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18課 三國鼎立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8課 三國鼎立----導學案
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課文,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曹操:1、政治上控制了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2、經濟上招募流民屯田,組織士兵耕天,實力增強。 3、軍事上招賢納士,采納別人的正確意見,火燒烏巢。一、知識體系 1、官渡之戰 時間:

地點:

袁紹:在兵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他驕傲輕敵的情緒, 拒絕采納謀士的正確建議。雙方:

結果:曹操能以少勝多,打敗袁紹, 影響:曹操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劉備:依附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 孫權:占據江東,周瑜火攻2、赤壁之戰: 時間:

曹操:1,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2,曹操的驕傲自滿情緒; 3,孫劉聯軍正確的戰術。最根本的是,當時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地點:
雙方:

結果:

影響:奠定三國鼎立局面 3、三 國鼎立 國家時間開國皇帝都城范圍經濟魏








精講點撥: 1、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公元208年發生的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 2、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過渡階段。 3、三國時期,并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這就為日后的統一準備了物質條件。 4、怎樣評價曹操?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軍事集團首領,雄才大略多謀善斷,很有眼光,是地主階級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是對的:1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招賢納士善于用人;2經濟上招募流亡農民墾荒,組織兵士耕田實力不斷增強;3軍事上打敗袁紹取得官度之戰的勝利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說明曹操在東漢末年對推動歷史進步起了一定作用;在赤壁之戰中由于驕傲輕敵被孫劉聯軍打敗不敢輕易南下,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說明曹操的歷史作用也是有限的。 曹操是亂世只奸臣不太正確:1東漢后期群雄割據是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順應了當時人們的封建觀念的需要是統一安定的需要。 5、怎樣看待三國時代?(1)三國是各自范圍內的統一,未改變國家分裂、政權割據的狀況。 (2)但由于這種局部統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混戰,各自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對安定的環境;3統治者都重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因此三國是一個分裂但又孕育生機的時代 6.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歷史是進步嗎?談談你的看法。 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歷史是進步的。1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政治十分黑暗,軍閥混戰生產破壞。2魏蜀吳統治者在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內的相對統一,并采取了一些穩定社會和發展生產的措施,人民生 產生活狀況有所好轉。3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既有利于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 達標檢測kb1.cn 1.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沒有生活在三國時期的是( ) A.劉備 B. 曹操 C.諸葛亮 D.孫權 3.杜甫的詩句“功蓋三分圖,名成八陣圖”贊揚的是 A.劉備 B.孫權 C.曹操 D諸葛亮 4.三國時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 A.臺灣 B.海南島 C西藏 D. 廣州 5.三國鼎立形成的標志是( ) A.曹操劫漢獻帝到許,挾天子以令諸侯 B.官渡之戰曹操戰敗 C.赤壁之戰結束后 D.魏蜀吳三個政權的建立
6吳國都城建.業在今( ) A.江蘇省境內 B.湖北省境內 C. 江西省境內 D.安徽省境內 7.曹操的詩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反映的是______時期的我國北方的歷史情況   A.西漢末年 B.東漢末年  C.三國時期 D.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    8.奠定了曹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 ) A.巨鹿之戰 B.肥水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9.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重要戰役是 ( ) A.巨鹿之戰 B.長平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10. 下列事件發生在三國鼎立時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戰 ②赤壁之戰 ③諸葛亮治蜀 ④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臺灣地區的聯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顧茅廬”主要講述的是以下哪兩個人之間的故事?( ) A孫權與劉備 B諸葛亮與劉備 C曹操與諸葛亮 D劉備與曹操 12.下列典故與赤壁之戰無關的是( ) A周瑜打黃蓋,一個原打,一個愿挨 B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C曹操赤腳迎許攸 D連環計 13.下列人物中,沒有稱帝的是( ) A劉備 B曹操 C孫權 D曹丕 14. 東漢末年,河南、河北諸侯割據混戰,其中占據河南一帶 的軍閥是 A、袁紹 B、曹操 C、劉備 D、孫權 15.三國建立的順序是( ) A蜀 吳 魏 B吳 蜀 魏 C魏 蜀 吳 D魏 吳 蜀 16. 公元207年,曹操曾寫詩明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苯Y合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曹操“志”在何處(  。 A、消滅袁紹 B、 廢漢稱帝 C、 建立魏國 。、 統一天下 17.某小組同學在學習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時展開討論,總結出兩次戰爭的一些共同點:①都是三國鼎立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戰役 ②都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③都與曹操有關 ④都為三國鼎立局面的最終形成奠定基礎 ⑤戰爭中都設計采用 火攻 ⑥都是正義的一方獲勝。其中分析不正確的觀點是( ) A、①④ B、③④ C、⑤⑥ D、④⑥ 18.祖國大陸到達夷洲的第一支船隊是( ) A.蜀國船隊  B.魏國船隊  C.吳國船隊  D.東漢船隊 19. 在下列人物中,沒有稱帝的是(   ) A.劉備  B.孫權  C.曹操  D.曹丕 20.官渡之戰的交戰雙方是 和 ;赤壁之戰的交戰雙方是 和 。 21. 后,曹操消滅了 的殘余力量,又陸續消滅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組成聯軍,在 一帶和曹軍對峙。 指揮聯軍用火攻的辦法,大敗曹軍,曹操 逃回北方。 22. 年,曹操的兒子 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 ,定都 ,東漢結束; 年,劉備在 稱帝,國號 ,史稱 ; 年,孫權稱王,國號 ,后定都 。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23. 200年, 以少勝多大敗袁紹,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之戰,為統一 奠定了基礎。 24.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到達 ,加強了內地和臺灣地區的 聯系。 2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 詞中的“三國”指哪三國?

2、 這 首詞與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哪一著名戰役有關?

3、 這一戰役爆發前,曹操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性戰役是?

26.知識拓展 (1) “曹操在公元207年,寫了一首詩《龜雖壽》,其中有幾 句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作者的遠大抱負! 材料回答: ①他的“壯心”是什么? ②他的“壯心”有沒有實現?為什么?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材料二:兩軍交戰,相持不下,袁紹的一個謀士勸袁紹說:“袁將軍,烏巢乃屯糧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勸將軍派一支部隊駐扎在屯糧處外側,以防 曹軍偷襲! 袁紹傲慢地說:“我籌策已定,你休操心!” 這時,另一謀士許攸拿著搜獲來的曹操催糧書信,徑直來見袁紹說:“袁將軍,曹操主力屯兵官渡,與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虛,F在,若分一軍,星夜偷襲許昌,不但可把許昌連根拔起,而且還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痹B說:“曹操詭計極多,此書乃誘敵之計也! 許攸氣憤地出來,恨恨地說:“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 許攸見袁紹驕傲輕敵,注定失敗,就去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來了,高興得連鞋都來不及穿,就光著腳跑出來迎接,還拍著手笑道:“您遠道而來,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請先生教我破紹良策! 許攸說:“攸有一策,不過三日,使袁紹百萬之眾,不戰自破。”曹操高興地說:“愿聞良策!痹S攸說:“袁紹軍糧輜重,盡積在烏巢。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蔣奇領兵到彼護糧,乘 機燒其糧草輜重,則紹軍不出三日,將不戰自亂。” 曹操大喜。隨后,曹操率5000騎兵,襲擊袁軍屯糧處烏巢,火燒全部糧草,袁軍軍心動搖,曹操趁勢進攻,大敗袁軍。 在我國民間戲劇里,曹操被演成白臉奸臣,而對諸葛亮幾乎是近乎神的傳揚,學習了這一課,你同意這種傳統的看法嗎?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評價這兩個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哪些精神?

27. 材料一:南陽武侯祠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杜甫有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1)兩則材料描述的是哪個人物?

(2)材料中“取西蜀”、“東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別指什么 ?

(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勞的是哪一句?

(4)請列舉和他有關的三個成語。

28.填表:
戰 役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時 間

交戰雙方

戰爭特點

結果


29. 連線題(把下列有隸屬關系的三組人物用線連起來) 曹操  諸葛亮 劉備  周瑜 孫權  許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8097.html

相關閱讀: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