”周總理的結論得到會議的一致通過。
隨后,根據周恩來總理對稻穗造型提出的意見,清華設計組又夜以繼日地對細部作了修改,重新又繪制了整幅的完整圖案,送交了國徽審查小組。6月21日,審查小組的馬敘倫、沈雁冰向政協全體大會提出了審查報告。6月23日,政協全體大會一致通過了國徽方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政協關于國徽圖案的建議。
最后,著名雕塑家高莊,擔負了對國徽圖案進一步修改、加工和塑造正式浮雕模型的工作。經過將近兩個半月的精心勞作,到9月中旬,高莊及時地完成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 任務。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向全國發布了公布國徽的命令。從此,我國莊嚴而美麗的國徽誕生了。
我國國徽鮮明地表明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它標志著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勝利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 誕生。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到1949年取得了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天安門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又是新中國成立時盛大集會的場所,用天安門圖案作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十分恰當的。用齒輪、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用國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團結,鮮明地表現了新中國的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國徽是國家的標志,它代表著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因此,我們必須尊重、愛護國徽。
●備課資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建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又稱“新政協”,以別于1946年在重慶召開的“舊政協”。1948年,中國共產黨號召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以擴大、鞏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949年6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今北京)召開。后來,周恩來提出:許多團體都冠以人民兩字,政協何不采用?這個意見被采納了。因為人民包括工、農、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分子,人民民主的性質鮮明。1949年9月17日籌備會的第二次會議決定將“新政治協商會議”改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天,中國民主政治史上一個偉大創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建立。
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中國共產黨,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找到了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主與自由的真諦。這就是毛澤東1939年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統一戰線被放在三大法寶的首位。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共產黨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歷史考驗??中國革命勝利后以什么樣的形式建立國家政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照搬西方“多黨制”“兩院制”模式,沒有照搬當時蘇聯實行“一黨制”的做法,提出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并倡議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來承擔建立新中國的任務。
1949年9月21日,這一倡議變成現實。600多位政協代表聚會北平中南海,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共商建國大計。他們代表除國民黨反動派以外的一切擁護人民民主的力量,包括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民族、海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
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審議并通過了為新中國奠基的三個歷史性文獻,即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國歌、國旗和紀年等。
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開國大典,在首都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偉大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篇章,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從此,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經過
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經過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于命令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之際,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遣代表來中央舉行談判,以便訂立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和民族平等政策的影響下,于是年二月派阿沛?阿旺晉美,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和桑頗?登增頓珠等五人為全權代表,并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來中央舉行談判。阿沛?阿旺晉美,土登列門和桑頗?登增頓珠等經昌都、康定、雅安、重慶、西安等地,于四月二十二日抵達北京;凱墨?索安旺堆和土丹旦達則轉道印度、香港等地,于四月二十六日到達北京。
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齊聚首都后,中央人民政府當即指派李維漢、張經武、張國華、孫志遠為全權代表,并以李維漢為首席代表,于四月二十九日與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權代表,在友好的基礎上,開始進行談判。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和西藏地區的實際情況,曾主動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同時盡量地聽取和采納了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的建設性的意見。因此,談判的進展是順利的,雙方先后經過多次洽商,一致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雙方的談判于本月二十一日結束,二十三日舉行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簽字儀式。從此以后,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得以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奴役,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友愛合作的大家庭里來,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樣,共同享受著民族平等的權利,發展自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為創造幸福美滿的將來而奮斗。
??摘自1951年《人民日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8569.html

相關閱讀: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